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中学舞蹈作品题材选择视角与意旨分析论文

中学舞蹈作品题材选择视角与意旨分析论文

9

2025-11-14 10:47:1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中学舞蹈作品题材选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然后以《小小小小鸟》为例,探讨了题材选择对舞蹈教育价值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学舞蹈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先分析了中学舞蹈作品题材选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然后以《小小小小鸟》为例,探讨了题材选择对舞蹈教育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学舞蹈中的题材选择虽逐步贴近学生生活,但仍存在重复率高、缺乏创新等问题。分析表明,优秀的题材应贴合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艺术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学舞蹈;作品题材;选择视角


  舞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灵感取自自然又最终回归自然。如今,舞蹈艺术在创作形式、题材选择、表演技巧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众多中学生参与的舞蹈竞赛和艺术节为中学舞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舞蹈创作中,选择具有感染力的题材至关重要,这是打造一部优秀舞蹈作品的首要步骤[1]。生活现象是舞蹈作品的主要题材来源,可以说,舞蹈题材是创作者从大量生活素材中筛选、概括、提炼并加工后形成的材料。


  舞蹈题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题材是指舞蹈作品所表现的生活范畴,如自然题材、现实题材、校园题材等;狭义的题材则是指舞蹈中具体展现的生活现象。


  一、中学舞蹈作品题材现状及问题


  (一)中学舞蹈题材的现状


  我国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生的舞蹈作品经过多年的整合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形式,题材也逐渐得到了挖掘与更新,呈现出多元化及创新性特点[2]。中学生舞蹈的题材包括校园和自然题材、民族风情和历史题材、古典和军事题材。其中,校园和自然题材最受舞蹈编创者的青睐。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校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环境,见证了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因此这一题材更加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及心理特点,能更好地展现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引起中学生的情感共鸣。此外,伴随着对自然的认知与感悟成长,中学生对自然也有着最丰富、最直接的体验[3]。


  例如,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舞蹈《黑板的记忆》选择了一件具体的校园事件,直观、纯粹地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深圳中学舞蹈团所表演的《小小小小鸟》以自然题材来表现中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动物表现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民族风情题材的选择则是按民族地域划分取材,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一中表演的维吾尔族舞蹈《冬不拉之恋》、青海玉树地区表演的藏族舞蹈《玉树吉祥》等;历史题材的选择围绕中学生文化教育认知范围展开,旨在使学生通过舞蹈对历史事件、人物等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如舞蹈《沁园春·雪》。由此可见,舞蹈作品的形象多姿多彩,但贴近中学生审美需求与情感共鸣的题材,始终是中学生舞蹈创作的重要内容。

430e042c3ad72f8345947ee2488a66e0.png

  (二)中学生舞蹈题材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初期,大部分作品以拷贝、移植全国性舞蹈大赛(如桃李杯、荷花杯等)中的成品为主,经常出现改编民族舞蹈或是套用成人舞蹈的情况。中学生在表现这些舞蹈作品时,只是对作品进行了简单的模仿,无法表达出舞蹈真正的思想内涵[4]。例如,某学校对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进行了移植。从中学生的舞蹈表演来看,整个舞蹈是流畅、清晰的,但由于大多数中学生难以深刻体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根源,因此他们在表演中展现不出应有的民族气质和风采。


  此外,中学生舞蹈题材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舞蹈创作者对当代青少年艺术比赛的主题把握不够精准,没有正确区分中学生舞蹈与其他舞蹈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差异,一味向学生灌输成人的舞蹈思想,脱离了中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导致选题不当。这使得作品与表演者之间存在隔阂,学生无法在作品中渗透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同时,部分题材选择过于抽象,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很难把握其艺术形象,致使表演形成单一、流于表面。再者,民族舞蹈题材的选择出现大量的雷同现象,缺少对民族风情的把握,仅以一种情绪贯穿始终,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难以让表演者及观众挖掘其深层次内涵。对此,舞蹈题材的选择应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以充分发挥中学生舞蹈的艺术性及教育意义。


  二、中学舞蹈作品题材选择视角——以《小小小小鸟》为例


  舞蹈《小小小小鸟》是深圳中学的原创作品,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本次赛事在厦门举办,笔者有幸现场观摩,对作品的题材选择与情感处理有深刻体会。因此,下文将以该作品为例,分析中学舞蹈创编中题材选择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巩固并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把握中学生舞蹈题材选择的方向,探寻新的舞蹈题材,为舞蹈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引导作用。


  《小小小小鸟》在舞蹈创作中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鸵鸟的形象特征,同时结合中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细节以及心理状态,通过两者的相互渗透,表达出新的舞蹈含义。通常情况下,鸵鸟用来比喻逃避、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正视困难和危险的人,然而,在这个舞蹈中,鸵鸟有了新的象征意义。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学生青春活泼的精神状态。


  (一)突出作品亲和力与认同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认知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他们对社会和生活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个成长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复杂性。他们的抽象思维尚不发达,正处于由直觉经验型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同时,他们的辩证思维也正处于初始的萌芽状态。因此,中学生在理解概念、做出判断和进行推理时,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依赖直观和形象的辅助。可见,对于中学生舞蹈的题材选择,应偏重感性形式和生活化。作品《小小小小鸟》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它以动物作为角色,借助鸵鸟的形象直观地表达情感,每一段舞蹈情节的发展都在中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舞蹈通过对动物形态、动作、习性、整体感觉特征和内在心理这五个方面进行塑造,结合创作者的艺术升华,最终实现了艺术境界的提升。只有选择这样的题材,学生在舞蹈排练及创作过程中,才能激发自身的想象能力,培养良好的舞蹈意识,并充分投入个人的主观情感与对作品的理解,展开积极的二度创作,而不再只是单纯地对作品进行简单模仿,避免在表演时出现表情呆滞、内心空洞的情况。同时,这样的舞蹈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有足够的空间与想象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从而使舞蹈变得更加饱满、立体。


  (二)适切中学生生活实际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体验。中学生舞蹈创作更是如此,创作者不仅要体验自身生活,还需了解中学生的生活。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有独特的想法。因此,舞蹈题材的选择,应体现中学生的这些特点[5]。


  《小小小小鸟》大胆地将鸵鸟拟人化,将自然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作品内容紧贴中学生的生活与心理:开场时鸵鸟奔跑的形象,展现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发展阶段借鸵鸟习性表现了中学生朦胧的爱情意识;后半段小鸟的出现升华了舞蹈主题,准确把握了学生心理,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对生活、自然的单纯情感,同时也让中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增强新奇感与亲切感。


  题材是舞蹈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创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并把握中学生的生活、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契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题材,才能激发他们的舞蹈意识,让他们创作出触动内心、表达真实情感的作品。

  (三)紧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以独特的方式传承文明,丰富审美体验,愉悦身心,促进社会交往。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优质的舞蹈作品能够在审美感知层面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节奏、韵律和姿态之美,从而提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舞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舞台,能够帮助他们通过肢体语言抒发情感、展现个性。从创意实践角度来看,舞蹈创作和表演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文化理解角度来看,舞蹈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以舞蹈作品《小小小小鸟》为例,创作者巧妙地将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融入其中。通过模仿鸵鸟形象,学生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讲述了一只受伤小鸟历经挫折,在同伴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最终展翅高飞的故事。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审美感知上体会到舞蹈动作的优美与情感的细腻表达,还在艺术表现中将自己对梦想的追求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融入了角色塑造。他们通过对舞蹈动作、表情和眼神的精准把握,将作品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实现了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的有机结合。


  舞蹈题材的选择是实现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创作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创作能力,还要深入了解中学生的生活与心理,以教育者的视角挖掘身边的素材,将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每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挖掘与选择中学生舞蹈题材的思考


  在中学生舞蹈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调动独特的艺术感知方式,用舞蹈的眼光观察、体验生活,挖掘其中的素材,然后通过提炼与加工使之成为舞蹈题材。部分创作者认为,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社会认识和理解不足,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但他们也是快乐的、富有朝气的,有着充实的校园生活。要想从中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创作者就需要深入他们的生活,从中学生的角度看世界,用中学生的情感去感悟,打破传统的选材观念,发现生活素材深层的可舞性,选择适合中学生的舞蹈题材。


  如今,中学生舞蹈领域已硕果累累。如何在众多优秀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题材的新颖别致及思想性是核心突破口。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对中学生舞蹈创作题材“新”的选择有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发现新的题材并不难,只要用心观察、体验,生活中便处处是故事,处处是舞蹈。题材的“新”不是说一定要从历史作品中挖掘从未出现过的题材,或者是寻找别人没有说过的故事。这样反而会使舞蹈的选题受到限制,甚至脱离中学生舞蹈的特殊性。不同地区的中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与民俗风情,且每个地区都有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创作者要把握中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特点及认知,从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着手,以民俗风情特点作为切入点选择舞蹈题材,表现中学生所在地区的民族性和根源性,使作品别具一格。


  四、结束语


  题材的选择是舞蹈创作的首要环节,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中学生舞蹈作品就必须准确选择契合中学生特质的题材。舞蹈创作的选材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还影响到对学生的舞蹈教育作用。选择题材实质上是对舞蹈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等进行定位。独特的舞蹈题材不仅能让观众眼前一亮,还能使作品别具一格。因此,要想在形形色色的众多中学生舞蹈作品中推陈出新且脱颖而出,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创作者还要善于从题材中挖掘最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舞蹈呈示、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部分的结构安排,对创作思路有清晰的把握。在排练过程中,创作者要充分挖掘题材的教育性与艺术性,注重对中学生心灵的感染,让舞蹈创作过程事半功倍。创作者只有真正了解并深入中学生的生活及心理,不断地用舞蹈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敏锐而特殊的目光,才能发现有意义的舞蹈题材,在舞蹈中实现真情实感的流露和展现。

 参考文献


  [1]李芯磊.高中舞蹈模块的教学实践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


  [2]任倩玉.中学流行表演艺术团的构建及教学实践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4.


  [3]宋雨琦.中小学舞蹈创作的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4]王欢.高中舞蹈特长生教学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5]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