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025-11-13 11:12:2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对提升课堂有效性,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从整合性、实践性、互动性三个方面阐述了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摘要: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对提升课堂有效性,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从整合性、实践性、互动性三个方面阐述了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深入解读教材、立足学情、完善评价体系三个角度探讨了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创新授课手段,以学情为中心,以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他学科中与语文新课知识有关的素材,设计多元化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其体会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价值,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整合性原则,将其他学科中与语文知识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为后续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依据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将现有的知识储备迁移到全新情境下,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维度分析问题,还能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实践性原则
在跨学科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秉持实践性原则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1]。具体而言,教师确定课程主题后,应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组织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探究、辩论比赛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探究新知,以增强跨学科学习的实效性。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互动性原则
在跨学科学习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元互动。这种互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提升其学习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应秉持互动性原则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探究活动,并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的同时,为其今后的长远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跨学科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制订跨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跨学科学习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入解读教材,确定课程内容,然后结合学情制订跨学科教学目标,推动各项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具体而言,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多角度研读新课知识,明确重难点,挖掘其他学科中与其相关的内容,并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从关键能力、必备素养、价值观念等层面设计跨学科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应秉持渐进性原则优化跨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所学内容,确保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逐步理解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课程主题形成全新认识。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为例,本篇课文描写了“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表达了“我”自由自在、欢乐无忧的心情。教师确定文本核心内容后,依据基本学情制订了如下跨学科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蚂蚱”“樱桃”“倭瓜”“水瓢”等词语,结合前后文语境掌握其基本含义;(2)结合科学课堂上所学的植物生长、科学观察等内容,思考园子中各种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变化,在丰富课堂体验的同时,增加其知识储备;(3)依据文中表现“我”无拘无束心情的句子,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园子,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一幅手抄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中,目标(2)指引学生主动搜集与科学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目标(3)则将语文和美术学科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跨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指引学生从不同维度解读课文,提高语文学习效率[2]。
(二)立足学情,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
1.融合信息科技,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科技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教师可将语文学科和信息科技学科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呈现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使原本抽象的语文知识具象化,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互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成效。这样,信息科技相关知识的应用能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另外,语文和信息科技的跨学科教学也能让学生直观体会到两门课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跌宕起伏的借箭过程有了一定了解。接着,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内容,在大屏幕上展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等句子,并使用“放大”“编辑”等功能带领学生从识天气、知人心、懂地理三个角度分析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计谋的巧妙之处。在融合教学中,学生能体会到阅读名著的乐趣,并初步形成跨学科学习意识。
2.融合艺术学科,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精美插图和优美词句,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载体[3]。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对这部分素材的应用。随着《课程标准》的推行,教师逐渐意识到传统授课模式的不足,并尝试将艺术学科知识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结合文章标题、关键词、重点段落等分析文本内涵,或是挑选契合课程主题的歌曲,让学生伴随音乐解读课文,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能丰富跨学科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积极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意境,促进其理解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同步提升。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句展现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以及小艇的独特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关键词仔细观察小艇的形状、颜色、装饰等,以此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后,师生共同阅读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威斯尼风情,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课上所学的技能设计一幅手抄报,加入适当的想象与联想,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小艇,并用简练的文字介绍威尼斯特有的风景。另外,为了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篇课文有关的歌曲,如《威尼斯船歌》,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其主动探寻文字、画面、旋律的和谐之美,进而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3.融合科学学科,拓宽思考空间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融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因此,教师应革新授课模式,根据文章内容组织相应的实验活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鼓励他们将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操作,让他们完整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等活动过程,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讲解与自然界有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科学实验,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利用相关道具演示自然界中的一些奇妙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深入理解文中描绘的场景。这种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踊跃参与动手操作活动,主动探究文本内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4]。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感受人物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跨学科学习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塑造与科学观察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分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这句话时,教师可引入科学观察中对物体形态的记录与分析活动,鼓励学生与同桌合作,使用尺子、体重秤等工具记录同伴的身高、臂长、腿长等基本信息,然后模仿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进行自主创作,尝试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有的学生写道:“他身高一米六,脸有些棱角,乌黑的眉毛下是水灵灵的大眼睛,看起来很有精神。”还有的学生围绕同桌的臂长、腿长等特点展开仿写,精准呈现其身材特点。可见,科学学科的辅助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跨学科教学质量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薄弱项,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质量。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完善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创新评价内容与形式,在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注重对其跨学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点评,帮助其全面认识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其进行个性化学习指明方向。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将其跨学科学习情况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课堂反馈以及跨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设计了如下评价表(见表1)。在评价表的指引下,学生会先反思自己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然后点评同桌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闪光点和薄弱项。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效性[5]。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他学科中与语文知识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而后结合学情组织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全新认识,充分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未来,教师还应持续探索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智力,2024(32):132-135.
[2]胡瑛.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困境与突破[J].作家天地,2024(31):75-77.
[3]李琴.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探索[J].智力,2024(31):116-119.
[4]范旭.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方法探索[J].读写算,2024(33):46-48.
[5]朱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实践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2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