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

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

7

2025-11-13 11:05:3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先对跨学科学习进行了基本概述,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实施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摘要:跨学科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联系,对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有很大帮助,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文章先对跨学科学习进行了基本概述,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实施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的情况十分常见,部分教师以成绩为导向,在教学时过于关注对教材知识及应试技巧的传授,缺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1]。随着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跨学科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跨学科学习方式强调突破学科界限,增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融合,使学生在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展综合思维[2]。


  一、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概述


  跨学科学习是指将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或观念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所学内容的学习方式[3]。和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不同,跨学科学习更强调知识的整合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旨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发展[4]。

       二、初中语文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满足教育政策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学习”,并将其归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关联性特点[5]。不仅如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也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并指出学科教学要重视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保障跨学科主题活动课时不低于10%,这也凸显了教育部对跨学科学习的关注[6]。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跨学科学习活动是满足相关政策要求、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

2c7b974d1c0f5073a94bd29ee9820287.png

  第二,有利于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跨学科学习重视整合、关联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下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内容多依据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跨学科学习活动则能通过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本,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其他学科知识方法来解决语文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发展[7]。


  三、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与音乐学科融合,活跃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在以跨学科理念为指导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融合,通过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8]。


  例如,在教授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其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先为学生播放《春天里》这首歌曲,并鼓励学生跟着旋律一起哼唱。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这首歌曲有关,谁能猜到我们要学的主题是什么?”问题提出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给出答案“春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会自由讨论和回答。在音乐的渲染下,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与美术学科融合,激发学习兴趣


  分析初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部分课文内容有着很强的画面感,然而,仅依靠阅读,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跨学科学习理念为指导,将语文教学与美术学科进行关联,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具象化地为学生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理解,进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授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时,由于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实际欣赏过黄河,因此他们很难真正通过文字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体会作者的情感。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黄河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向学生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他们直观地感受黄河的壮阔景色,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课文后引导学生再次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选择一节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跨学科的自选任务:(1)以“黄河”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绘制一幅手抄报,表达自己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2)自主搜索和黄河有关的视频,并结合视频以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画出课文所描绘的场景,通过美术作品呈现自己对黄河壮丽景色的感知。这样,通过语文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内容与场景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授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展开景色描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园或郊区走一走,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将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感用美术作品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与“冬天”相关的图片或美术作品,为课文配图。这样的教学可以实现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从而实现智育与美育的同步发展。


  (三)与历史学科融合,增强文化底蕴


  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将历史知识融入语文教学能够打破语文学科中时代背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时空壁垒,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理解课文内容,改变既往的浅层学习状态,实现深度阅读。

  例如,在教授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时,教师可从跨学科学习的角度出发,搜集郦道元的生平经历,如郦道元幼时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成年后到处游历,撰写了《水经注》一书,并在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以及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遗迹等内容。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历史资料的引入可以增强课堂的文化底蕴,增加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又如,在教授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从跨学科学习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补充当时的社会制度、教育体制、文化氛围等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中私塾教育、封建礼教等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拓展鲁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与陈独秀、蔡元培等文化名人的交往,也可介绍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并为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鲁迅思想的影响以及在其文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文化底蕴,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与其他学科融合,丰富知识储备


  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与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科之间同样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难度增加,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时,通常需要一定的地理、物理等知识的支持。在跨学科学习视角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增加对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通过引入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教授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古诗中所描绘的“沙漠”“落日”等景色生成具象化的动态视频,让学生在视觉感官的刺激下增加对诗句的理解,深化对诗句的印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地理学科知识,从“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角度切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诗文内容用鲜明的线条在地图上勾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直观感受西北地区的辽阔,并阐述自己想象中的西北地区的景色,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体会诗句中对西北地区景色的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地理学角度着手,带领学生分析沙漠的地形地貌和天气特点,以及长安和凉州之间的距离,再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当地的沙漠景象,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的含义,体会作者孤寂的心境。除了与地理学科的融合,在对该诗进行讲解与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等物理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含义,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孤烟”“落日”这样的景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授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文中第七、八自然段分别从纬度和经度角度分析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两段内容引入地理学科知识,以地球仪为辅助,为学生拓展经度与纬度的知识。地理学科知识的融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感受说明文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刻理解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意义,并以跨学科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以此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所述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方式方法较为有限,同时,所阐述的跨学科学习内容也相对有限,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仍需深入探索语文学科与更多学科关联融合的路径和方法,以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最大化地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清源,鲍道宏.新课程跨学科学习设计的基本依据:以一次初中语文跨学科设计分析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4(2):37-39.


  [2]刘东生.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探究:以《醉翁亭记》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1):40-44.


  [3]郑志娟.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24(5):76-78.


  [4]许超.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活动设计与实施:以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为例[J].现代教学,2024(19):12-13.


  [5]文良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探索:以《梦回繁华》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18):130-133.


  [6]金磊.探寻有效实施路径引导学生高效地“跨”:初中语文跨学科策略初探[J].中学语文,2024(30):15-16.


  [7]胡燕,胡义姗.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以“茶文化”主题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9):8-10.


  [8]陈高亮.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以项目式学习“校园初体验”为例[J].教师,2024(1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