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研究论文

7

2025-11-13 10:55:4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的原则,然后从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主题、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三方面阐述了实施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的原则,然后从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主题、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三方面阐述了实施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理念;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探究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可以在不断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技巧,提高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拓宽文化视野,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跨学科理念概述


  跨学科理念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思维,强调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教学目标更加鲜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跨学科教学理念还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设置主题任务,从而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不断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遵循情境性原则,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与数学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强调实践性。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发展需求设置具有探究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在不断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学科的价值。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使其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从而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协作性原则


  协作性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为此,在“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协作性原则,减少教学干预,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其在思维交互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其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


  三、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了“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此,在运用跨学科理念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确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多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为例,本课介绍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跨学科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将数学学科同体育与健康学科相融合,设置“寻找‘宝藏’”“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场中根据“藏宝图”上提供的方向指引信息寻找“宝藏”,在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1]。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藏宝图上标注的“北”,确定东、南、西三个方向,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来到“宝藏”区域,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逐渐强化方位辨别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在完成寻找“宝藏”的任务后,运用简洁、精准的方位语言描绘“宝藏”所在的具体位置,切实体会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基于核心素养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目标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确保“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立足多元学科,确立教学主题


  1.立足美术学科,设置绘画主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如图形、颜色、线段等。在跨学科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将美术知识巧妙应用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通过设置绘画主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此过程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使其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的教学为例,教师需带领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在方格纸上自主绘制轴对称图形,培养其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基于此,教师可设计以“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为主题的“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运用彩笔、方格纸、直尺等工具自主设计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进一步把握数学与美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2]。与此同时,学生可对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形成更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明确学习主题,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在完成绘画任务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上台介绍作品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如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对应点、分享创作美术作品的灵感来源等,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2.立足科学学科,设计实验主题


  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开展“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活动时可立足科学学科视角,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实验主题,以增强学生对事物及其发展本质、特征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理性探索思维。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圆的特征与属性。为此,教师可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中结合科学知识及方法,设置“小车滚动”科学实验活动[3]。具体来说,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科学实验所需的工具与材料。在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逐一为小车安装不同形状的车轮,并将小车放到相同的起点,观察并测量不同车轮的小车在相同推力下的滚动距离,填写下表(见表1)。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图形的特征,并对圆这个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形成清晰的认识与理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

  3.立足现实生活,设置应用主题


  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不断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为此,在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具有探究性、应用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教学为例,本课聚焦“直观地认识时间”,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使其可以在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并理解时间,深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此,教师可设计以“时间在哪里”为主题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思考“1分钟是多久?”“1分钟内可以做哪些事情?”等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认识时间的过程,使其了解时间的意义,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同时提高知识应用与实践探究能力[4]。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劳动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清扫、整理工作,使其在深化对时间的认识的同时逐渐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


  (三)围绕多维视角,设计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跨学科理念,结合主题活动内容科学设计评价量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有效实施。


  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欢乐购物街”的教学为例,本课融合了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以购物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数量间的加减关系”的相关知识亲身体验“认识货币面值”“商品买卖交易”“支付找零”等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贯穿整个“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活动,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围绕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设置具有探究性的主题式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打造具有丰富性与创新性的高质量数学课堂,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陶海燕,李郡.跨学科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争分夺秒”实践活动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5(4):15-18.


  [2]许忠美.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设计探究[J].新智慧,2024(31):16-17.


  [3]范颖.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8):33-35.


  [4]吴小玲.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探索[J].教育观察,2024,13(11):62-64.


  [5]任慧明.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研究[J].数学之友,2024(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