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之足球活动与考核评价的实践研究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之足球活动与考核评价的实践研究论文

7

2025-11-05 16:56:1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足球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足球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文章立足“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多个维度,探究了足球活动在课后服务中的实践路径及考核评价体系,旨在推动体教融合,促进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足球活动


  “双减”政策强调,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校内开展各类育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后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学校加强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因此,校园足球成为当前小学课后服务的重点项目。然而,如何高效开展课后足球活动、有效衔接课内外足球教学并对课后足球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等,仍有待实践探索。


  一、小学课后足球活动的实施现状


  (一)对课后足球活动的定位模糊


  课后服务是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尽管在短短几年间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部分学校将课后服务定位为学科补救课程,因此将课后服务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自习课,服务内容主要是学科教师对当天教学的拓展与补充。还有部分学校将课后服务定位为兴趣课程,导致课后足球活动教育性不强,多是足球形式的游戏活动。还有部分学校虽然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落实了加强校园足球运动的要求,但是将课后足球活动视为竞赛预备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足球竞赛设置,只能满足特定学生的需求,服务目标与“双减”政策的初衷产生了偏差。这些认知定位上的偏差,最终影响了课后足球活动的实际开展效果。


  (二)课后足球活动的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作为课后足球活动的主力军,其人员储备和专业程度对课后足球服务效果影响显著。从目前的课后服务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一,在课后足球活动的教学人员安排上,部分学校只是临时抽调部分教师承担课后足球活动的教学工作。而这些教师原有的教学任务并未减少,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及课后足球活动组织效果。其二,学校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队伍。由于各种原因,学校通常不会专门从校外聘请专业的足球专项教师,即使有,这类教师的数量以及授课频率也不高,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学校还忽视了对当前课后足球教师的专业培训,导致很多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难以实现专业化发展[1]。

6d133ac63a46f88050eb71679b738eec.png

  (三)课后足球活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的课后服务情况来看,学校课后足球活动在管理、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还不太完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课后足球活动教师的管理。部分学校的课后足球活动教师包括校内教师和第三方聘任教师,由于聘任单位不同,学校对这两类教师的管理也难以统一,在一些问题上难以进行有效沟通与处理。此外,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课后服务教师的薪酬问题、评级制度等未得到及时完善,导致教师对参与课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2]。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足球活动与考核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多元形式,激发参与热情


  课后足球活动是培养学生足球兴趣、强健学生体魄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的课后足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获得个性发展。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课后足球活动可以采取兴趣小组、足球社团及足球运动队的形式来实施。


  兴趣小组主要是面向对足球感兴趣但专业性不强的学生,内容以趣味足球游戏为主。例如,在学生学习足球运球技能后,教师可组织蹴鞠躲避游戏。教师先在足球场上画出半径分别是6米、8米和10米的同心圆,然后向学生介绍蹴鞠的历史与故事,再将兴趣小组的所有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一组学生在圆内,一组学生在圆的外围,外围学生持3~4个足球向内传球,圆内的学生每人一球,边控球边躲避外围学生的传球,被球击中身体任意部位视为失败。在规定时间内双方进行互换,幸存者多的小组获胜。这样的趣味游戏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传球、运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社团作为学校中激发学生兴趣、汇聚志同道合伙伴的组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学校可以组建足球社团的形式开展课后足球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3]。相较于以趣味性为主的兴趣小组,足球社团既要具备趣味性又要增强专业性。因此,教师在课后服务中要组织足球社团定期开展趣味游戏以及足球专项教学。教师需要结合课内学期教学任务,制订完善的社团足球专业知识教学方案,通过理论课程向学生传授足球历史、足球比赛规则以及足球裁判方法。同时,教师需带领学生通过各类足球练习熟悉球性,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还有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足球的技能与知识,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与练习,这就需要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创设足球运动队。学校可引进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及足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足球技能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可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赛事视频,选取精彩片段,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及时掌握最新足球动态以及足球比赛规则,培养他们的足球竞赛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课后足球运动队的实力,挑选适合本校学生的足球比赛,组织学生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感受足球竞技的魅力。


  (二)挖掘各方资源,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保障课后足球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目前的学校课后足球活动中,专业、专门的课后足球教师严重短缺。对此,学校除了利用校内教师力量外,还可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的资源,弥补课后足球活动师资力量的不足。


  例如,学校可先考虑退休教师队伍,询问退休体育与健康教师是否有余力和时间返校进行足球专业指导;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高校进行联动,邀请足球运动专业的大学生到本校进行实习教学。针对这两类师资力量,学校可以融合安排,设置双师服务模式,安排一位退休教师与一个大学生轮流进行课后足球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发挥退休教师的专业性,又能发挥大学生创新趣味性。同时,学校还可以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向学生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练习足球技能,并邀请家长参加足球亲子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开设足球名人讲座,邀请足球运动员、教练等名人来学校开展讲座,通过讲述他们的足球故事、向学生分享一些实用的足球练习小技巧等,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与兴趣。学校还应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组织的力量,邀请更专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教学,提高课后足球活动的质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数字资源的利用同样有助于课后足球活动的开展。学校可尝试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后足球活动模式,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课程资源,助力学生进行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了解足球技能的基本技巧。教师还可以剪辑录制官方发布的足球比赛,引导学生观摩足球竞赛的技能运用以及成员之间的战术配合[4]。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第一,制订规范的教师招聘与管理机制。学校可以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筛选出专业理论扎实、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师。对于从第三方平台招聘来的教师,学校需要提前向第三方组织提出详细需求,组织招聘后再由学校进行统一面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设置管理专员,负责对接个人、学校以及第三方组织,通过组建微信群、钉钉群等方式,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收到并落实学校的各类通知。


  第二,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其目的是在保障课后足球活动的基础上缓解教师压力。为保证每次课后足球活动进度的清晰化以及课后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到课率,学校可安排工作人员每5天统计一次教师的考勤和教学进度。

0be906fd9c0eb4e53afe945b97065faa.png

  第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课后足球活动是一项户内户外结合的活动,每一节课教师都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严格统计,明确每个学生的课后行为路线,保障学生的安全。此外,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课后足球活动结束后的离校情况。对于不熟悉的家长,教师需要及时联系家校联络人,确保学生离校的安全[5]。在课后足球活动中,学校同样需要出台相关的课后活动安全条例,定期组织人员检查足球运动器材、场地安全,并在校医室配备全面的运动损伤治疗药物等,尽最大可能保障学生在课后足球活动中的健康与安全。


  第四,制订完善的晋升管理机制。教师的积极性及专业性是保障课后足球活动高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学校需要对课后足球服务教师的工作制订完善的发展规划,以激发教师的学习与参与热情,打造专业的课后足球教师队伍。学校应将课后足球活动的教学纳入常规教学中,作为教师评优与评级的参考内容,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应与培训机构以及专业学习机构沟通,组织教师前往学习晋升,探讨课后服务的开展方法以及足球专业知识。同时,学校要设置意见反馈邮箱,鼓励教师对课后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议。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统计并优化已有的管理机制,确保教师管理机制能够长效实施。


  (四)多维评价考核,提高服务质量


  课后足球活动相较于常规教学来说更加灵活多样。因此,在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单一的评价内容难以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为了充分了解课后足球活动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后足球活动的服务质量,学校需要从自身及教师、学生、家长、合作者等多主体出发,综合多维评价。在学校层面,需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教学课时安排、教师进修学习的态度、实时课程氛围、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进行评价。在家长、学生以及合作者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沟通等形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课后足球活动教师,并对优秀教师颁发奖章与奖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总结的方式,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及时调整,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总之,课后足球活动需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通过多主体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课后足球活动的质量。


  三、结束语


  课后足球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发展学生的体能,强健学生的体魄。但就目前而言,课后足球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学校统筹规划,挖掘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课后足球活动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勇于创新,通过趣味多元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在促进学生足球技能发展的同时,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问题。总之,学校应立足“双减”政策,积极创新开发课后足球活动,完善课后足球活动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促进课后足球活动的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跃航.“双减”背景下武汉市校园足球特色小学课后足球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3.


  [2]何雪颖.“双减”政策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教师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D].广州:广州大学,2023.


  [3]虞海林.体育社团助力小学体育课后活动[J].名师在线,2021(36):91-92.


  [4]他维贞.课后服务绽光芒多彩活动促发展: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20):94-96.


  [5]林文文,彭正.课后托管落地,服务质量增效:以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课后服务为案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