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2025-11-05 14:48:5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小学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将文化知识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尤为重要。文章将主要探究如何依托教材、情境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要: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因此,教师从小学阶段就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文化知识的有利环境。小学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将文化知识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尤为重要。文章将主要探究如何依托教材、情境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汲取文化的精华,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本文主要以北师大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I love China教学为例,探究在英语教学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小学英语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促进
小学英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场所,还是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的平台。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2]。通过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不同国家的人们。此外,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能激发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责任感。
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一)研读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前,教师应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初步规划想要传递给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等,而后确定好教学目标[3]。
I love China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人与社会”展开,主要涉及饮食文化、地理文化等。Lesson 1的语篇通过展现中国在不同的人眼中的颜色,点明了中国是五彩斑斓的存在。Lesson2讲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食物,通过介绍人们喜欢的中国美食,进一步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Lesson 3的语篇介绍了中国的很多大城市以及特色美食。reading time板块讲述了中国文化中龙的象征意义,为学生拓展了传统文化知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表达中国的核心词汇,如China、Chinese、homeland等词汇和“China is...”“China has...”等句型;(2)学生能学会使用颜色描述中国,并解释原因;(3)学生可以掌握中国美食的名称,并在实践活动中邀请他人品尝;(4)学生能为他人介绍中华优秀文化的不同方面,从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5)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分享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6)学生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尊重不同文化、热爱和平的情感态度,拓展国际视野。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文化感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中国的魅力,同时学习语言知识[4]。
例如,在Lesson 2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出一张各地年夜饭的场景图,图中有相关的美食画面,如饺子、年糕、鱼等。同时,教师可播放鞭炮声音和新年相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感受中国新年的氛围。这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What will you eat on the New Year's Eve dinner?”学生回答“We can eat dumplings.”或者“We like to eat hot pot.”。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美食的纪录片,让学生思考“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food?”,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hinese food,including eating different foods on different festivals.”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可以初步感知中国的美食文化。
(三)巧用思维导图,梳理文化知识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为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5]。
以Lesson 3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章中的插图和标题,并预测文章内容。学生推测这篇文章是介绍中国的。接着,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What aspects does the article introduce to China?”。学生在阅读后根据段落分析可知,文章从城市、景点和食物三方面介绍了中国。为了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学生结合问题“What are the other cities in China?”“What are some of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in China?”“What is the point of Chinese food?”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有关中国的介绍展示出来(如图1)。

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清晰地展示文章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多方面内涵。
(四)小组合作探究,促进文化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学思结合,让其在小组中合作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真实事件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合作中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完Lesson 3后可以将学生分为5组,让学生共同研究问题:Take a certain c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scenic spots and delicious food in Chinese cities,Introduce the food culture and landscape in English。每个小组集中讨论一个城市的文化知识,并在讨论后填写表1。

以Group 3为例,学生集中讨论并搜集资料。其中一个成员找到北京相关景点的分享:“Beijing has the Forbidden City,the Great Wall and the Summer Palace.”另一个成员提到:“Beijing has Beijing roast duck,fried noodles and sugar-coated haws on a stick.”在小组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Why do these things represent China?”小组成员思考问题后解答:“Beijing's scenic spots and food blend with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ynasties.”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小组思考:How to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to others?What other Chinese culture do you know about?小组成员经过思考和交流后回答:We also know that Chinese culture includes tradi-tional festivals,traditional art forms,etc.通过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在交流中分享知识,了解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五)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数字化资源,助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例如,在教学Lesson 3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拓展相关文化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纪录片,并询问学生:“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会对端午节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引入AR互动学习软件,学生扫描实物(如粽子、龙舟模型)便可触发AR动画,学习节日词汇(如zongzi、dragon boat race)。这样,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活动等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可以提问:“Why doe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eat zongzi?What is the implication of this?”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得出“People eat zongzi in memory of Qu Yuan.”。此外,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拍摄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图片或视频,并利用社交平台分享介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引导学生在线上通过配音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使其深度学习文化知识。
(六)多元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师要开展各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文化的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Chinese Culture in My City”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4~6人,分别扮演外国友人和本地人。扮演本地人的学生需要在活动中采访扮演外国友人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并填写问卷(见表2)。例如,扮演本地人的学生可以提出“What's your favorite city in China?”“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等问题。扮演外国友人的学生需要回答“My favorite city is...”“My favorite food is...”。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并在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教师可以展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剪纸、陶艺等,让学生在参与展览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创作活动,让学生描述未来中国传统节日可能发生的变化。例如,学生可以用英文写一篇有关“In the future we will celebrate festivals withflying lightens and robots.”的短文,也可以运用绘画、手抄报等形式画出未来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的活动,深入地感受文化传承的美好意义。通过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卢雪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小学英语高效教学的路径研究[J].英语教师,2025,25(3):110-113.
[2]刘龙龙.新课标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25,25(3):104-109.
[3]夏晓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5(1):76-78.
[4]江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究[J].新智慧,2024(35):42-44.
[5]杨国红.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J].亚太教育,2024(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