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4

2025-11-05 14:44:0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分析了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正在经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的融合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可有效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数学知识与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还可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


  在数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传统单一学科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探究的机会,难以将课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建立有效的关联,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还影响了其应用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进,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二者相融合能为学生创造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探索,从而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具象化的理解。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优势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主动性,让其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中[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融入更具趣味性的项目情境中,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应用数学学科中的统计知识,对观察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又可以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还可以结合美术知识绘制更具创意性的手抄报,强化学习体验。多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能更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探究与实施过程中,积极摸索应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自主分析和成功学习的体验中形成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本质、有效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2]。通过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核心主题展开深度思考,从而在包含各类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的项目探究中指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整体分析、思考和解决,不断推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实现高效学习。例如,在“校园节水方案”的学习项目中,学生既要应用数学学科知识计算校园日常用水量,实现对用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又要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了解水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节水的基本原理,还要从工程学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计更具性价比的节水设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识记,而且深入问题探究层面。他们能够把握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挖掘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基本原理。在这一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有助于促使学生拓宽思维


  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拓展思维宽度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本学科知识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思维主要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更具整合性特点的学习过程中拓展学习视野,在不同学科的差异化思维方式中不断拓宽思维,为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3]。例如,在“制作历史文化主题拼图”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应用数学学科的几何思维确定拼图的基本形状和具体数量,同时运用历史学科思维确定与主题匹配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而创作画面内容,并应用美术思维确定具体的色彩搭配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调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从而为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类复杂问题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法奠定基础。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项目,驱动学科融合


  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项目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促进学科知识融合的关键。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且具有趣味性特点的情境性项目引导学生更自然地理解数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同时持续提升学生主动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4]。教师应先充分分析不同学段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选择或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项目主题。然后,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跨学科学习的主要目标,不仅需要融入数学学科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目标,还应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目标。通过创设情境项目,教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使其以“我要实施一个项目”的主人翁态度参与其中,进而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探索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尝试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思维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法,在学科融合中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先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数学与美术、科学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创设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涵盖多学科知识的“校园景观设计”情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尝试应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项目整体规划,包括圆形花台、圆形喷泉等的位置分布,占地面积大小,装饰植物种植要求等。然后,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立足多学科内容特点明确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数学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习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此确定不同圆形景观设施的具体尺寸。在美术学科中,学生需要应用美学知识对景观的外观以及整体布局进行设计,让整个校园景观更具设计感和文化感。在科学学科中,学生需要充分考虑阳光的照射角度对于景观周围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以此确定植物种植的位置、形状、品种等。在这个情境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过程将数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不断加深对“圆”这一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组织合作探究,深化学科理解


  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中,合作探究是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5]。对此,教师需先根据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综合特点进行科学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习成员在学科知识储备、综合能力水平、个人性格特点等方面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效果,以便他们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应为每个小组分配明确的跨学科探究任务,并使学生了解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要求。此外,为促进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交流和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想法。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的跨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美食制作分享”的学习项目,将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相融合,并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与性格特点对其进行科学分组,如将擅长数学计算和科学实践操作的学生分在同一组。然后,教师需明确每个小组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制作蛋糕、蛋挞等简单的食物。学生需应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计算不同食材的用量,以此确定面粉、鸡蛋、牛奶等不同原料的具体配比。而在烘焙蛋糕的过程中,学生要应用科学知识,掌握烤箱的温度设置和时间控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如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蛋糕品类、烘焙工具、烘焙环境等调整食材的不同用量,以此不断强化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使其学会应用不同学科的综合性思维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b4f4502e65db33a7b7e35f13535ab719.png

  (三)运用多元评价,优化学习效果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不同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力和不足,使其以最佳状态参与到项目探究过程中,并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反思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第一,教师应当丰富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与传统单一评价不同,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上,除学校和教师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团体也可成为评价主体。因此,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当着力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自评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经验以及需规避的教训。互评可以促使学生以更客观的视角发现对方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相互学习中实现共同提高,并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


  第二,教师应当积极拓展评价内容。传统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在多元评价中,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跨学科教学中,针对“制作毕业照收纳盒”这一跨学科学习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一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其回顾自己在整个相册收纳盒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对长方体外观的认识、对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在团队讨论中的表现等。然后,教师可开展小组互评活动,要求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对方在相册收纳盒制作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如哪些学生负责整体结构设计、哪些学生负责表面积计算、哪些学生负责外观装饰、哪些学生负责手工制作等,也可以评估哪些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做出了特殊贡献,如谁的计算速度最快、谁针对疑难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最优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理念持续革新的新时代,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暴露出了明显的局限性。为促进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着力探究如何构建更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实践中,教师应从创设情境项目、组织合作探究、运用多元评价等角度着手,以项目为驱动,带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参考文献


  [1]赵莹.把百分数“装”进餐盘里:以“扇形统计图”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4(34):34-35.


  [2]黄锐芬.小学数学跨学科的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J].华夏教师,2024(36):96-98.


  [3]王玉滨.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4(44):75-78.


  [4]戴幼玲.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扇形的认识”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4(17):66-68.


  [5]丁艳.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4(1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