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策略分析论文
2025-11-05 13:54:4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业设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业设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现状,从作业形式、内容、难度、评价等方面揭示了其现存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作业设计策略,包括设定作业目标、丰富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设计分层作业以及构建科学作业评价体系,旨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业设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环节,必须跟上改革创新的步伐。优化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作业形式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做练习题、做试卷、背诵知识点,很少采用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形式。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作业在内容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很多作业都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考查,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感到思想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从而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三是作业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未融入社会热点、时事案例等新素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难度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作业的难度设置不合理,存在难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选择一些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其中部分题目难度较大,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完成,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有些作业难度过低,仅简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缺乏拓展性和探究性,导致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完成,无法达成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这种不合理的难度设置无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作业评价
在作业评价方面,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作业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即教师批改作业并给出成绩或评语,很少让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此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作业结果,忽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设定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业目标的设定应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和知识技能要求,为作业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作业目标。
例如,在政治认同培养方面,《课程标准》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这些要求设置相关作业任务,如让学生搜集中国共*党在脱贫攻坚方面的资料,并分析这一战略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在科学精神培养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的作业,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挑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等方式,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法治意识的培养则可以结合实际法律案例设计作业。比如,在学生学习“尊重知识产权”的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某企业知识产权案”,判断该企业行为是否违法,依据的是哪些法律法规,以及应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运用能力。
针对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撰写活动报告,分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对社区发展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1.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例如,在学生学习“政治与法治”中关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居民委员会的社区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社区环境治理等活动。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社区治理的实际情况,体会公民在社区事务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而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实际参与社区事务,学生能够将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2.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生学完“世界多极化”这一单元后,教师可让学生以“携手共建‘一带*路’”为议题,探究共建“一带*路”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感受丝路精神,并整理搜集到的素材和同学的观点,制作成板报或手抄报。通过这样的探究性作业,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中,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3.合作性作业
合作性作业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可布置“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合作性作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该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观点。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各小组需要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贸易摩擦等展开讨论和辩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撰写发言稿,有的学生负责在会议中进行陈述和辩论。通过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不仅能提高沟通能力,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4.创意性作业
创意性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在讲授“哲学与文化”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短视频。学生可以选择当地的传统剪纸艺术作为素材,通过拍摄、剪辑等步骤,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剪纸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将剪纸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呼吁大家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选择贴合生活实际的作业内容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设计作业,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授“法律与生活”中“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的相关内容前,教师可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素材设计作业。如学校对校园进行整体改造时,需要重新设计学校门口的牌匾。学校决定由学生来题写牌匾上的校名,并通过自愿报名、班级海选的方式进行公开选拔。最终,学生A的书法作品在比赛中胜出,被用在学校门口的牌匾上。大家对这种题写校名的方式纷纷点赞。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回答:学生A的书法作品是否受法律保护?为什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得出以下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刻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3]。据此,学生A的书法作品受法律保护。这样的作业将思想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能增强学生的著作权意识,又能促使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与使用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分层作业
作业分层是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需求的重要方式,教师可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作业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概念和原理。以“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国家”这一内容为例,基础层作业可设计为让学生列举公民的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并分别写出其含义。提高层作业则比基础层作业难度更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问题。仍以上述知识点为例,提高层作业设计可选择公民在选举中的行为、参与网络言论的情况等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公民的行为是否正确行使了公民的权利,并说明理由。拓展层作业难度最大,强调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例如,在“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单元的拓展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让学生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学生需查阅资料,运用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4]。通过这样的作业分层设计,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发展和进步。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是实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重要举措。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在完成“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节课的作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作业的完成过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互评则能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进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业互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对中华传统文化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分析角度,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从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例如,在评价学生完成的“为共建‘一带*路’提出合理建议”探究性作业时,教师要对他们的思考过程、分析能力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最后对作业的内容、结论等进行终结性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5]。教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现状,总结了在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作业评价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能够优化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绍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2]童灵利.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4):77-78.
[3]许梅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作业设计[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10):62-63.
[4]戴晓玲.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作业的优化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19(48):20-21.
[5]卢卿.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高考,2019(1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