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案例研究论文
 2
                        2
                    2025-10-24 14:50:3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同时还在“综合与实践”部分建议教师采取主题式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同时还在“综合与实践”部分建议教师采取主题式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此外,新课标还倡导教师对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基于此,文章在搜集、阅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以“时间在哪里”主题活动为案例,探讨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在课堂上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符[1]。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由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如果学生产生疑惑,教师需要及时介入并进行指导,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
(二)真实情境与实践性原则
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情境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遵循情境性与实践性原则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实践、亲身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实践等综合学习能力[2]。
(三)跨学科原则
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数学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应遵循跨学科原则,除了向学生呈现本学科的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站在多学科的视角来分析、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使其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并助推其跨学科学习意识的形成[3]。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案例——以“时间在哪里”主题活动为例
(一)确定学习主题
1.主题设计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小学生已习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查看时间,对于原始钟表缺乏深入、全面的认知,还不具备认识钟表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系统的学习。《课程标准》把“时、分、秒”这一内容归入了“综合与实践”板块,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时间及其时间的意义形成深刻的认识。
基于此,本文将“时间在哪里”作为本次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并设置三个学习活动,即“时间是什么”“时间在流逝”和“计时工具知多少”。第一,案例主要将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对“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第二,案例适当融合体育与健康、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产生,使他们对时、分、秒有初步的认识。第三,案例融入音乐学科知识,通过《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曲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同时使他们体会到时间的宝贵。第四,案例融入历史学科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计时工具发展历程的过程中体会我国科技的进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4]。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关于时间的词汇,如父母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自己上学放学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等,但是对时间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时间,促使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利用时间。
3.教学内容分析
“时、分、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将其划分到“综合与实践”板块,并要求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学习时间单位,积累更多感知时间的经验。
(二)创设主题情境
1.从生活中的时间进行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主题情境:“同学们喜欢跳绳、踢毽子或踢球吗?比如跳绳,你们在跳绳的时候会计时吗?你们跳绳能跳多长时间呢?20分钟?还是半个小时?”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发学生的讨论,如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跳绳,在跳绳的过程中也会计时,有一次我跳了30分钟呢!”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对时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还抓住教学契机,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制作的科普短视频,视频中的人们通过对地球的公转、自转等天文现象进行观察,意识到时间的存在和变化。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时间的内涵。
2.揭示主题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要求,同时揭示活动主题:“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时间,又如何计时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时间的世界,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吧!”
      (三)开展互动式主题活动
1.活动一:“时间是什么”
(1)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时间的故事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请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关于时间的资料,说一说从这些信息中你可以学到什么。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对信息进行检索、搜集和整理,这样可以向学生初步渗透跨学科思想。
(2)播放视频,初步认识时间
教师利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长跑、马拉松等运动来引入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上体育与健康课的视频,然后针对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如果让你跑100米要用什么时间单位来度量?如果跑1000米呢?你们知道马拉松的长度是多少公里吗?那跑马拉松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度量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可以回答出“跑100米用秒来度量,跑1000米用分钟来度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跑马拉松需用小时来度量。通过融入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形成对时、分、秒的初步认识。
(3)进行美术创作,激发时间意识
教师融入美术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创作一份时间规划表,以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每天各个时间段的活动与安排,让学生对“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形成深刻的认识。例如,有的学生画出自己6:55进入学校、7:10开始吃早餐、7:25离开食堂、7:30到达教室、8:00开始上数学课等。这一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兴趣,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活动二:“时间在流逝”
(1)1分钟可以做什么
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思考,在1分钟之内可以做些什么?1分钟对于自然界中的事物来说又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与同桌展开交流、探讨,进一步探究1分钟的意义。教师在问题中拓展了“自然界中的1分钟”,需要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这就向学生渗透了跨学科思想。
(2)融合音乐,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曲,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这首歌曲对时钟“嘀嗒”走动的声音进行了模仿,不仅有欢快、活泼的情绪,还蕴含了深刻的寓意。“嘀嗒”的声音可以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体会到时间是在流逝的,从而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打击乐的强弱来模拟“时间马车来了又走”,使他们通过律动感受歌曲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并感受时间的流逝。通过体验上述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1分钟究竟有多长,在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从而积累度量时间的经验,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时间量感。
(3)感受1分钟的重要性
教师先提问:“你觉得1分钟对于社会上某些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短暂的1分钟内会发生什么?”在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教师依托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消防员的一分钟”“医生的一分钟”“警察的一分钟”。在看完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使他们体会到1分钟对于特殊职业人群的重要性,并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
3.活动三:“计时工具知多少”
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在古时候,人们没有钟表是如何计时的吗?”这一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古代使用的计时工具,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再播放一段有关钟表文化的视频,视频中呈现从古代到现代的钟表演变历史。在古今计时工具的碰撞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变得更加开阔。同时,有关计时工具发展史的内容属于历史学科知识,在此体现了跨学科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对有关时间的知识的了解。
(四)进行巩固拓展和评价
1.设计课后任务
在课堂尾声,教师将课后巩固训练任务发送到班级群。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完成课堂测试题;第二,要求学生用数学小报的形式回顾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文字+图画”的方式呈现所学内容[5]。
2.进行学习评价
在课堂的最终环节,教师可邀请学生结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展开学习评价,具体的评价表如下所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其他学科内容的了解,充分把握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寻找恰当的时机开展具有互动性、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推动其横向思维、跨学科意识的发展,最终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本霞.聚阅读之力创数学之彩: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题实践活动[J].理科爱好者,2023(3):227-229.
[2]陈建成.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析[J].教育文汇,2023(6):49-52.
[3]庄治新.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23(9):40-45.
[4]吴建成.以数学为纽带,架起学科间互通的桥梁: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26-29.
[5]柳小梅.关联综合实践: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设计,2022(35):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