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论文

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论文

7

2023-05-10 14:08:2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设计色彩课程的性质,然后阐述了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最后论述了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包括重塑教学理念,优化教师队伍;厘清课程性质,把准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研讨,创新教学方法。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设计色彩课程的性质,然后阐述了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最后论述了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包括重塑教学理念,优化教师队伍;厘清课程性质,把准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研讨,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地方综合类院校;教学研讨

  设计色彩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时间为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对专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艺术设计专业被细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等专业,而设计色彩课程仍然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一些条件较好的美术院校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产出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成果,为设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受到办学条件和办学历史的影响,地方综合类院校教师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时教学理念并没有改变,教学形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并没有根据细分后的专业特点有所调整。教师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时投入的精力少,课程优势体现不足,产出成果质量不高。在已有的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研究中,大多探讨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问题,没有对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进行剖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选用设计色彩课程教材时,教师缺乏充分论证,选用的教材存在内容简单,呈现出来的知识点缺乏时代性和专业性特征的问题[1]。随着专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应该积极改革。其应以设计色彩课程本身的性质为切入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

  一、设计色彩课程的性质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色彩基础必修课,但随着专业的细分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美术院校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不再叫设计色彩,而是根据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开展色彩基础教学。如有的美术院校中色彩基础课程被称为“色彩图式语言”,具体运用综合材料表达色彩对比、色彩透视和色彩情感等的关系,且打破了程式化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之所以这样改革,是为了根据办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性质,合理利用课程基础知识引领专业发展。在地方综合类院校中设计色彩课程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缺乏对设计色彩课程性质的分析。设计色彩课程名称来源于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这一概念突出了专业性,但同时又作为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开设,与教学目标存在差距。如果课程名称以专业命名为设计色彩,那么其他美术专业就应该有绘画色彩、雕塑色彩、建筑色彩等课程,但在绘画、雕塑、建筑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这样的课程名称出现,这说明设计色彩课程作为设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作用值得研究和探讨。设计色彩中的“色彩”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丰富的情感表达[2];设计色彩中的“设计”主要是指有计划地进行创作和创意活动,设计色彩在“色彩”前加上“设计”二字初衷是突出“设计”,因此,设计色彩课程应该包括“创意色彩”“色彩构成”“色彩心理”等内容,不应该在大一第一学期以设计色彩命名色彩基础课,这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等问题,而应以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色彩基础课程,以明确目标、突出内容。

780.jpg

  二、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

  (一)问题表现

  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都要求设计色彩课程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时代需要和专业发展[3]。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选取三个方面存在改革缓慢、成效不高等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缺乏稳定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师资培养上,由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导致教师不能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即使外出学习,教师也是通过一些联合培养或在职学习的办法提升学历,且提升的学历并非属于本专业领域。换言之,真正进行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项目太少,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在任课教师安排上,由于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专业开设晚于美术学专业,因此设计色彩任课教师基本上由美术学专业教师担任,主要教学内容依靠教材,教学方法按照临摹、写生等动手多、动脑少的传统教学形式开展[4],且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研究思考,专业性体现不足。另外,设计色彩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低年级开设,而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思维中被认为是难度小、专业性不强,任何教师都能承担教学的课程,所以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谁的课少就安排在谁的名下,每年任课教师都存在更换现象,这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学方法落后,进而出现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2.教材的选用质量不高,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不足。仔细分析地方综合类院校近几年教材征订的情况可以发现,设计色彩课程新教材较少,选择机会不多,并且现行的教材内容过多关注色彩本身,只是从色彩基础知识讲解理论,并把重点内容安排在调配颜色、搭配颜色等基础练习方面,学习内容简单、练习方式死板僵化,教材内容没有对接专业需求、没有融合学生个性培养,缺乏高阶内容的研究和思考,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虽然站在改革前沿的美术院校产出了大量的设计色彩教学改革成果,但其都还在继续研究中,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使用教材,而是依靠对课程的理解,用前期改革中学生的作品和名家作品作为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性教学。从市场发行的教材中很难找到美术院校色彩基础教学成果,导致地方综合类院校在选用教材时,不能很好地获取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资料,选用的教材质量不高。另外,由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师队伍不稳定,新授课教师在选择教材与教学资源时存在借用其他教师资料的情况,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设计色彩课程进行分析和相关教学资料收集,使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资源收集与开发不足的问题。

  3.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法与形式落后单一。设计色彩强调色彩意象表达,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但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基本上都是由美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其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绘画表现上,使用传统的绘画手法让学生对色彩有初步认识,忽视了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使得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脱节。设计色彩课程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不同材料表现色彩元素,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但由于教师团队的不稳定和新教材欠缺等,地方综合类院校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学生临习和写生”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内容依赖于传统教材,整体掌控上缺乏对后续课程的有效衔接,表现形式公式化,方法单一,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5]。

  (二)成因分析

  地方综合类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积淀不深,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认识等未能得到有效转变,潜心于教学研究的不多,教学管理制度也未能完善,这些都是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师资培养措施推动不力,教师未能吸收新知识。由于没有建立较好的教师外派交流学习机制,地方综合类院校大部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不足,思想上对教育改革、课程研究不是很积极,教学方法及知识传授以课本为主,对研究性知识、前沿性知识了解不够。特别是在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设计专业向多学科和多方向发展,地方综合类院校虽然制定了很多课程管理制度及监督制度,但并没有较好地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外出学习管理制度的实施,导致教师对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程建设观念的转变、思想意识的提高等欲望不强,缺乏紧迫感和责任心。地方综合类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除了措施推动不力,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地方综合类院校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重视教师的学历提升,但对教师外出短期专业培训、专业学习项目很少推进,这抑制了教师获取改革新知识的渠道,导致大部分教师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变少,思想意识创新性和新知识掌握不足,仍留在原地“打转”[6]。

  2.基础教学研究不足,对课程性质缺乏认真思考。设计色彩作为基础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教学成果在毕业阶段往往被广大师生忽略,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与创作中,所有成果都指向最后阶段的方向性课程,基础课程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都没有意识到设计色彩基础课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没有从开设课程的目的入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未对设计色彩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研究,所以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成果偏少。俗话说,没有思考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教学改革就没有成果,没有成果就不会有新的教学理念,也就不会出现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当然也就不会产生与专业对应的新的教学资源。在实践中,由于设计色彩课程新教学资源短缺,教师在上课时会从方便的角度出发,运用现成的资料进行授课,即还是依照传统教材和教学形式上课,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任课教师对设计色彩课程研究不够,对本课程性质缺乏认真思考。如个别地方综合类院校在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对设计色彩课程进行了调整,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师对新知识、新内容的讲授无从入手的问题,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只能又回到传统的设计色彩教学模式。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地方综合类院校由于没有基础教学研究作铺垫,缺乏教学改革成果与经验,设计色彩改革只是变更了课程名称,而未有实质性改变。

  3.教学质量监控缺失,教学大纲执行不到位。地方综合类院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学校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地方综合类院校现有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来看,大纲支撑人才培养的依据不充分,且前后课程关联性缺少论证,造成后续课程教师上课内容讲解出现重复现象。如创意色彩、色彩构成、色彩心理等课程在色彩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内容上出现重复现象,相近课程间的知识点划分不清楚。另外,在两年一次的教学大纲修订中,由于教学大纲修订教师和任课教师的不确定性,修订教师和授课教师可能是不同的两人,这就容易出现教学大纲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同时若遇到上课随意性强、不看教学大纲的教师,大纲内容与教学内容就存在“两张皮”现象。如个别思想固执的教师由于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还是会出现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古板等问题[7]。

  据上所述,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和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设计专业的发展。地方综合类院校要想改变当前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就必须对设计色彩课程师资、性质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路径。

  三、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稳定而专一的教师队伍,教师才会积极地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从而产生相应的课程改革成果,形成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重塑教学理念,优化教师队伍

  设计色彩是以设计为先导的色彩表现,不同于高考前的色彩教学格局和技巧传授,它是服务于设计专业造型表现和创意表达的一种绘画形式。其目的是把色彩的直观性通过作者个人感受进行抽象思维的加工,并转化为对设计作品的审美表达[8]。在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整个课程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对此,地方综合类院校需要优化设计色彩课程教师队伍,重塑教师教学理念,使其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需要掌握课堂重点,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后续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寻找、思考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探索教学理论,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大纲,使教学目标更明确、人才培养更具体。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在进行授课教师安排时,应该选择色彩基础较扎实、创作能力较强的教师,再通过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方式,提升教师对设计色彩课程的认识水平,使其打开封闭思想,开阔自身视野,拓宽教学理念。这样授课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根据专业需要和地方特点,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如此,才能最终形成一支较为优秀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师队伍。

  (二)厘清课程性质,把准教学内容

  本文提到的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指的是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教师一定要先厘清课程的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改革。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情分析课程性质,再确定教学内容。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9],具体如下。一是强化色彩理论教学。学生在入学前的高考阶段对色彩学习比较注重技能训练,而缺少对色彩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内容确定中,色彩理论可作为首要教学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色彩属性有所认识,这样其在实践中才能更充分、更合理地运用色彩。二是精选色彩实践内容。学生高考前的色彩学习都是以水粉表现为主,水彩、色粉、油画、综合材料等尚未涉及,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把水彩、综合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因为水彩和综合材料表现在绘制时运用的技法较多,能出现一些特殊效果,同时水彩画在绘制设计效果图时方便快捷,是手绘设计图表现的主要手段,所以把水彩画、综合材料运用作为实践学习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意思维有一定的作用,对后继课程教学帮助也较大。三是体现行业新动态。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的知识点,并根据行业情况调整内容,把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潮流融入教学环节,如用“像素化”“荧光色系”“平面化”[10]等新形式表现色彩,并让这种创意构思在潜移默化中与流行市场接轨,让学生了解设计新方向,从而为将来进入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概言之,设计色彩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符合课程性质与学生入学前的知识结构特征,选用的教学内容既要有广度,也不能重复;既要融入社会新知识,又要对后续课程起到铺垫作用,如此才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育出专业人才。

  (三)加强教学研讨,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地方综合类院校来说,设计色彩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奠基石,授课教师在课前、课后都要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进行充分思考和研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做好课前学习与课后总结。新授课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并向前任教师询问课程情况、授课方法及课后效果,对课程进行认真分析,选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做好授课准备。如果是再任教师,则要对前面授课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对教学大纲提出修改的建议,保证每一次教学大纲修改的质量,从而为设计色彩课程建设提供依据。二是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认真记录,并在学期结束时通过教研活动,把授课方式、方法及内容等教学改革情况向专任教师进行汇报,对学生作品进行分享,同时听取其他教师的评价意见,作为后期授课时改革的参考。三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转变高考阶段程式化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理论上对色彩属性进行了解后,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冷暖对比表达色彩透视和色彩空间关系,才能运用色彩明度对比表达个人情感及时间动态关系,才能深刻体会到创意作品的内涵及意义。例如,教师可在学期末安排1周的时间作为学生的创意思维训练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学到的知识点,拟定创意计划,内容包括创意主题、色彩运用、技法表现和形式构成,并利用1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陈述,经同学间讨论、教师提出建议后再开展创作。通过此方法既能培养学生能写、能说和能画的综合能力,又能在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吸取不同意见,创造出效果较好、内涵意义较深、主题更加明确的高质量作品。

  四、结语

  设计色彩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造型表现。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细分、办学历史的发展、专业建设的强化,各美术院校已经成立了基础教学部[11],专门对设计色彩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以打破传统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但地方综合类院校设计色彩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度,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讨,不断进行设计色彩教学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促进艺术设计事业的繁荣昌盛,以及设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笑非,曹进.设计色彩[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9.

  [2]禹青,王洪香.设计色彩[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3]王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改革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8(5):148-150.

  [4]朱媛茜,杜立平.高校设计色彩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9(16):226-227.

  [5]张玉坤.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13):90-91.

  [6]刘艺.设计色彩的创意性思维模式运用与实践[J].艺术品鉴,2021(23):69-70.

  [7]曹琼晓.课程思政背景下《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工业设计,2021(3):44-45.

  [8]黄青.设计色彩教学方法研究[J].大观,2021(11):140-141.

  [9]周媛媛,魏安东.高职设计色彩课程教改实践探析: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大观,2022(3):153-155.

  [10]沈泓.基于课题导向的设计色彩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饰,2020(2):142-143.

  [11]杨军.设计色彩教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