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思路思考论文

“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思路思考论文

26

2023-05-10 13:38:4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实施,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要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凸显教育的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本文将基于对“双减”的认识,谈一谈如何改进和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摘要: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实施,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要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凸显教育的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本文将基于对“双减”的认识,谈一谈如何改进和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个性发展

  班级管理是落实学校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优化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科学创新的管理方法,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成长的生活“导师”,最终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实效。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新要求

  (一)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双减”政策颁布和实施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这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班主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积极响应“双减”的政策和要求,协调好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将管理的重点放到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并和各个科任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保证教学任务的科学与适量,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

  (二)强化德育,落实立德树人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对素质教育的响应,是更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动力,强调的是“德育先行”。这要求小学班主任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点出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善于将“德育、认知引领”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抓手,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管理的同时,实施并渗透德育,做到智力与德育的共同实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让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受到正确的引领。

  (三)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双减”政策的提出能够让小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脱离沉重的作业压力和束缚,真正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中。因此这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班主任树立全新的班级经营理念和思维,在管理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空间,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积极拓展延时服务、主题活动,落实“双减”目标,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天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班级管理观念固化

  当前,许多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比较固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较深,无法摆脱懒惰思想、教条思想,认为自己管理班级的经验丰富,所以就用已有的经验管理班级、解决现实问题,却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变化,甚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学生身上,这显然是不适合的,会直接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推进,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阻碍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德育工作意识不强

  “双减”政策更加关注和重视的是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尤其是要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再简单地约束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显然许多小学班主任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德育工作意识不强,依然主抓学生的智力培养,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认识、思想行为的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也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素养。

  (三)家校沟通与合作不足

  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再加上“双减”政策下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这就更加需要家校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密切合作,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发展进步。但是目前许多小学班主任很少能够热情、主动地和家长进行交流,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或者有特殊情况时才会进行沟通,交流不够充分,交流时间较短,沟通内容难以深入,最终导致家校沟通、合作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060a85e345d77c7a1332f9278fde83a1.jpeg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贯彻“双减”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方式

  1.创新班级教育管理

  班级教育管理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深度学习的关键和保障,尤其是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的要求下,班主任要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创新班级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树立“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基本意识。首先,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的基础学科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班主任要突出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落实“双减”的要求。

  以往学生出现问题,班主任都会“原地”批评教育,周围可能还会有其他学生在观看,这种批评教育的方式显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采用“悄悄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例如,小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有一次在走廊上奔跑时,不小心将窗台上的花盆碰倒摔碎了,班主任如果在此时对小李进行批评,不仅会让被吓坏的小李更加胆怯,甚至还会影响小李的心理健康。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先询问小李有没有受伤,对小李进行安抚,并组织几名学生与小李一同将被摔碎的花盆用簸箕收拾好。随后再到办公室和小李进行一对一谈话,进一步对小李表达关心和安抚,了解小李此次碰倒花盆的原因。在小李放下心理戒备后再进行教导,表达自己对学生在走廊奔跑的看法和理解,最后让小李明白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严格要求,以后禁止在教学区域追逐打闹。

  在这次谈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不仅让小李意识到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还让小李感受到了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小李也因此对班级的规章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会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严格遵守班级制度。

  2.优化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场所,也是学生开展和参与活动、展现自我的阵地,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创新教育管理外,还要抓牢班级的日常化管理,并进行全面的优化。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对班级内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班级管理的方案,从而将工作的重心放到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管理上,包括班级卫生、班级文化、班级环境等,提高班级管理的日常化、精细化和细致化,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班主任要做好学习、纪律一手抓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针对学习成绩下滑严重的现象制定调整策略。

  例如,小辉学习成绩非常不稳定,每逢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变化非常大,时而考得很好,时而考得很差。通过对小辉的观察,班主任发现小辉迷恋电子游戏。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与小辉谈心,向其灌输正确的游戏意识:“游戏是放松、娱乐的产物,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沉迷游戏,也会影响身心健康。”然后向小辉介绍沉迷游戏可能引起的危害,如影响学习专注度,让小辉认识到沉迷游戏的错误。再联系科任教师,给予小辉一定的帮助,如设置课后服务,根据其实际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科学的辅导计划,帮助小辉找回积极的学习状态,调整其学习心态。只有对学生的日常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才能确保学生不会脱离班级。

  (二)优化班级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规章制度是班级规范化管理的依据,能有效约束学生的言行和举止,营造出“赏罚分明”的班级氛围,并实现和“双减”政策要求的完美融合。这需要小学班主任首先树立起明确的规则意识,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目标、班级整体成绩、学生身心发展等情况,制定班级的各项规定、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不仅要通过会议讨论与其他教师共同制定课堂活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面的规则、制度和要求,还要鼓励学生为班级制度建言献策,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体系,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提高班级凝聚力。

  很多班主任会在班级中制定班级制度,要求学生禁止“做这些、做那些”,在制定好班级制度后,却忽视了对班级制度的更新与权威的维护,导致很多学生对班级制度持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班主任要改变两点:一是要维护班级制度的权威。如当学生违反班级制度后,班主任要一视同仁,不以学生成绩为参考,该批评的时候做出批评,该惩罚的时候必须惩罚,让学生意识到违反班级制度的后果。二是要及时更新班级制度。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问题,及时修改、增添新的制度内容。班级制度不应该只包括处罚,还应该包括奖赏,如每周统计学生违反班级制度的情况,对“零违反”的学生,提供一些物质奖励,如铅笔、橡皮、日记本等,以促使学生更愿意遵守班级制度。

  (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制订个性发展计划

  “双减”政策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如果班主任依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可能会压抑学生的天性、磨灭学生的个性,影响班级的高效管理和学生的持续成长。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关爱,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进步,着重为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和方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可以不断地拓展自身的优势,实现对自身不足的弥补,让学生进入理想化的个性成长格局中,从而让整个班级管理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

  班主任要了解班级学生的特长,如小强喜欢书法,平日经常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班主任可以让小强担任书法组的组长,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小美作文写得非常好,班主任可以设置作文比赛,让小美担任作文比赛评委,批改同学的作文,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这个环节不仅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指导,还能锻炼小美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到个性化的管理,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四)发挥统筹管理功能,做好课后延时服务

  班主任作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双减”工作中发挥着统筹管理的功能和效用,能够通过协调各科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做好课后延时服务,更进一步凸显教学的效能。

  1.加强与科任教师沟通,发挥教学课堂效能

  “双减”政策下,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都应该充分重视课堂效能的发挥,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各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减轻学生负担的活动。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加强和科任教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进度,更详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哪些方面相对较弱、各学科的成绩和成绩变化情况、课堂的具体表现等,及时和科任教师做好总结与反思,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促进教学课堂效能进一步发挥。

  2.适当减少学生作业,突出课堂教育的本质

  “双减”政策要求控制作业的数量和时间,从作业创新和优化设计的角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发挥自己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各科任教师宣传“双减”的理念,及时地进行沟通协商,将当天的作业进行汇总、调整和删除,并反馈给科任教师确认,有效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长,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此基础上,各科任教师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效能,凸显课堂的育人本质,让学生把握住课堂的每分每秒,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五)积极进行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生的成长变化是迅速的,是存在差异性的,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应当和学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积极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基本表现,家长也要将学生的家庭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向班主任进行反映,实现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建立本班的微信群,经常发布一些学生的日常状况,如开展朗诵活动,拍一些小视频发布到微信群,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围绕朗诵活动,班主任还可以开展家庭朗诵环节,让家长负责拍摄,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艺。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回到家后,不配合拍摄,班主任可以给家长一些指导,如通过奖赏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热情,满足孩子的一个小愿望等。

  综上所述,要想将“双减”政策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以班级管理的优化和提升为推动力。每个小学班主任都应改变和创新教育理念,以指引具体管理方式、管理行动的转变和优化,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康瑛丽.“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思路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59-162.

  [2]洪玲.“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班主任,2022(07):40-41.

  [3]许莉.“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教书育人,2022(02):41-42.

  [4]杜静谊.“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分析[J].新智慧,2021(35):80-82.

  [5]赖丹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立德树人——谈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J].新智慧,2021(3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