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2025-10-13 16:04:4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可以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知识碎片化和松散化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可以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知识碎片化和松散化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文章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重把握四大策略,即围绕主题知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统整视角丰富主题单元内容、基于主题统领设计主题单元活动、以素养为导向推进主题单元评价。
关键词:小学美术;主题统整;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发布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美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目前,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可见大部分教师有着较强的单元整合意识,能将单元作为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并基于主题意义实施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对同一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学习[1]。为促使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能进一步成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教师有必要深入探究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自身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了四大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现作如下论述。
一、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概述
单元教学是指将大主题或大任务作为中心,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整合、重组、开发,在此基础上形成单元教学活动,主要涉及主题、目标、活动、任务、情境、评价等要素的教学方式。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科单元内容的二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在应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时,需将单元作为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单元内容,并设计出契合主题的单元教学目标及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首先,能有效突破仅针对单篇文本、单一知识点的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小学美术单元知识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其次,可基于主题统整构建更清晰、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2]。再次,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从而逐渐具备在单元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体验、发现、探究的能力。最后,契合《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而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路径,有助于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现阶段,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模式下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

二、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
(一)围绕主题知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才可以确保新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围绕主题知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中的一大要点是明晰单元的主题知识。具体来说,在围绕主题知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先立足单元主题深入了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梳理[3]。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主题单元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目标契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经验。
例如,在有关“色彩的冷与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应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有关“色彩的冷与暖”的知识体系。“色彩的冷与暖”这一知识点属于“造型·表现”这一领域,旨在将冷色与暖色的知识较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认识冷暖色、了解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色彩的冷与暖”确定为单元教学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注重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美,同时提升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围绕“色彩的冷与暖”这一主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设计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教师应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了解冷暖色调的内容,使学生能欣赏色彩的冷色与暖色。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教师应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冷暖色,使学生能准确判断冷色与暖色,理解冷色与暖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并能应用冷色与暖色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教师应通过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色彩应用的妙处,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及艺术作品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鉴赏水平。在设计好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共同对教材进行更进一步的研读,从而确保主题单元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二)基于统整视角丰富主题单元内容
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不同年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存在相关联的现象。因此,在开展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时,教师不能轻视或忽视不同年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关联现象,而要精准把握知识内容间的关联,据此进行主题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完善。具体来说,为使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注重整合不同年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起跨学科意识,将小学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组单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横向拓展单元内容,更进一步地加强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还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整体教学观。
在基于“四季如画”这一主题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对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完善。而实现内容重组与完善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站在整体的角度挖掘与分析不同年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更系统地理解单元内容和课时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重点分析一年级的“田野的色彩”与“大家一起画”、二年级的“瓜果飘香”与“听听画画”、三年级的“留住秋天”等课时的内容,并将其中涉及的有关联的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丰富主题单元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从丰富的视角理解“四季如画”这一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对比色卡的过程中感受冷暖色的差异,对四季不同颜色的特点产生更直观的体会,并进一步感受四季的美。还需注意的是,在基于主题统整视角丰富单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均有所不足,因此在重组与完善教学内容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三)基于主题统领设计主题单元活动
在设计好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完善了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后,教师要进一步基于主题统领设计丰富的、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单元教学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需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点。第一,坚持以大主题或大概念为统领,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大主题的理解[4]。第二,积极应用情境教学、问题链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设计情境探知、玩游戏、问题解答等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到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活动中。第三,坚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优化,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更好地理解大主题。
例如,在“剪纸故事”这一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创意与表现”这一学习主线进行主题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完善。主要涉及剪纸的创意表现、剪纸的传统美术形式,以及有关色彩、手工的基础知识内容。基于此,在设计“剪纸故事”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创设视听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或电子白板为学生呈现剪纸作品,带领学生分析中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如锯齿纹和月牙纹,引导学生感知剪纸作品的美。教师也可以将围绕成语、歌曲、诗歌创作的剪纸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后续的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活动。基于所创设的视听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剪纸步骤图,并在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交流后尝试自主剪纸,在实践过程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剪纸细节,从而发展审美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意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剪纸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若课堂教学时间充足,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呈现我的剪纸作品”艺术创想活动,共同挖掘彼此所创作的剪纸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艺术表达形式、色彩搭配技巧等,由此营造出一种共同学习、互相启迪、共同进步的主题单元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以素养为导向推进主题单元评价
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又要重视课堂上的“评”,坚持以素养为导向,对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成效进行系统的评价。通过对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展开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的成效与不足之处,从而明确后续完善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案的方向,这对课堂上的“教”与“学”均有重要意义。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评价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大主题或大概念的理解,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围绕大主题归纳单元重点知识。
在开展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思路出发。第一,综合评价学生在大主题的统整下是否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了有效应用与迁移。第二,综合评价学生是否扎实掌握了单元基本知识,是否可以围绕单元基本知识进行大主题或大概念的提炼。第三,综合评价学生在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科思维,是否发展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组织开展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同时做好教师评价,由此带领学生深化对大主题或大概念的理解[5]。
仍以“色彩的冷与暖”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评价阶段可以设计三种评价活动:一是评价学生对冷色与暖色的认知程度,同时评价学生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综合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内容,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基于“色彩的冷与暖”这一主题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准确的梳理;三是关注学生在“应用冷色与暖色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这一活动中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应用冷色与暖色进行绘画创作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创意思维、审美意识、空间想象力、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应注重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在整个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跟踪与评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深远影响,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围绕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活动,科学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当前阶段,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所积累的成熟经验与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未来,教师需对《课程标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解读,进一步优化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在提高基于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的同时,助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20):122-124.
[2]李乐.小学美术单元主题微课资源开发[J].学苑教育,2024(2):94-96.
[3]徐鑫.大单元教学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3(13):73-74.
[4]周璐.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现存问题及优化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4(2):126-128.
[5]潘柳川.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的大单元教学[J].读写算,2024(1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