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

4

2025-10-13 15:05: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致力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也应遵循“双减”政策,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率。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致力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也应遵循“双减”政策,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率。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文章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为主题展开研究,阐述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课堂作业设计的基本要点,并结合实践案例,从生活化作业、差异化作业、实践性作业、辩证化作业、游戏化作业五方面阐述了作业优化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阐述,并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立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课堂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在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确保学生能在更科学、更具指导性的作业中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需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文化自信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信心,旨在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如阅读、写作和交流活动形成的有效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展现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如联想、分析、判断等。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养成的对文学与艺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创造和表现美的能力[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要点


  (一)符合学习需求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首先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内容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相匹配,既不能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缺乏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复杂而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应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获得适当的学习机会,从而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相结合的作业题目,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另一方面,作业应有助于巩固课堂重难点知识。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4]。

  (二)融入温情元素


  为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温情元素的融入是一个关键点。作业内容应融入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照,如通过设计包含家庭、友情、自然等温馨主题的阅读和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感悟。基于这样的设计,作业不仅能传递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5]。具体来说,一方面,温情元素的引入能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连接,使其学习体验更加深刻。例如,让学生给远方亲友写一封信或描述一个与家人相处时的温馨场景,可以使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到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另一方面,以情感为纽带的课堂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反思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也在学习如何理解和关心他人,从而在情感和人际交往层面上得到成长。因此,将温情元素融入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教育的人文关怀需求,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促进个性发展


  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如通过创作故事、绘画、编写诗歌等多样化形式进行个性化探索和表达。一方面,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时更加主动和富有激情。另一方面,促进个性发展的作业设计还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我认知,这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尝试在作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时,他们不仅能提升语文能力,还能在个人成长和情感表达上取得进步,这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的个体。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深化学生对语文重难知识的理解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引入生活化作业是一种有效的实践策略。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借助生活场景设计课堂作业,以此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于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朋友、日常事件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练习语言表达技巧。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课堂作业可以围绕“母爱”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母亲的关爱行为,然后,要求学生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小练笔,记录一件自己与母亲一起做的事,如一起准备餐食、一起做家务等。通过完成融入生活元素的作业,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迁移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技巧,不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二)设计差异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能力自主选择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应采取差异化设计策略,使作业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并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言文化,在提升其审美创造能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对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点设计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框架内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多样化的作业选择,如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多种形式的写作任务、创意性的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作业类型。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的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对这首古诗的不同理解层次,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课堂作业: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可设计简单的朗读和解释古诗诗意的任务;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古诗默写;对于高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探讨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古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如此,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强化对中国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审美感知,增强文化自信,达成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思考的空间


  实践化作业可以借助具体的、创新性的活动让学生应用和扩展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从而使其在创新思考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索、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创造等复杂的思考和操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所学的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地调查、项目制作等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围绕白求恩大夫的精神的实践性课堂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搜集关于白求恩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以增加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关于白求恩的小报,内容要包括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升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价值。实践性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在多个层面运用语文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创新思考和实际操作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8ed38d1315f29040a1fe26252edee9bf.png

  (四)设计辩证化作业,在观点碰撞中促进个人思维发展


  辩证化作业是一种旨在通过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业。在完成此类作业时,学生不仅需理解文本内容,还需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各方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特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作业,如辩论或其他形式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矛与盾的关系”为核心的探讨性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相矛盾》的故事背景及其蕴含的哲理,然后要求学生探讨这对矛盾的物品在逻辑上存在的问题。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矛和盾的功能与用途,并探讨现代社会中类似自相矛盾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提出个人观点,并搜集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创新性的矛盾解决方案。如此,学生不仅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考能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设计游戏化作业,通过趣味交流培养自主学习意愿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时,教师可将传统的作业形式转化为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和巩固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在逐步提升其学习自信的过程中强化其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场景,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扮演角色、解决问题或分工合作。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工具,如教育软件和在线平台,设计交互式游戏,使学生能在拟定情境中应用语文知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精卫和其他故事角色。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根据故事情节模拟精卫填海的过程,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系列挑战,如寻找石头、搜集石头、搬运石头、填海等,从而不断强化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为增强游戏体验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关卡。在每个关卡中,学生都需要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而在实践应用中体会语言美,品味文学美,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差异化作业、实践性作业、辩证化作业、游戏化作业,不断创新课堂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琴.聚焦“双减”,优化作业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提质增效的相关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109-111.


  [2]孙佳.“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分层设计:以四上神话单元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3(21):105-107.


  [3]邓寿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J].学周刊,2023(22):115-117.


  [4]吴斯娜.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数据收集的实践: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3(5):29-32.


  [5]孙绪妍,宋超.聚焦小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科幻画报,2023(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