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025-10-13 10:59:2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点,然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实施,教师更需要立足“双减”政策及新课标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中愉快学习、高效学习,进而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为此,文章先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点,然后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双减”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涵盖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使得语文教学具有时间紧、节奏快的特点,容易给低年级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和负担。而“双减”政策从校外培训、校内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完善等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重视给学生减负,要让教育回归良性生态,这就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1]。同时,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更关注幼小衔接,强调“两减两增一整合”,“两减”即减课文、减字量,“两增”即延长拼音教学时长、增加入学教育内容,“一整合”即整合语文园地栏目[2]。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认真探索实现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让“双减”政策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点
(一)减负,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所谓“减负”,就是教学时要删繁就简,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小学语文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减课文、减字量。从本质上来看,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变化是对“双减”政策中减负要求的践行[3]。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握“双减”要求、吃透用好新教材,从而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减负。从作业设计角度来看,减负就是要减轻作业中机械重复的内容,以精简优质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同时,作业形式也要尽可能丰富,要提升作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避免设计超纲、超标的作业内容。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立足“双减”政策、《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要求,作业设计上要做到少而精且形式多样,从而实现给学生减负的教育目标。
(二)增效,提升教学活动效能
“双减”政策强调减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要“缩水”或不关注教育质量,而是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能[4]。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另一个要点即为增效,要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少、知识积累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将简单易懂的内容作为引导,逐步引入教学重难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点拨,而后再配合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巩固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还需重视教学资源的投入,合理平衡宏观课程目标与微观课时,将减负增效的目标融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保持持久的新鲜感和热情,进而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环节重视趣味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一环。黄国才教授曾提出,在入学教育方面,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特点,让孩子仿佛还在幼儿园[5]。“双减”政策也强调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强调学习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愉快、自主地参与学习则是减轻学生负担及心理压力的有效路径。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需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情况,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以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让教学活动更契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猜谜语”活动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先绘声绘色地向学生出示有关“乌鸦”的谜语,引导学生猜测谜底。而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提前剪辑好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播放动画视频时,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在看到“乌鸦尝试了很多次依然没有喝到水”时,教师可暂停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乌鸦一直喝不到水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帮乌鸦呢?”适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在给予肯定、表扬的同时进一步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同学们给出了很多建议和方法,那么乌鸦到底有没有想到这些方法呢?它想到了什么能喝到水的方法呢?它最后喝到水了吗?”。这些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问题探究之中。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加重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保持专注,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环节重视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减负与增效是“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个要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6]。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转变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给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教师在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要采用有趣、易懂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指导效果。
例如,识字学习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基础。《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给出了明确要求,即1600个左右,而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7]。低年级学生要认识的汉字数量占据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方法,以有趣、易懂的方式给予学生识字方法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高效识记生字词。比如,在教授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在进行该课生字词教学时,教师可用PPT课件为学生展示有关鱼的图片,以及“鱼”字的甲骨文、小篆、楷书和现代简化写法,使原本静态的文字变得形象、鲜活起来。这样不仅能为识字学习增添趣味,还能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加深对“鱼”的读音及构字特点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识字学习中自主尝试将生字和形象的物体关联起来,从而更快、更准确地记忆生字。
再如,看图写话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及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看图写话方法的掌握普遍不够充分,在描述图中内容时往往缺乏重点和逻辑,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观察图片,或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分析图片内容,展开写话表达,以此改善学生在看图写话时逻辑不清的问题,提升其看图写话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先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梳理思路,然后再行文书写,记录自己说的内容,从而使看图写话水到渠成。
这样,通过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以科学的方式展开学习,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的学习过程,从而能在保障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给学生减负减压,进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三)课后巩固环节重视形式优化,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教师可在校内适当地为低年级学生布置巩固练习任务,但不可以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也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考试排名等行为。这些要求的提出,主要是为防止教育出现过度“内卷”的现象或“唯分数论”的情况,旨在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8]。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教师要想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对作业任务的布置,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心力合理进行教学规划设计,并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适当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业质量和知识素养水平。
例如,在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的课堂尾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趣味对歌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由教师给出上半句,如“我姓李,什么李”,然后由两个小组抢答下一句,如“木子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趣味比赛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学生寻找更多姓氏,按照课文中的方法编写歌谣,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展示。这种形式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拓宽有关姓氏知识的了解,掌握生字结构组成。
此外,“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视开展多样化的课后育人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素养与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后,在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猜灯谜”活动,为学生提供手工材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制作灯笼,并在灯笼上抄写灯谜,如围绕“明”这个字可以设置这样的谜面:一月一日非今天。学生可以根据“日”和“月”的字形组合推理出谜底。这样开展做灯笼、猜灯谜、对谜底等趣味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在无形中关联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得,同时避免书面作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压力,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总之,“双减”政策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回归良性生态,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减轻学生在成长、学习中承受的压力负担,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以“双减”政策为指导,遵循课程改革思路,聚焦核心素养,合理地规划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引领学生高效学习,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邵志博.以生为本,让识字远离枯燥:生本课堂下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5):178.
[2]韩玲玲,康莹莹.浅谈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4):48-51.
[3]马晓霞.畅言教学系统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研),2023(5):115-117.
[4]陈宏伟.小学语文低年级“快乐阅读,随文识字”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88.
[5]赵梅瑾.关注细节成就精彩: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目标精细化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6):49-51.
[6]周欢.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014.
[7]庄晓瑜.浅谈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与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研究[J].课外语文,2021(24):17-19.
[8]缪介颖.分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1(1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