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指引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2025-09-24 17:33:3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主题意义可起到指引教师有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工作的作用。
【摘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主题意义可起到指引教师有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工作的作用。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为例,系统说明主题意义指引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即提炼主题意义,整合内容框架;分析整体学情,确定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流程,奠定教学基础;把控教学细节,推动深度探究。
【关键词】主题意义;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育部2022)。高质量完成教学设计工作是有效组织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探索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流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需要先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找出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学生学习的核心,然后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结合教学内容、学习核心和学生基础设计主要教学流程,最后设计教学细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触碰学习核心,围绕核心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初中英语教材中,各单元均存在明确的主题意义,教师可将探寻单元主题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有效落实教学设计工作。下面,结合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学案例,系统说明主题意义指引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
一、提炼主题意义,整合内容框架
主题意义指引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初始环节是明确主题意义。教师需要细致分析并概括教学单元各板块内容,分析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元主题意义(何沙沙2023)。在确定主题意义后,教师可以将关联明显的板块融合为一个模块,并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呈现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框架,将其作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确保在结合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期间,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展开学习,逐步挖掘主题意义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构建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在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学设计期间,教师可系统分析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和Task七个与单元主题意义紧密关联的板块,归纳各板块主要内容,提炼主题意义,并整合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在此期间,教师发现,Comic strip和Welcome to the unit两个板块关联紧密,共同引发人们对成长中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形成讨论问题解决方案的意识,其他各板块内容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可以从六个模块整合单元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意义(见下图)。由此,教师深入分析教材,顺利提炼主题意义,可以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围绕主题意义展开深度探究。
二、分析整体学情,确定教学方式
在明确单元主题意义和主要教学内容后,教师应注意分析整体学情,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确定主要教学方式(李旭娟2023)。常见的教学方式有:(1)教师让学生以独立学习、讨论学习的方式探索学科知识,更多地参与高阶思维活动,更好地构建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教师通过问题、任务、图表等给学生提供引导,重在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3)教师细致讲解语篇内容,重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快速把握学习重点。(4)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支架展开学习,并在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提供直接指导,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学习信心。
在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学期间,教师应先整体分析学情。从语言知识角度来说,学生需要了解“object clauses introduced by question words”“how to give suggestions”相关知识,并了解使用英语介绍各类问题的方法。从语言能力角度说,学生需灵活运用所学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教材中的问题、任务可以辅助学生系统解析图片、对话、短文等各类语篇,探索语言知识。九年级学生具备相对丰富的探究经验。因此,大多数学生具备独立解读语篇、完成语篇相关任务的潜能,少部分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得到同学的帮助和启发,参与语篇学习活动。然而,单元教学周期较长,虽然很多学生形成了归纳单元主题意义的习惯,但部分学生容易忽视单元不同板块语篇之间的关联,因此,教师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巧妙梳理单元信息,归纳单元主题意义。
2.确定教学方式
基于整体分析学情,教师可确定本次的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让他们明确单元主题意义,感知单元内容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多样化的活动或任务推动他们参与单元内容探究活动。
三、设计教学流程,奠定教学基础
在设计教学流程期间,教师需要初步设计学生在单元学习期间需要参与的活动或完成的任务,规定他们参与活动或完成任务时限等,并确保各个教学步骤有助于他们系统解析单元内容,提升对单元主题意义的了解。
在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学设计期间,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呈现内容框架,指明探究方向。
结合学情分析环节发现的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在单元导入环节解决该问题,借助多媒体展示提炼单元主题意义的内容框架。由此,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单元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为“问题”“解决方案”“建议”等,感知单元内容的联系,并能够快速推断单元主题意义。
第二步:基于具体任务,让学生展开单元探究。
在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后,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各板块内容或补充课程资源布置具体任务:
Comic strip板块任务:续编动画。即想象Eddie和Hobo是自己的同学,在续编的过程中补充更多Eddie和Hobo遇到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对话内容,并演绎续编成果(完成时间:单元学习结束后)。
Study skills板块与Welcome to the unit联结任务:(1)补全Welcome to the unit Part A中的句子,为6幅图片中的人物配音(如使用困倦的语气读出“I don’t get enough sleep.I feel tired in class.”)。(2)通过Study skills板块内容学习根据标题、语篇内容等展开预测的方法,预测Welcome to the unit Part A中人物在分享自己的问题后可能会出现的内容。(3)基于Welcome to the unit Part A中人物信息推断成果,与小组组员模仿Welcome to the unit Part B编写多段对话(完成时间:第一、二课时课上)。
Study skills板块、Reading板块联结任务:(1)自主阅读Reading板块Part A语篇,运用Study skills板块分享的预测技巧,提升阅读效率(完成时间:第三课时课前)。(2)以小组为单位细致分析Reading板块Part A语篇,结合Reading板块Part B的B1和B2部分简要归纳Millie和Simon求助信的格式和主要信息(完成时间:第三课时课上)。(3)精读Reading板块Part A语篇,掌握其中的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子,基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模仿Millie和Simon的求助信写一封求助信(完成时间:第三课时课上或完成作业后)。(4)补全Reading板块Part B的B3短文,归纳针对求助信写回信的要点和常用句式(完成时间:第四课时)。
Grammar板块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语法学案系统探索“Object clauses introduced by question words”和“Giving suggestions”相关语法知识,运用所学语法补全教材中对话语篇和短文语篇(完成时间:第五课时课上)。(2)完成语法补充练习(完成时间:第五课时课后)。
Integrated skills板块任务:完成教材中的听力和对话练习任务(第六课时课上)。
Task板块任务:(1)填写教材中的问卷(完成时间:第七课时课上)。(2)研读Millie的信,系统归纳针对求助信写回信的知识,针对本班学生的求助信写一封回信(完成时间:第七课时课上及课后)。
第三步:再现内容框架,整合单元所学。
在学生完成单元主题意义相关板块的学习任务后,教师需再现内容框架,引导他们回顾单元学习过程,系统整合单元所学。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整体—细节—整体”的顺序设计教学流程。第一步可以为学生单元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让他们有目的地参与单元学习活动。第二步是单元教学的重点,Comic strip板块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有助于完成任务的知识,分析续编的角度和语言细节等,使他们在其他板块学习期间更多地分析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其余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使他们感知单元各板块内容的联系,如Study skills板块有助于快速解读单元语篇,完成学习任务,听说、阅读板块的内容有助于学会求助或提供建议,Reading板块的仿写任务有助于完成Task板块的写作任务等,从而确保他们取得理想的单元学习成果。第三步是推动学生系统整合所学的重要一环,既有助于他们构建知识体系,又有助于他们在回顾单元所学的过程中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
四、把控教学细节,推动深度探究
把控教学细节是教师展开教学设计工作的最后一环。教师需要分析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完成的各类任务,从而通过开发资源、补充练习、划分学生小组等途径设计教学细节,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赵哲2023)。在本环节,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或任务更加细致地展开学情分析工作,判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例如,在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学设计期间,针对Comic strip、Reading、Grammar等多个板块的任务涉及小组活动,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小组划分的细节。具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均为考量各个小组成员结构的重要因素,最佳的小组划分成果应该是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在同伴的影响下全程参与任务相关学习活动,并号召组员展开讨论,挖掘语篇中的语言细节,能够创造性地迁移运用语音、语法、语篇等知识,完成故事编写、演绎活动。除此之外,根据教学流程,教师还需要注意精心开发语法练习题以及能够针对性提升不同基础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微课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补充资源的辅助下内化单元所学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等。
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先从宏观角度浏览教材,提炼主题意义,整合教学内容框架,然后整体分析学情,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方式。此后,教师可落实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细节把控等工作,确保各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等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助力他们把握单元主题意义,构建单元主题意义相关的单元知识体系。
引用文献
何沙沙.2023.大单元主题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界,(36):5-7.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旭娟.2023.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第二课堂(D),(12):47.
赵哲.2023.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12):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