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论文

2025-09-24 17:11:0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实施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将报刊阅读教学的实践上升到课程化建构的高度,其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摘要】实施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将报刊阅读教学的实践上升到课程化建构的高度,其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结合案例,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阐述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一、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202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广泛阅读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英语报刊具有选材广泛、语言精练、时效性强等特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可利用阅读资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英语报刊阅读可作为拓展类课程开展(教育部2020)。近年来,一些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兴起为报刊阅读课程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途径,包括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群文阅读模式的兴起、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模式的引入、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简称SSR)方式的推广等。
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广泛阅读的必要性、报刊作为阅读材料的适切性及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有效性促使很多学校尝试实施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校本路径是课程化,只有将报刊阅读教学的实践上升到课程化建构的高度,其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为推进英语报刊阅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在学校在英语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建设上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建设
(一)准备阶段:现状调研,查找问题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英语科组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对学校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实践的现状进行调研,查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仅少数班级偶尔开展报刊阅读,85%的学生除应试训练外英语课外阅读量接近于零,这些学生几乎无课外阅读英语读物的兴趣与习惯。学校层面的英语报刊阅读实践现状及问题如下。
第一,教学理念滞后,不重视课外阅读。大部分教师开展的英语阅读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材阅读而鲜有落实课外阅读,教学内容与方式上也过分强调阅读技能的控制性培养,阻碍了学生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制约了他们通过广泛阅读提升核心素养。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未更新。有些教师不懂得英语课外阅读的育人价值,认为利用课堂时间指导课外阅读影响教学进度。
第二,系统规划缺乏,报刊阅读教学低效。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泛读项目的必要性,并开展了报刊阅读教学实践。然而,这些教学实践具有粗浅、无序和随意的特点,缺乏对学生素养长期培养的规划。报刊阅读教学初尝有效却因无系统规划未能持续与深入。
第三,既有模式匮乏,报刊阅读课堂与课程模式亟待建构。国内关于将报刊阅读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献相对较丰富但针对初中阶段的较少;已有文献多将报刊文章用于阅读理解应试训练或课下自主阅读,因而缺少报刊阅读指导的具体操作说明,其目标指向语言技能而非核心素养;仅有的少数报刊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主观、随意、无理论框架支撑,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报刊阅读课堂与课程模式匮乏。
学校层面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实践低效的原因在于缺乏课堂模式建构与课程化的整体设计,尤其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报刊阅读课程化指将报刊阅读纳入现有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精选教学材料、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辅助教材阅读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唯有课程化的建构才能整体推进报刊阅读的校本实践。报刊阅读校本实践走向课程化的建构势在必行。
(二)建构阶段:整体建构,编制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贾茗越2021),这些方案的确定有赖于课程实施方案的整体化建构,课程实施方案是课程推进的行动指南。为编制课程方案,教研团队成员加强学习、整体规划。经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报刊阅读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持续静默阅读与阅读圈的有关理论与实践、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等,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建构了报刊阅读校本课程方案(如图1所示)。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以报刊作为阅读材料的课外阅读课程,强调教师在开展报刊阅读方面的规划和指导作用。课程目标为:构建一个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校本课程总体框架,明晰在此架构下的教师指导阅读报刊的模式和学生自主阅读报刊的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2.课程评价
在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评价来跟进以检测报刊阅读的实效。作为读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持续默读,旨在通过持续的、无声的、自主的大量阅读,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愉悦体验、提升英语阅读素养。学生不必在读后进行相关阅读测试或提交任何形式的读书报告,以免增加压力并产生抵触情绪。校本课程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阅读单、阅读记录卡、手抄报的表现共同构成报刊阅读个人评价档案。
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研读一篇文章,学生完成每一堂报刊阅读课的阅读单。在持续默读活动中,学生记录阅读内容,摘抄喜欢的句子,剪下喜欢的图片,形成阅读记录卡。教师通过阅读记录卡、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关注他们的阅读情绪与阅读状态,并进行反思和调整。阶段性举办全校或全班手抄报展示活动,分享阅读感受与成果。
3.课程实施
报刊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框架包括确定阅读材料、探究典型课例打造不同教学模式、划分阅读阶段并匹配读报模式、安排课时四个方面。报刊阅读校本课程实施框架如下页图2所示。阅读材料采用的是《21世纪英文报Teens初中版》。教研团队在立足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同时,以东莞市“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活动为契机,不断把多个报刊阅读指导课研磨成一个个精品课例,打造出读报初阶、中阶和高阶相对应的报刊阅读指导课模式与自主读报模式。报刊阅读初阶、中阶、高阶共三个基本阶段的划分以及其对应的教学模式为:初阶(共28周):七年级上学期第1—18周和七年级下学期第1—10周,教师指导阅读报刊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篇报刊文章阅读教学。中阶(共26周):七年级下学期第11—18周和八年级上学期第1—18周,教师指导阅读报刊是基于群文阅读理论的多篇报刊文章对比阅读教学。高阶(共28周):八年级下学期第1—18周及九年级上学期第1—10周,教师指导阅读报刊是基于阅读圈理论的单篇或多篇报刊文章阅读教学。与此同时,贯穿初阶、中阶和高阶的还有基于持续默读理论的学生自主阅读报刊。课时安排:每周1堂报刊阅读指导课;每堂英语课的前7分钟、每日晚修之前的10分钟以及每周三下午放学前30分钟开展持续默读。
(三)推进阶段:推进应用,行动反思
此阶段主要推进应用报刊阅读课程总体架构下具体的教师指导阅读报刊的模式和学生自主阅读报刊的模式。在报刊阅读课程推进的初阶、中阶、高阶三个阶段,教师的规划与指导始终起重要作用,教师报刊阅读指导课分别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群文阅读及阅读圈模式展开,三种模式下教师的引导控制作用逐渐减弱、学生的自主程度逐渐增强。与时同时,基于持续默读理论的学生自主阅读报刊贯穿整个报刊阅读课程,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与素养。
1.初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篇报刊阅读教学模式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报刊阅读教学有其必要性。第一,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在主题意义统领下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使报刊阅读教学设计有章可循。第二,读报初阶的学情需要。读报初阶,教师有必要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报刊阅读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报刊文章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以提升其对报刊文章的信息获取、归纳、总结的能力。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报刊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报刊并整合文体共性、梳理篇章结构,提取、概括报刊文章的基本要素,构建清晰的结构框架,树立语篇意识,把握和理解关键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第二层面,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学生利用刚学的获取报刊文章信息的渠道,小组合作梳理文章主要信息完成思维导图,并向其他小组介绍文章内容。学生根据报刊文章的文体特点获取信息,将零散信息梳理形成思维导图,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发展逻辑思维;根据思维导图描述文本信息,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第三层面,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评价所读新闻的价值、人物的行为和观点。通过分析与思辨,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自我与社会,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创新。
2.中阶:基于群文阅读理论的多篇报刊文章对比阅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蒋军晶2016)。读报中阶实施群文阅读有其必要性。第一,英语报刊单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教学模式单一且过分强调表层信息的提取与阅读技能的控制性培养,阅读量与思维含量受限。第二,英语报刊群文阅读能提升阅读效率、促进深度学习。学生通过多文本比较阅读实现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促进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提升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基于群文阅读理论的报刊阅读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议题、选择文本与设计任务。同一栏目的报刊文章话题相近、体裁相似,适合组成群文。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首先把握多篇文章中最核心的知识内容,削枝强干并进行结构化处理,然后针对多篇文章共同设计任务,发展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课堂模式之一是“指导阅读第一篇—自主阅读其余篇—比较阅读所有篇”。以报刊群文阅读课例Star stories为例。教师着眼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人物特写”类报刊文章,同时学会相关表达、学会思考。因此,教师事先应反复研读人物特写文本,提炼出这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要素。首先以“如何读懂人物特写”为引领性学习主题,指导阅读第一个语篇,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余篇,为他们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促进知识的实践转化和综合应用。最后比较已阅读的所有篇目。引导学生理解、反思所学习的内容与过程,通过比较多篇文章表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关注表达;关注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共同点,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与责任感。
3.高阶:基于阅读圈的单篇或多篇报刊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圈是一种由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讨论与分享的阅读活动。阅读圈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每人担任一个角色,有目的地阅读并完成自已负责的任务。阅读圈中六个基本角色的任务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吻合。基于阅读圈理论的报刊阅读师生活动,主要包括持续默读、角色及任务分工、组内讨论、组间互学、组内复盘与成果展示。
4.贯穿初阶、中阶与高阶:基于持续默读理论的自主阅读报刊模式
持续默读是一种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机会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上开展持续默读指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通常是在英语课的前5到15分钟时间内),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而进行自主默读,并且读后不必进行相关阅读测试或者报告。它是提升阅读品格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持续默读的实践依据麦克拉肯(McCraken)提出的六条原则:(1)每位学生必须不出声地阅读;(2)教师也要阅读,为学生树立榜样,而非来回巡视;(3)每位学生选择一期报刊阅读,中途不可更换以防分心;(4)师生阅读时使用计时器计时;(5)学生不需要提交任何形式的读书报告,以免增加压力,产生抵触情绪;(6)阅读在全班进行,利用集体约束力,创造集体阅读环境。
结语
报刊阅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报刊阅读唯有走向课程化才能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学校报刊阅读课程建设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构建了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报刊阅读教学总体框架,明晰了在此架构下的教师指导阅读报刊和学生自主阅读报刊的四种模式。在报刊阅读课程的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有章可循、有模式可依,教师读报指导和学生自主默读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仍然有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后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如报刊阅读与教材教学的融合与延伸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使报刊阅读校本课程评价多元化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引用文献
贾茗越.2021.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建设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7-11.
蒋军晶.2016.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