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

2025-09-24 17:07:3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概述支架理论的内涵、应用原则。结合具体案例,明确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课前预习语篇时搭建自学支架,课前导入新课时搭建情境支架,解读语篇内容时搭建问题支架,梳理语篇脉络时搭建任务支架,探究语篇主旨时搭建活动支架。

  【摘要】概述支架理论的内涵、应用原则。结合具体案例,明确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课前预习语篇时搭建自学支架,课前导入新课时搭建情境支架,解读语篇内容时搭建问题支架,梳理语篇脉络时搭建任务支架,探究语篇主旨时搭建活动支架,实施读写结合时搭建范例支架,以及读后复习巩固时搭建作业支架。给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支架理论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支架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支架理论是一种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新型教育理论,该理论支撑下的英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且以促进其全面、个性发展为目标。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在支架理论背景下,教师可通过搭建一系列学习支架,为学生理解和剖析英语语篇提供支持、助力。目前,虽然支架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从其应用成果来看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与部分教师不了解支架理论的内涵、应用原则及具体应用策略有关。因此,有必要围绕支架理论的应用作进一步研究。


  一、支架理论概述


  (一)支架理论的内涵


  支架理论中的“支架”又称“脚手架”,最早出现在建筑行业,即辅助建筑工人进行施工的工具,起到辅助、支撑和支持的作用。后来,随着支架理论的发展,“支架”这一建筑行业中的专业术语逐渐被运用于教育行业,由此,支架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悄然诞生。


  支架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它根源于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并且是在该理论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陈瑾涵2024)。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便是“最近发展区”。要想使儿童的能力由实际水平顺利过渡到潜在水平,就必须关注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则是教育者关注最近发展区,帮助受教育者克服学习困难,打通认知屏障,顺利实现能力过渡的一个有效方法。支架理论要求教育者搭建一系列概念框架,帮助学习者在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中理解知识与提升技能。

  (二)支架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应用支架理论应遵循适度性与匹配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指支架难度的适度性、支架数量的适度性。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篇具体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搭建图表支架、问题支架、情境支架、合作支架等不同类型的支架。为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整堂课所搭建的支架数量要适宜,不可太多,以免造成学生抓不住重点。同时,支架内容要难度适中。比如,图表支架中图表任务的难度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过难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可过易对学生缺乏挑战性。匹配性原则要求支架内容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点相匹配,以便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突破阅读障碍,掌握核心知识点。


  二、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预习语篇时搭建自学支架


  课前预习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预习习惯可让阅读课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为辅助、指导学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为他们搭建课前自学支架,以激发他们自学、预习的热情和动力,为接下来课堂中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视频和纸质预习任务清单为学生搭建自学支架。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5 Unit 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切入,语篇根据老舍的《茶馆》,讲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京剧、话剧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搭建微视频和预习任务单支架。比如,提前制作关于本堂阅读课主要内容与重难点知识的微视频,置于线上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前下载进行预习。同时,发放纸质的预习任务清单,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循着任务清单的方向,有计划和有目的地预习。微视频语言简洁凝练、画面鲜明生动、形式有趣活泼,内容重难点突出,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对预习语篇的浓厚兴趣。预习清单中的内容以预习任务的形式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比如,让他们找出act、society、common、describe college、customer等重点词汇,并给予高度重视。预习看似简单,实则很多学生很难坚持下去。有了微视频和预习清单做学习支架,学生在完成预习、自学探索上更加顺利,取得的效果更好。


  (二)读前导入新课时搭建情境支架


  良好的导入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英语教师可在引导学生阅读语篇前通过搭建情境支架导入新课,借助真实情境激活他们的已有认知,调动其阅读和探索目标语篇的浓厚兴趣(张建民2023)。情境支架包括故事情境支架、多媒体情境支架、讨论情境支架等,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所要搭建的情境支架类型。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6 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阅读教学为例。语篇以“濒危动物保护”为主题,讲述濒危动物及其保护工作。全文共有4个段落。为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语篇,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创设多媒体情境支架和讨论情境支架。教师可先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熊猫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并进行剪辑。教师要确保剪辑的视频片段内容与语篇内容有着紧密关联,能够体现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并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可爱的熊猫,萌生对野生动物的喜爱,激起共鸣,从而为其探究和学习语篇提供助力。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视频内容进行探讨。视频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在教师搭建讨论情境支架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学习,对语篇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更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稍作点评,便可顺势导入:“同学们,课文介绍了熊猫的生存及保护措施,让我们通过阅读了解WWF为保护濒危动物所作的努力。”


  (三)解读语篇内容时搭建问题支架


  支架理论对于学生理解语篇内容大有裨益。问题支架是阅读课上十分常用的支架之一,能激活学生思维,引领他们独立思考、深度探究。问题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开始(刘玉玲2024)。在课堂上,教师可提出单个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也可围绕语篇内提出设一连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此为“桥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探究。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 Unit 2 You should smile at her!阅读教学为例。语篇主要介绍了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启发学生改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并用英语表达,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教师可搭建问题支架,一步步引导他们思考。具体而言,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be done if you want to master authentic English?(2)How do you overcome your fear of speaking?(3)What methods did you use to master English vocabulary?以上三个问题紧贴语篇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语篇。问题1通过让学生阅读语篇信息,了解地道的英语,并掌握新的学习方式。问题2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在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语篇中的建议,尝试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口语交流,逐渐锻炼口语能力。问题3让学生和同学交流和分享,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支架对学生全面理解语篇内容很有帮助。


  (四)梳理语篇脉络时搭建任务支架


  初中生所面对的英语语篇在结构脉络上一般并不复杂,教师只需稍加指点,便可使其轻松掌握。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脉络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他们通过梳理脉络掌握语篇大意的意识;另一方面是逐步提高他们梳理语篇脉络的技巧和能力(韩丹、王轶2022)。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可在阅读课上搭建任务支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意识与锻炼能力。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9 Unit 2 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阅读教学为例。语篇脉络清晰,作者通过记叙的方式,描写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一开始,作者在学校时常感到孤独,因为没有人认识她,她也不敢与人交朋友,但后来一个女孩的微笑,触动了她,让她感到幸福,开始与其他同学交流。为让学生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梳理语篇脉络,教师可搭建表格任务支架或思维导图任务支架,让他们通过完成表格任务和思维导图任务更深入地了解语篇的结构脉络。关于表格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绘制表格,将每一次发生的事情,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英语记录在表格内。如此,学生便可清晰明了地感知语篇的内容,以及结构脉络。关于思维导图任务,教师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依据时间或情感线索),用清晰明确的内容展示语篇的结构脉络,先确定大的框架,再雕琢细节。表格和思维导图任务为学生搭建了梳理语篇脉络的良好支架,可辅助他们掌握语篇结构,从而为他们梳理更加复杂语篇的脉络奠定基础。


  (五)探究语篇主旨时搭建活动支架


  英语是一门人文课程,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语言知识,还需培养他们探究语篇人文主旨的习惯。因此,教师可在学生探究语篇主旨时搭建一定的活动支架,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内化语篇主旨。在具体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搭建表演活动、合作学习活动等活动支架。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3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阅读教学为例。语篇涉及运动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运动项目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在对语篇Training hard的主旨进行探索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语篇主旨的领悟需要学生在反复阅读和细致探究中完成。教师可以“新的一年,我将更加认真地参加体育锻炼”为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结合语篇内容学会思考,感知体育运动中的体育精神。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请学生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比如,在探究足球运动时,一些小组称Physical training是足球运动训练中的基础训练,训练的方式很多,通过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并且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能够体现体育运动的不放弃的精神。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可将本语篇改写成英语短剧或对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表演活动。比如,语篇中涉及队员、教练等人物,教师可将语篇中的对话提取出来,创编短剧,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物,在具体情境中感知语篇的人文主旨。


  (六)实施读写结合时搭建范例支架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秉承“读写一体化”原则,尝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在实施读写结合时,教师可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让他们从范例中获得写作思路与灵感。读写结合下的写作包括课堂仿写与读后话题写作等,教师可灵活开展课堂活动。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0 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阅读教学为例。语篇标题中的fine表示“晴天”,也表示“晴朗的”。语篇文质兼美,运用大量比喻和拟人修辞,极富语言表现力。在带领学生阅读语篇时,教师可选择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美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比如,教师用PPT展示语篇第2段中的“New York and Washington DC are good places to visit in Mayor October.”让学生仿写,掌握the good/best...to...。在学生模仿该句写作时,教师重点引导他们模仿句中短语的用法。为给予学生灵感,教师可提供相应的范例,让他们大胆进行创意模仿。在阅读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旅行”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在写作前,教师可呈现一篇范例文章,让学生结合范例和阅读课所学知识进行读后话题写作。


  (七)读后复习巩固时搭建作业支架


  课后巩固复习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林文茂2022)。为保证复习巩固效果,教师可搭建作业支架,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复习拓展、巩固创新。作业包括基础理论作业和实践创新作业。


  基础理论作业指选词填空、判断对错、翻译句子、选择恰当答案等作业。教师可根据语篇内容布置多种类型的基础理论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作业指开放拓展性或实践应用型作业,比如,教师可布置一些手工操作作业、社会调查作业或视频录制作业等。这些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而且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例如,在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Module 2 Unit 2 What do I like best about school?中语篇My school life教学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语篇话题制作一幅图文并茂的英语手抄报。在制作手抄报时,教师需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英语语言布局和组织手抄报内容。教师还可让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对语篇内容的感想和看法,然后由家长录制视频并上传到班级群。以上作业都能助力学生对语篇知识进行巩固应用。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理论的注意事项


  (一)搭建灵活多样的激发性支架


  支架理论的应用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搭建灵活多样的激发性支架。一方面,支架要灵活多样。除了上文提到的视频支架、问题支架等常见的支架外,教师还可灵活使用歌曲支架、游戏支架、插图支架、背景支架等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支架;另一方面,支架要具有激发性。支架的构建要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与心理特点,能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动力和信心,也能够启发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究。因此,教师需在搭建支架前了解学情,并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需要调整支架,确保其激发性特点的体现。


  (二)懂得搭建并能适时撤离支架


  搭建支架是为了给学生阅读提供助力,一旦支架成功激起学生兴趣,教师便要在合适时撤离支架,让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进入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阶段。比如,在搭建视频支架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后,教师可撤离支架,然后趁机用启迪性语言将他们的思绪拉回与视频场景相似或相关的阅读语篇中。支架是为学生的认知服务的,当他们的认知一步步提高后,教师所搭建的支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时便需灵活撤离支架。需要注意的是,撤离支架并不是突然撤离,而是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中一步步悄然撤离。


  结语


  英语教师应了解支架理论的应用原则,并尝试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该理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理论的方法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几种。英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调控教学步骤,采用合适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在应用支架理论时,教师需注意所搭建的支架不仅要灵活多样,而且需具有激发性。另外,教师还需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撤离支架,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空间,以充分发挥支架理论的促学价值。

 引用文献


  陈瑾涵.2024.基于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探究[J].中学生英语,(14):7-8.


  韩丹,王轶.202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校园英语,(48):85-87.


  林文茂.2022.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33):48-50.


  刘玉玲.2024.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3):110-113,117.


  张建民.2023.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英语教师,(2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