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论文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论文

2

2025-09-24 16:36:2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7“At weekends”为例,探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策略。

  【摘要】文章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7“At weekends”为例,探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策略。研究表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学习活动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跨文化交流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尊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实践活动的核心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切实落实该理念,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课题。学习活动观提倡创设适宜情境,促进互动学习,提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动性。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策略,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其文化自信,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保持学习的动态性和实践性是其核心特征。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建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体验构建认知[1]。学习活动观呼吁教师从知识传授的单向模式转向多向互动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而是在情境互动中生成并不断深化,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自主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习活动观中的理解与应用并非两个割裂的环节,而是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只有在富有挑战性和适当支持的情境中才能充分挖掘潜能。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理解的深度,强化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实现知识从表象到深层次的迁移转化。

  学习活动观强调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理解。适宜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其语言学习的内在动机。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会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多样的学习特征,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活动观强调语言应用,还注重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反思中提升语言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学习活动观的策略——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7“At weekends”为例


  (一)深入研读教材,奠定阅读基础


  细致研读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教师对于每个单元的语言知识和主题要有深入的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和内涵,在实践中应用语言[2]。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通常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广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资源。在教学Unit 7“At weekends”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该单元主要讨论的是学生如何利用周末进行活动,如休闲、娱乐、运动等,教师带领学生研读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的内容,可以促使其学习如何用英语描述和讨论周末活动,还能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人物的生活方式,反思如何安排一个有意义的周末。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仔细研读Story time的对话内容,明确人物间的互动及其活动安排,以此为基础进行语言训练。如教师要讲解“What do/does...do at weekends?”这一句型,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句式中的频率副词,如always,usually,often等。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围绕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设定教学目标。如在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周末生活,探讨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学不应止步于句型和语法的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关于生活方式的深层次信息,在实际的对话中体现出其对周末生活价值的理解。如在教学Story time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分析Mike和Su Hai的周末活动,掌握描述日常活动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教师可以反复引导学生拆解文本,帮助他们把握每个活动的核心词汇和句型,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及他人的周末活动。


  (二)设计适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关键策略,教学过程不能只有语言知识传授,还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运用。该过程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将语言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习的内化和迁移。在Unit 7“At week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课前可以将学生自己的周末活动作为切入点,以提问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周末生活的不同形式。有些学生可能去了公园,有些学生可能在家中度过,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素材。教师可以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反馈创设具体情境,如模拟一场关于周末活动的采访,让学生分别扮演记者和受访者,使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这一句型展开实际对话,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利用模拟实践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而在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具体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活动安排。如教师可以将Billy的生活方式作为反面教材,引导学生讨论不健康的周末活动。教师可以提出情境问题:“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to Billy?”由此学生能够转换角色,深入地思考,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此过程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周末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兴趣。跨文化的情境设计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培养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利用问题链驱动,强化语言应用


  问题链驱动是一种基于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策略,主张设计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深入理解和应用语言。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引导其深入思考,逐渐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链驱动的教学策略,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增强语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在Unit 7“At weekends”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设计问题链,精心设计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周末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促进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思考、讨论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语言学习的状态:“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该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周末的活动,并使学生使用已学的语言结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对周末活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Do you usually stay at home or go out?”此类开放性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活动频率和活动内容,让学生掌握usually等频率副词的使用方法,加深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在问题链设计中,教师还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适时地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拓展思维的深度。如教师可以提出“Which activities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meaningful at weekends?”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周末活动的意义,并分析不同活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回应,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当学生逐步掌握了基本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增强语言应用的实际意义。如“What would you suggest Billy do to improve his weekend activities?”这一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反思Billy的生活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提出建议,分享观点。在问题链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适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方向,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作用不局限于语言教学,还可以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思维碰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构建自主学习单,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单是基于学习活动观的一项创新性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帮助其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自学能力。学习单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结构化框架,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知识学习、整理与总结。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设计适合学生需求的自主学习单。学习单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知识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自主学习单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任务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也要避免安排过于复杂的任务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在Unit 7“At weekends”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涉及知识理解、语言运用、主题探究等多个方面,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单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知识理解。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本单元核心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任务,如“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frequency adverbs:always,usually,sometimes,often.”,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第二,语言运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运用语言,如“Write about your weekend activities.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I usually...’”此类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加深对句型和语法结构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第三,主题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推动学生思考,如“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spending weekends outdoors?”,使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周末活动意义的理解,学习如何将语言应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五)优化评价策略,促进深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优化评价策略是促进学生深度反思的关键。科学的评价设计既能够检测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果,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其深入思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元的评价策略,鼓励学生对周末活动进行反思并应用所学语言知识,培养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Story tim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与小组评价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对话、讨论周末活动时的表现来进行初步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周末活动,并借助小组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对他人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反思。在Grammar&Fun tim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任务驱动型评价,鼓励学生根据任务链应用所学语言。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使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这一句型展开调查,并使用always,usually,often等词语表达周末活动的频率。如此可检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反思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或小组的表现及时反馈,指出语言使用中的优点与不足,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上述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的评价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且根据他人的评价与反馈调整学习方向,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学习活动观逐渐成为新课改的重要指导理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未来,小学英语教师应进一步调整策略,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工具,进一步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提慧.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4(12):40-42.


  [2]李莎莎.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24,24(2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