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育人导向的高中“ 三为”英语教学论文

育人导向的高中“ 三为”英语教学论文

1

2025-09-24 16:22: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阐述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理念的缘起、理论依据、内涵及实施路径。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Climate Change Requires the World’s Attention为例,探究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摘要】阐述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理念的缘起、理论依据、内涵及实施路径。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Climate Change Requires the World’s Attention为例,探究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三为”(为学、为事、为人)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个人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育人导向;“三为”;高中英语


  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育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高中英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通过“三为”教学理念,即“为学、为事、为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详细阐述这一教学主张的缘起、理论依据、内涵及实施路径,并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一、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主张的缘起


  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主张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开始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育人导向的“三为”英语教学主张的提出源于教学实践


  余文森和成尚荣(2017)提出:教学主张的形成有归纳和演绎两条路径。归纳路径的特点是实践导向。通过反思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教师对育人目标的追求始终如一,对“三为”英语教学早已实践,并一以贯之。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教师仅仅传授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语言能力,需要通过情感态度和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需要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拓展国际视野。这些教学经验促使教师形成了“三为”英语教学主张。

917aae2c48c98b937546be2438a64f8b.png

  (三)育人导向的“三为”英语教学主张是课程本义


  英语是一门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工具性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人文性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育人导向的“三为”英语教学的主张是课程本义,因为它强调了英语教学的核心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与课程的根本目标相一致。这种教学主张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技能提升,更强调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因此,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正是从课程本义上揭示和体现了教师的理念和主张。


  (四)育人导向的“三为”英语教学主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近年来,教育理念逐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施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为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20)。《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倡导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一理念为“三为”英语教学主张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还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实践“三为”英语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理论支持“为学”中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皮亚杰(Piaget 1977)认为,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这一理论支持“为事”中的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维果茨基(Vygotsky)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理论,指出在成人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通过社会互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社会等方面。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参与。这一理念支持“为人”中的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培养。通过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四)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加德纳(Gardner 1983)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种智能,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需求。


  三、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内涵及实施路径


  (一)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内涵


  一是“育人导向”。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培育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导向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道德修养、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的提升。具体来说,育人导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全面发展、情感态度、道德修养、社会能力、个人品质、文化意识和终身学习。


  二是“三为”英语教学。2021年4月,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基于此,得出“三为”的具体内涵如下:


  (1)为学(Learning for Learning—Learning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为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途径的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通过分析文章、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不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策略、笔记记录、时间管理、自主学习等学习策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为事(Learning for Doing—Learning to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为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各种活动,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不断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编写剧本、制作视频、设计海报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3)为人(Learning for Being—Learning to Develop Personal Qualiti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为人”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道德教育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促进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来成为富有社会责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三为”英语教学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旨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二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三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它通过英语教学,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情感态度、道德修养、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的培养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评估其情感态度、道德修养、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


  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为学、为事、为人”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四、基于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实践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精选多样化的课文题材,涵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所选择的题材也充分体现育人导向的“三为”教学这一理念。下面,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Climate Change Requires the World’s Attention为例,探究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育人导向的“三为”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为学(Learning for Learning)


  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预读活动:


  激活背景知识: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看法。


  词汇准备:提前教授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词汇,如global warming、greenhouse gases、carbon footprint等。


  阅读理解: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 ar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详细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和作者的观点。设计一些细节理解题,如“According to the text,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limate change?”


  批判性思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提到的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写作: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评价文章中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为事(Learning for Doing)


  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气候变化问题(如减少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制订一个可行的行动计划。


  实施计划:鼓励学生在校园或社区实施他们的行动计划,如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制作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短视频等。


  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气候大会,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讨论和制订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现实情境,如如何在家庭中减少能源消耗,让学生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演示。


  (三)为人(Learning for Being)


  目标:通过情感态度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


  情感态度:通过观看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让学生感受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积极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


  反思与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为环保所作的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并影响周围的人。


  道德教育: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伦理困境案例,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等,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道德辩论:组织一场关于“个人责任与政府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跨文化交际:


  国际视角: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文化交流:邀请外国学生或教师来校交流,分享他们在环保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03d4b5cdfb0053cea6c3e989494654ff.jpg

  【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及时给予反馈。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合作和反思。


  终结性评价:


  项目报告: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交项目报告,评估其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头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教师对其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学反思】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还在实际应用能力和个人品质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在课堂上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例如,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通过情感态度和道德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然而,实施“三为”教学理念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学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化,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最后,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育人导向的高中“三为”英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的现代公民。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拥有深厚学识、高尚品德、强烈责任感、卓越问题解决能力和广阔视野的未来英才。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余文森,成尚荣.2017.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Gardner.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


  Piaget.1977.The essential Piaget[M].New York:Basic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