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语言运用导向下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板块教学策略与实践论文

语言运用导向下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板块教学策略与实践论文

0

2025-09-24 16:14:0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从创设活动场景、推动技能融合发展、助力思维进阶、产出学习成果、设置表现性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立足语言运用开展综合技能板块教学。

  【摘要】综合技能板块教学突出语言运用导向,关注学生在社会情境下运用语言解决问题。针对实际教学中,该板块教学关注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培养有余,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提出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即学习活动场景化、语言技能整合化、表现性任务驱动化。结合教学实例,从创设活动场景、推动技能融合发展、助力思维进阶、产出学习成果、设置表现性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立足语言运用开展综合技能板块教学。


  【关键词】语言运用;高中英语;综合技能板块;Integrated skills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运用既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语言教学的落脚点;语言教学应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并贯穿其全过程(教育部2020)。语言运用的基本渠道可以概括为听、说、读、看、写,其中听、读、看涉及理解性意义的建构方式,说和写则是表达性意义的建构方式(梅德明、王蔷2020)。作为回应,译林出版社修订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新增加了综合技能板块(Integrated skills)。该板块以活动为导向,融合听、说、读、看、写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在运用听、读、看等理解性技能的基础上,向说、写等表达性技能过渡,完成半开放性活动,形成个性化产出(王守仁、何峰2019)。从语言学习角度来说,该板块侧重引导学生在社会情境中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也就是说,语言运用能力是该板块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综合技能板块的教学意图,或选择忽略该板块,或只选取其中的单项技能训练,如听力练习或阅读部分展开教学,未能从整体上关注到该板块是从语言理解转向语言表达的语言能力培养通道,未能凸显该板块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强大功能。本研究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提出在综合技能板块以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发展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一、语言运用导向下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板块教学策略


  指向语言运用的综合技能板块教学不仅要基于主题创建真实交际情境,还要以做事为目的组织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从而达到学用一致的教学效果。语用视角下的综合技能板块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学习活动场景化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碎片化、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比较和鉴别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教育部2020)。场景化学习利用真实环境或虚拟手段创设真实交际情境,助力语言运用。学习活动场景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激发其表达欲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可依据教学主题及目标创设活动场景,明确交际参与者的身份和关系、交际目的及预期成果,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


  (二)语言技能整合化


  英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看、写交融共生的渐进过程,其中听、说、读、看、写技能并不孤立存在,也无法一蹴而就,任何一种技能都很难自成一体独立于其他技能(王为忠2021)。综合技能板块围绕主题意义设计了听、读、说、写“四位一体”的进阶式学习活动,以输入途径的听、读、看促进输出途径的说和写,最终促成综合性写作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听说联动、说写联动或读写一体等学习活动,促使多种技能共同作用、协同发展。例如,在听力训练中穿插看图预测、提取表格信息等活动,在读前或读后开展讨论、写概要、续写等活动,避免孤立的单项技能训练(教育部2020)。


  (三)表现性任务驱动化


  表现性任务是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实践所学概念和知识、形成有形的作品或表现的学习活动(褚艳2022)。表现性任务以积极输出驱动主动输入。教师依据任务要求,从学习结果逆向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语篇结构、语用等知识。同时,教师可制订具体的任务评价标准。该标准既能指导学生依据评价要点完成任务,又能通过任务完成情况检测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把握自身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调整和改进。


  二、语言运用导向下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板块教学实践


  为更好地探究该板块教学,下面,结合译林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三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板块Making a plan for the school Science Festival开展教学设计及实践。该板块任务是制订校园科学节活动方案,要求学生在听、读、说的基础上,完成一项写作活动。该板块共有四个部分:A部分是听录音了解科学节和科学节活动方案;B部分是阅读科学节活动报道;C部分是同伴讨论,要求学生讨论学校科学节主题及活动安排;D部分是完成科学节活动方案的写作,并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对成果进行评价反馈。


  (一)创设活动场景,激活认知性语言运用


  活动场景的创设有助于营造真实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角色代入感,促成有意义的交流。教师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借助教学环境和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体验场景,拓展认知,激活语言运用。本堂课教师通过实验体验、视频观看及任务布置三个步骤创设学校科学节主题下的学习场景。


  【教学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邀请学生体验等离子球实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随后,教师播放校园科学节活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举办校园科学节的意义。之后,教师呈现本课表现性任务:In order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an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practice it in daily life,our school is to hold a Science Festival.Please make a plan for the school Science Festival.Your plan will be submitted to the Students’Union and the best one will be chosen to be put into action.


  【设计说明】


  考虑到本校学生没有参加校园科学节的真实体验,教师通过体验等离子球实验、观看校园科学节活动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具体感知校园科学节活动和现场气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进入主题场景,激活话题词汇,并初步接触本课学习任务—为校园科学节制订活动方案。本课任务明确交代了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等相关信息,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建构起交际双方的身份。


  (二)推动技能融合发展,引发理解性语言运用


  综合技能板块在主题的统领下围绕学习任务设置听、读、说、写四个部分。从宏观上看,这四个部分协同发展,共同服务于最后的写作任务。从微观上看,各部分在主技能基础上仍需融合其他技能。通过整合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学生梳理话题信息,提炼文本框架,整合知识结构,达成对内容的分析、语言的内化和主题的理解。


  例如,本课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听录音完成正误判断练习和笔记摘录练习,从中获取校园科学节信息和活动方案要求。第二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科学节活动报道,了解去年科学节活动的具体信息。在以听和读为主的技能基础上,教师可融入表达性技能,协助学生依据任务所需多角度处理信息,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片段2】


  (1)以听带读,获取关键信息。


  在听音频前,学生浏览判断正误题,圈画关键词Science Festival、aims、experiments、plan等。在初听过程中,学生获取学校科学节的时间、活动目的、方案提交时间等细节信息。在再次听音频前,学生浏览笔记摘录,识别主次信息,并预测空格中的缺失信息。在再次听音频后,学生阅读摘录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整合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要求。


  (2)以读促说,深化主题理解。


  教师呈现思维导图(见下图),要求学生在浏览报道后补全缺失信息。随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适合“太空”主题的科学节活动类型,并邀请他们推荐更多的科学节活动。

  【设计说明】


  在听环节,教师将听读结合,引导学生在听前浏览定位关键词并进行预测,初听获取细节信息,再听归纳整合信息,分析关键信息,听后复读提炼知识结构图。听、读、说技能组合任务,推动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处理信息,为后续写作任务完成做好语言知识和语篇结构铺垫。


  在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理清信息间的关联,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学生发现所有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展开,与主题密切相关。另外,深入语篇的追问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节活动既要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又要具备趣味性和实践性。这为学生后续推荐科学节活动提供了参考标准。


  (三)助力思维进阶,触发应用性语言运用


  在综合技能板块教学中,说作为输出活动,通常会被安排在看、听、读等输入活动之后,一方面旨在检测学生对输入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旨在巩固和内化看、听、读等活动所输入的内容,使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卓俊斌2021)。


  本课第三部分的说部分引导学生围绕教材给出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对科学节活动形成全面构思和具体安排。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教师可给出支架式协助,引导学生描述感兴趣的科学节主题,阐释选择该主题的理由,并策划主题引领下的活动安排。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运用语言思考和表达,实现思维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教学片段3】


  学生合作探讨学校科学节的活动安排。在讨论前,教师给出表格信息提示(见表1),协助学生从专家演讲、工作坊、科学展览三部分展开讨论。在讨论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作点评。

  【设计说明】


  学生对科学节话题语言储备不足、思路受限。因此,在教材提供的三个核心问题基础上,教师以表格形式为学生讨论提供思考框架和语言支持,协助他们有逻辑地思考与表达。


  (四)产出学习成果,提升语用能力


  综合技能板块写作环节属于成果产出阶段,要求学生基于前期的听、读、说三个环节的内容,将获取的内容信息、积累的语言表达及思考落实在写作中,完成写作任务。语言运用不仅仅需要传统上的语言本体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运用性知识,即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来盘活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梅德明、王蔷2018)。在本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聚焦具体语境下的语用知识运用,协助他们写出语言得体、符合交际情境的科学节活动方案。


  【教学片段4】


  在写作前,教师再次明确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完成一份科学节活动方案,递交给学生会评审。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语言形式选择,推断适合本次活动方案所需的语言形式。


  Which language styl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lan?Explain your reasons.


  A:I’d like to suggest“water”as the theme of our school Science Festival.Water is important for our life.This festival will increase our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ater in our daily life.


  B:Hi,buddy!The Science Festival will be about water.You know,water is important for us.Trust me,you will like it.


  【设计说明】


  明确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有助于学生建构身份感知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从而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完成交际任务。本环节的语言选择题使学生意识到,活动方案中委婉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的体现。


  (五)设置表现性评价,激发反思性语言运用


  表现性评价指在尽量真实的任务和产品中,对学生实际展现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主观判断,同时增强其价值观、兴趣及动机的过程(Bland&Gareis 2018)。表现性评价常以量表形式呈现,为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有力抓手。尤其是,评价量表为学生提供了反思所需的语言素材和思维指导,有助于他们建构反思框架,提高反思、表达能力。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任务设置,教师呈现表现性评价量表(见表2)。在写作前,量表指导学生展开写作。在写作后,学生对照量表开展自评、互评和共评等评价活动。同时,教师可依据量表评估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给出进一步指导。

  该评价量表中的评价项目均对标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评价项目的达成情况可以反映这堂课的学习成效。借助评价量表,学生由被评价者转变为主动评价者,从读者视角理性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活动方案。通过同伴间的积极反馈,学生能了解自身学习的收获及不足,提升学习成就感。

       结语


  语言运用导向下的综合技能板块教学应遵循学习活动场景化、语言技能整合化、表现性任务驱动化这三个策略,着力提升学生的学用能力。其中,场景化学习是基调,通过创设交际情境、明确交际要素,为语言运用赋予真实意义和交际性。表现性任务是主线,串联听、读、说、写各个部分。学生通过参加相互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内容素材、内化语言表达、提炼知识结构、理清思维逻辑,最终将所学迁移运用到任务中。技能融合是手段,通过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协同发展,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主题、深入思考,并以得体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情感传达给他人。表现性评价是动力,为学生提供反思工具,驱动他们从读者视角审视学习成果并得到及时反馈。

 引用文献


  褚艳.2022.以表现性任务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19-23.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王蔷.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守仁,何峰.2019.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体例与编写特色[J].基础教育课程,(11):42-47.


  王为忠.2021.中学英语综合技能板块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32-36.


  卓俊斌.2021.深入理解教材中说的活动,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以不同版本高中英语新修订教材说的活动为例[J].英语学习,(7):16-20.


  Bland&Gareis.2018.Performance assessments:A review of definitions,quality characteristics,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use in K-12 schools[J].Teacher Educators’Journal,(11):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