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1

2025-09-18 16:32: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改善学习效果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改善学习效果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文章探讨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旨在通过“构建问题情境,调动语文思维”“提炼思维框架,整合增强逻辑”“设计学习任务,锻炼思维能力”“开展比较阅读,增加思维深度”“注重文章留白,发展高阶思维”等方法,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问题情境;比较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形成审美感受的一种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向高阶阶段过渡。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反思、探究,使其思维充分展开,并在一系列的探究中获得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进入文本内容的深度阅读,继而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水平。


  一、高阶思维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高阶思维


  1.内涵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它是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其今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2.与阅读教学的关联


  高阶思维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在同一过程中完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需要借助对文本内容的深度分析,才能落实各项教学目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接受和探究知识,他们要跟随教师的教学引导,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质疑、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会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高阶思维获得良性发展。


  (二)阅读教学


  在常规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较弱,对教师的指导有较强的依赖,这会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学模式的固化。常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较被动,并未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中。这不仅导致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停留在表面,还会固化他们的思维,降低其思维灵活性,影响其高阶思维的发展。其次,思维培养的轻视。受常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更加偏向于对知识的讲解,轻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影响了高阶思维的发展。最后,缺乏多元思考。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多元思考获得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的综合发展。常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未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多元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仅了解、体会了文本的基础内涵,无法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悟,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影响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高阶思维培养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构建问题情境,调动语文思维


  问题是学生展开思维的重要引领途径。问题情境的构建不仅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还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落实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基于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以问题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身的观点,以此调动其思维,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判断的意识,为其高阶思维的发展保驾护航[1]。


  如在实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5年最新版)《台阶》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首先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提出“同学们,你们有对家里某一处地方不满意的想法吗?这种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呢?”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调动课堂气氛,引出《台阶》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初步阅读文章,使之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其次,教师向学生提出“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它的故事叙述线索和‘文眼’是什么?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通过文章中故事内容的描写能体现出父亲什么样的形象?”等问题,以此构建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开展对文本内容的思考。


  再次,教师提出“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的描写?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比较简略,而造台阶这一过程却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等问题,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本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最后,教师提出“文章是以《台阶》为题,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能否将题目替换成‘父亲的新屋’或者‘新屋的建造’?”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使之能在问题的引领下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深化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和感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以问题的提出落实学生思辨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其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炼思维框架,整合增强逻辑


  提炼思维框架不仅能给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指明方向,使之在探究中建立思维的逻辑关系,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提高其学习效率。对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炼文本的思维框架,为学生搭建深度探究的脚手架,使其在整合过程中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以此达成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2]。


  如在实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5年最新版)《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使之建立对紫藤萝瀑布这一景观的整体性认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对文本内容进行划分,以此提炼文章的思维框架“赏花-忆花-悟花”,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推进奠定基础。其次,教师根据所提炼的思维框架,对赏花、忆花、悟花三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如在赏花环节,作者描述了紫藤萝的哪些特征,分别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忆花环节,通过对花的变化的描写,能体现出情感上的哪些变化;在悟花环节,作者通过对花生命的感叹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维框架的辅助下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知。再次,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包括借景抒情、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清晰的写作脉络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最后,教师完善思维框架的构建,让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特色进行融合,构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学习思路,使之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获得自身逻辑思维、概括能力等的相应提升,为其高阶思维的可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设计学习任务,锻炼思维能力


  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对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以设计学习任务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思维能力的锻炼契机,使其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沉浸到文本内容的分析中。同时,学习任务的设计也要注重层次性、引导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深刻体会文本情感,充分锻炼其思维能力,为其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保障[3]。


  如在实施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明确阅读课堂开展的中心,立足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设计学习任务,如“阅读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清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记忆比较深刻的童年事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出《社戏》这篇文章,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大致内涵,在此基础上出示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文本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完成任务的解答。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任务完成情况,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惑,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语文知识的补充说明,完善其知识结构,锻炼其思维能力,发展其高阶思维。


  (四)开展比较阅读,增加思维深度


  比较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开展比较阅读,在比较中感知不同文本内容之间的差异,继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之能在文本的对比分析中获得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增加其思维深度,最终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良性培养效果[4]。


  如在实施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社戏》这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教学。首先,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安塞腰鼓》这篇文章,使之建立整体认知,以此为基础,立足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提出“《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社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写作手法和《安塞腰鼓》相比有哪些异同之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对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对比思考,使之在对比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其阅读视野。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社戏》中孩子们看社戏的经历和《安塞腰鼓》中腰鼓表演的场景,思考这两篇文章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的异同之处,以此进入文本内容的深度探究状态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对《社戏》和《安塞腰鼓》的对比,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在师生、生生的多向探讨中获得思维的有效碰撞,在完善其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对认识水平,增加其思维深度,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五)注重文章留白,发展高阶思维


  文章的留白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文章留白的合理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对其高阶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增加对文章留白部分的关注度,结合文章留白内容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留白填充过程中建立对文本情感、人文、思想等的深刻理解,并借此引领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过渡,落实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实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良性教育[5]。


  如在实施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赏析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具体描述,并向学生介绍这篇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经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其次,教师结合文章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一句的留白,向学生提出“刘子骥为何没能找到桃花源?桃花源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可能在哪里?”等问题,激活学生的想象,并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和想象,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分享自身的想法,使其通过对留白内容的分析获得思维能力的良性锻炼。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留白部分,拓宽其对文本内容的认知视野,加深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其高阶思维的良性发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高质量教育成效。


  总而言之,高阶思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低阶思维的培养入手,借助问题情境的构建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提炼文本内容的思维框架,在整合中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并以学习任务的设计、比较阅读的实施以及留白部分的应用给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供契机,使之能够在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下逐步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有效过渡,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文月.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研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4(29):99-101.


  [2]郭向东.以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4(9):5-8.


  [3]王全周.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2):43-45.


  [4]雷宏.基于高阶思维导向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3(35):85-88.


  [5]黄永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三个有效路径[J].福建教育,2021(2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