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论文

2025-09-18 15:44:0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为提升思辨性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精心选择富有思辨价值的文本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
【摘要】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升思辨性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精心选择富有思辨价值的文本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和优化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为提升思辨性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实践指导。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教学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方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文本时能够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并对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再局限于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简单接收,而是能够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建构起自己的思维体系。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递进式的思维训练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来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思辨性阅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论证意识,引导其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者的论证方式和证据运用,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判断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具有显著作用。通过长期的思辨性阅读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能够在面对各类信息时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和分析,使其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使其具备了在信息时代必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思辨性阅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监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系统的思辨性阅读训练,学生不仅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这种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通过系统化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获得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这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和深层次探究,能逐步突破常规的线性思维模式,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鼓励其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性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同时,思辨性阅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主题讨论、观点辩论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思维的平台,使其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激发创新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品质[1]。
此外,思辨性阅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培养了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能逐步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能力对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思辨性阅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解读,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使其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上都得到提升。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辨阅读质量
(一)选取富有思辨价值的优质文本素材
在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选择具有充足思辨价值的优秀文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优秀的文本内容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还需要包含充足的思辨点和可设置问题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
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带有多重思辨点的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哲理散文等,从而带领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充分解读,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选择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这些材料,辨别蕴含在其中的观点、证据和逻辑,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思维。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辨性问题情境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积极表达个人见解。当前许多教师在设计思辨性问题的时候,通常缺少深度和创新性,对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够巧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过于浅显,只关注对课文表层信息的机械性记忆和理解,缺乏对深层次内涵的探究和挖掘;部分问题又缺乏开放性和探究性,只是对文章中已有观点的重复和模仿,无法引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及形成创新的见解。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辨性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课程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是教师应当紧扣文本的主题,围绕文章的中心意义、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观点等多种关键要素来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2]。二是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设计问题,既要挑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应该避免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有梯度和递进性的问题。
(三)融合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课文中的内容,适时恰当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协助学生构建起立体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优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下方的插图,并引入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介绍图中的鸵鸟奔跑速度快、身体结构独特等多种特点。之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认真思考“作者说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什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分析“鸵鸟为什么能长时间高速奔跑?这与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加深对鸵鸟这种生物的认识[3]。整堂课充分融合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快乐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并提升了思辨能力,从而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分享观点的平台,让他们在相互启发和大胆质疑中不断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以及能力水平,将他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当参加到阅读和思辨的过程中,用集体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方式共同分析文章中的内容,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交流观点,碰撞思维,能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爬山虎为什么能攀援在墙壁上?它是靠什么来攀爬的?”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能够初步了解爬山虎所具有的攀爬特点。而后,教师应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爬山虎”“卷须”“墙壁”等多种相关的角色,并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分析爬山虎攀爬这一行为所蕴含的奥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还能使其学会站在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吸引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以及形象的多种特点,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阅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出课本上的内容,协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意境。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出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如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交互体验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思考。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刷子李》的动画片段,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段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刷子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而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能够对刷子李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在合适的时间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如刷子李和大家讨价还价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加深他们在情境中的体验[4]。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还应当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观点,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刷子李这一形象的特点和品质的了解,领悟到勤劳质朴这种品质的可贵。
(三)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能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5]。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我最喜欢的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话语来讲述他们最喜欢的故事,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知识”辩论赛,带领学生灵活运用说理论证的方法来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走出课堂,深入日常实际生活中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凭借参观访问以及调查采访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素材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靖青.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6):34-36.
[2]黄惠贤.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24(19):98-101.
[3]黄美玲.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C]//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2024:1-2.
[4]付晶晶.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9):50-52.
[5]曾惠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24(15):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