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时空观念素养考查探究论文

2025-09-03 17:18:0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近年来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命题特征,结合学生答题表现归纳备考难点,并从教学策略优化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备考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历史时空思维的系统化建构与核心素养的实质提升。
【摘要】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具有重要的考查价值。文章以近年来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命题特征,结合学生答题表现归纳备考难点,并从教学策略优化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备考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历史时空思维的系统化建构与核心素养的实质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广东高考;时空观念;历史教学;高考备考;历史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是学生理解历史脉络、分析历史现象的重要基础。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广东省历史试题以时空观念为考查重点,通过多元题型与情境设计,深度考查学生的时空定位、关联及阐释能力。本文以2021—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为样本,系统剖析其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形式、命题特点及教学启示,揭示学生在时空框架构建、史料解读与综合运用中的薄弱环节,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构建系统时空框架、强化史料实践等策略,旨在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优化备考路径提供参考,助力学生学科素养与应试能力的协同发展。
一、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以及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它具有历史学科的特征。不论哪一件历史事件,都由人物、时间、空间构成。新课标将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素养之一,对其提出了五点具体的要求,分别是:知道特定的史事是和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应用这些方式对过去进行叙述;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能够认识现实社会,将认识的对象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时空观念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分析和解释历史。从认识层面来看,时空观念包括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两个维度。时序观念主要是阶段特征,强调将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认识和观察,辨明这个历史事物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有什么样的新特点。空间观念主要是地理因素,强调了解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点、区域以及范围等,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进而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二、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深化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提供理论框架和核心指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高考历史命题框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1]。2021年,广东省进行了新高考改革。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通过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有效区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水平。近年来,广东高考历史卷在时空观念素养考查方面独具特色,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为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
(一)时空观念素养考查形式分析
近年来,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中主要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下文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开进行讨论。对选择题的分析,若题目中涉及时空观念素养,或解题思路需借助该素养,均视为对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考查[2]。笔者对2021—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中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题目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由此可见,近年来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考查持续且深入,题量大,覆盖大部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通过不同题型,考查考生结合时空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既体现对该核心素养的一贯重视,也借助多元考查形式,综合检验学生对历史时空的辨识、整合与阐释能力。
1.选择题中的时空观念素养考查
2021—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卷1~16题均为选择题,仅有少部分选择题没有对时空观念素养进行考查,并且主要依托历史基础知识考查。这说明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中越来越重要,历史基础知识中蕴含许多关于时空观念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强化。
2.非选择题中的时空观念素养考查
2021—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卷均含6道非选择题(17~22题),其中17~19题为必做题,20~22题为选做题;2023—2024年试卷17~20题是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要求学生在特定时空框架下,通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将史事置于时空关联中进行分析,更能体现思维深度。近年来非选择题对时空观念的考查覆盖率达100%,需要以时空为切入点,整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二)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特点分析
1.时空跨度多样
广东高考历史卷在时空跨度的设置上灵活多样,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从中国到世界的不同时空范围。在2024年的广东高考历史卷选择题中,既有对春秋时期这样相对较短的古代时段的考察,也有对19世纪20年代—19世纪末伊朗经济变化这样的跨世纪长时间段的考察。非选择题更是跨越多个朝代(如古代中国乡里制度)和多个世纪(如12—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这种多样的时空跨度设置,考查了学生对不同时间尺度下历史事件的梳理和综合分析能力,避免学生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其构建宏观历史时空框架的意识。
2.情境创设丰富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创设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这些情境包括历史文献记载、学者研究成果、历史图表、历史现象描述等。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历史信息获取途径,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3]。如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第19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表2所示的几个角度予以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这道题借助多元角度的情境设计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提供“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多民族的交融”“外来文明的吸收”等角度,每个角度均蕴含时空要素(如地域范围、民族活动时空、文明交流的时代背景)。答题时,学生需选取角度并对中华古代文明史分期,这一过程要求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如按朝代(汉、唐、明等)划分时段,或依文明发展阶段定位时空坐标。阐释环节更需依托具体时空下的史实,如选多民族交融角度,需关联唐朝(时空定位)的唐蕃和亲、元朝(时空延展)的民族政策等史实,在时空延续与变迁中完成逻辑阐述,深度考查学生的时空定位、关联及综合分析能力。
3.与其他素养融合
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历史学科的其他核心素养紧密融合。在多数题目中,学生在运用时空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定位和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运用史料实证对材料信息进行甄别和解读,运用历史解释阐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意义,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问题与建议
(一)学生面临的问题
学生在时空观念素养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时空框架零散,对历史时序认知模糊,常混淆事件时间顺序,对空间分布把握不足,如不清晰秦汉边疆开拓、唐朝对外交往的时空范围;二是时空感知能力弱,难以借助史料(地图、文献等)解读时空信息,如看不懂丝绸之路路线图的空间演变,无法结合文献理解时空关联;三是综合运用不足,面对多素养融合考查时,无法精准定位时空,难以将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下分析,如梳理不清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各事件的时空联系,影响历史解释与评价。
(二)教师教学备考的建议
1.构建系统的时空框架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时空框架,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将历史知识有序纳入其中[4]。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按照朝代更替的顺序,梳理每个朝代的起止时间、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并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朝代在地域上的发展变化,如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唐朝的对外交往范围等。对于世界史,可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如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化进程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世界历史的时空脉络,明确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和相互联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养成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框架下思考的习惯,提高其时空定位能力[5]。
2.利用多元史料强化时空感知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影视资料等,帮助学生强化时空感知。以地图为例,在讲解古代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绸之路在空间上的延伸和变化,以及途经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等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时,教师应结合历史文献对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记载,帮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这一历史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文献、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拓宽历史视野,增强对不同时空下的历史的感性认识。
3.开展专题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针对高考历史命题中时空观念与其他素养融合考查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以“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为专题,选取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梳理这些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分布,运用史料实证分析相关史实,运用历史解释探讨社会转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转型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专题教学,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历史学科素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时空观念素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6]。
综上所述,广东高考历史卷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全面且深入,通过多样的时空跨度、丰富的情境创设以及与其他素养的融合,有效检验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水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构建系统的时空框架、利用多元史料强化学生的时空感知,并开展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空观念素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同时,高考命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促使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深厚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曾语桐.2021-2022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10-19.
[3]欧婕.高考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3年全国乙卷为例[J].宁夏教育,2023(12):45-48.
[4]黄子伟.以概念为抓手,促考教成一体:从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卷谈概念教学[J].教学考试,2024(8):4-7.
[5]图娜木拉.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近五年全国高考文综乙卷历史试题分析(2019-2023)[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23-30.
[6]胡艳萍.谈高中历史概括能力培养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7):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