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中地理“情境 + 问题双驱动”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高中地理“情境 + 问题双驱动”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1

2025-09-03 15:01:0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情境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促进作用。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情境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利用情境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实现教学双驱动,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从解决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从做好教学准备、明晰教学流程、利用各种资源等方面,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开展具体教学实践,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情境+问题双驱动”的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感兴趣的地理教学情境,然后提出地理问题,研究地理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能提出更新、更深的地理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通过这种双驱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并能更好地应用地理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1]。


  一、高中地理“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的调查分析


  (一)针对教师的调查


  以15名高中地理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的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教师在新授课中使用“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模式的占比最高,并且多数教师是适当运用此教学模式。


  (二)针对学生的调查


  分别从“地理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可有效激发你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你知识范围内可解决的”两个问题出发,开展对1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二、提高高中地理“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备教材


  教师需要充分钻研教材,在备课时重点思考“本次备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本次内容与前后节内容的联系”“本次教学的知识线与能力线”“教学中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等问题[2]。需要注意的是,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多加思考,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备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要过分依赖现有的教学资源[3]。


  2.备学生


  教师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在完成本次教学后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确保备课的科学性[4]。


  3.备教法


  在完成教材、学情两个层面的备课工作后,教师还需要备教学方法。教师要多设计“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避免“满堂问”的无效问题,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度思考,甚至是批判性思考。


  (二)明晰“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流程


  1.以地理核心问题为主线


  教师在开展“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时,需要明确地理核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设计地理核心问题,同时地理核心问题的设计还需要明确指向教学内容[5]。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地理核心问题的同时真正做到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设计需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以驱动学生不断探索。


  2.以“情境+问题”为驱动力


  在开展“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时,问题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库,并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利用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在“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需要科学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在解读新课标要求,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后,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掌握知识。而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


  4.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情境+问题双驱动”下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建构者,主动地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


  5.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


  与以往提高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不同,“情境+问题双驱动”的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问题的驱动下,实现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


  1.利用日常生活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师在选择情境材料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情境。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明白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我们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房屋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低温两种不同的环境下热水器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地理实验演示


  教师利用地理实验演示,可以让原本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创设出一个地理实验问题情境,如教师准备半碗水,并使用透明塑料膜,将碗密封住,将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让学生观察塑料膜下面有水汽。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向学生演示海上内循环。同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海陆间的水循环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连贯性。


  3.利用社会热点话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包括能源安全、水污染、气候变暖、草原退化、粮食短缺等,以此创设相应的情境并设计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高中地理“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一)教材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主要是海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二)学情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调动既往知识(三圈环流、世界海陆位置、地转偏向力等),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通过创设相应情境、利用问题式教学法、借助相应图片和文字等,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的视频,向学生展示核废水在海洋洋流中的图片,核废水抵达北美西海岸→进入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和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1:提问学生核废水的漂流路线有怎样的规律,洋流的运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1:思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发现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等温线与洋流的关系规律。


  教师活动2:要求学生在洋流模式图中使用“→”画出洋流方向,总结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2:利用合作探究画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洋流运动的规律。


  教师活动3: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要求学生分析核废水受到哪些洋流的影响。


  学生活动3: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库,完成问题的解答,即受到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暖流、副极地大洋环流的影响。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情境+问题双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利用视频、图片、故事等进行情境创设,又借助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钟顺清,姚雅捷.高中地理教学传承地域文化的路径探究:以湖湘文化为例[J].地理教育,2024(S2):52-55.


  [2]葛胜兰.基于情境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5(3):107-109.


  [3]侯忠秋,江丰,曾峰海.基于主题式问题情境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海水的温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3):45-48.


  [4]张倩文,赵翠薇,金儒成,等.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问题探究”栏目的情境分析及教学建议[J].地理教学,2023(23):26-29.


  [5]谢永欢,崔艺瑶,廖寄瑶.基于主题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学,2023(1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