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 DOK 理论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基于 DOK 理论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2

2025-08-28 18:01:5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复杂,并且有较大的知识跨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多以相同标准来要求学生。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复杂,并且有较大的知识跨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多以相同标准来要求学生。但是,不同的学生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的学习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分层教学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推广使用,其在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中有积极作用。DOK理论与分层教学的理念较契合,两者相互结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鉴于此,文章基于DOK理论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DOK理论;分层教学;地理教学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自然地理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具有内容广、跨度大、复杂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部分教师在备课及教学时,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以惯用标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容易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无法真正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而立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DOK理论为教师提升分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DOK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法的实践路径,推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一)分层教学


  目前,国内对分层教学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学者刘树仁指出,分层教学应从学生差异出发,合理组织教学,使各层次学生均能在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上获得发展[1]。学者宋秋前指出,分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其强调教学活动应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提升。学者顾明远则指出,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班级学生的差异化出发,给予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借鉴这几位学者对分层教学的理解,本文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弹性的、递进性的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应增强对以下三方面的重视:

  第一,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


  第二,分层教学的开展并非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而是要以班级内所有学生为对象,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提升。


  第三,分层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在自身最近发展区内获得一定的提升。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但同时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学手段提供更多思路,是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的有效手段。


  (二)DOK理论


  DOK分级模式(Depth of Knowledge)是美国学者韦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评估分析模型。


  该模型也被称为是“知识深度”,是一种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评估学生学业成就的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DOK分级模式逐渐从教育评价向课堂教学领域延伸,并开始得到重视及大范围使用。DOK理论根据知识内容的思维复杂程度,遵从“从易到难”的原则,依次分为“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策略思考与推理”“综合扩展性思考”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呈现出递进式增长。教师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仅可以作为培养目标,同时也可以作为评价标准。


  (三)DOK理论与分层教学的内在联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重视学生差异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分层教学是一种遵循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教育方式。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基础层、实践层、拓展层等。


  DOK理论与分层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兼容性和一致性。DOK理论下,分层教学是一种以整班制为基础的隐形分层模式,DOK理论可以为教师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教师可以从学生现有层次水平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强调学生探究过程差异化的同时,尽量弱化学生间的差异界限,让学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获得趋同的体验。由此可见,DOK理论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分层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对分层教学模式的落实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分层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的有效手段。


  二、基于DOK理论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一)学生主体分层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认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影响条件,对高中地理学科来说也不例外[2]。因此,在以分层理念为指导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综合评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学生高中阶段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次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为依据,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如课堂表现、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层、实践层、拓展层。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基础层是地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一般、学习积极性不足、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实践层是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对地理学习感兴趣,并具有一定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拓展层则是地理知识掌握牢固、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足、积极性高、有思考地理学科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综合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及方法的有效参考。为此,在以DOK理论为指导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要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行为产生的变化等为依据,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3]。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为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推动力。总之,教师应综合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习基础,为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在基于DOK理论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层情况以及该课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


  (1)基础层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层学生而言,其教学目标应以掌握基础地理知识为主。就“河流地貌的发育”来说,教学目标可设置如下:掌握本课基本知识点,通过对比分析三种类型的流水侵蚀作用来了解河谷演化过程;能够简单说出河流沉积地貌的成因,并简单描述其三种形态及其形成过程。


  (2)实践层教学目标。对于实践层学生,其教学目标应以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能够简单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相应地理问题为主,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本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掌握基本知识点,了解河谷的演化过程,并能描述河流沉积地貌成因、形态及形成过程;掌握河流落差剖面图的分析方式,能够说出不同发育时期河谷的常见侵蚀类型,以及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能够读懂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掌握不同类型的流水堆积地貌的位置与特征。


  (3)拓展层教学目标。对于拓展层学生,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还应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地理问题,并主动地对地理问题、地理现象进行拓展性思考。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基础学习目标同实践层教学目标;可以简单说明聚落分布中河流地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迁移拓展,用综合思维对其他地区的相似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黄河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景观的形成过程。


  这样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从本次教学目标分层情况来看,基础层学生教学目标设计中的DOK分层等级主要以“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为主,知识深度相对较浅;实践层学生教学目标设计中的DOK分层等级多以“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策略思考与推理”为主,知识深度相对增加;拓展层学生教学目标设计中的DOK分层等级则涵盖“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策略思考与推理”“综合扩展性思考”四个等级,知识深度较大。同时,从DOK分级情况来看,各层次学生知识深度分级有一定差异,但又存在明显的关联和重合,这也充分体现了DOK理论下隐性分层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显性分层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获得更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4]。

76318da479ca5cb0e23effa6222919f2.png

  (三)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也是落实分层教学的重要载体[5]。因此,以DOK理论指导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对教学内容、教学问题的难度分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各层次学生均能通过课堂上学习获得能力提升。


  以“河流地貌的发育”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分层情况,以DOK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内容分层设置。如对于基础层学生,知识深度等级通常应以“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为主,内容上应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如掌握流水侵蚀作用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类型等。对于实践层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时,知识深度等级通常应以“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策略思考与推理”为主,内容上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课,课程内容应在基础层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几点,如“河谷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河流堆积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等。对于拓展层学生,教学内容的知识深度等级应以“知识回忆与重现”“基本技能与概念”“策略思考与推理”“综合扩展性思考”为主,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用综合思维应用地理知识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及能力。以“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课为例,针对拓展层学生在进行教学内容,教师应在实践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内容,如“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是如何形成的?”“上述情况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等。这种以DOK理论为指导的分层教学模式,以教学主体及教学目标分层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层设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使分层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立足DOK理论,充分融合分层教学法,主动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情,将此教学模式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创新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逐步推动地理学科教学改革,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英.核心素养视角下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1(23):122-123.


  [2]吴棋楠.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3):91-92.


  [3]汪红艳.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研究: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J].新智慧,2019(21):14.


  [4]冯云荷,邱运先.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潜能生转化探究:以人教版必修Ⅱ“城市化”第2课时为例[J].广西教育,2021(38):70-72.


  [5]陈庆军.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以“地球的运动”为例[J].地理教学,2014(1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