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读思达 ”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读思达 ”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8

2025-08-12 14:35:0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分析“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立足“优化阅读教学”“设置学习悬念”“创造表达机会”三方面,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立足“优化阅读教学”“设置学习悬念”“创造表达机会”三方面,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策略,旨在驱动学生阅读,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要求,并强调“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读思达”教学法将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读思达”教学法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加工理论和知识论。认知加工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应涵盖认知输入、加工、输出三个环节,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则需包含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知识论认为,知识具有三层结构:表层的符号表征、中层的思维方法、核心层的价值意义,对应这三层知识结构的学习方式分别是阅读、思考、表达。认知加工理论和知识论共同为“读思达”教学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一、优化阅读教学,驱动学生语文阅读


  “读思达”教学法是通过融合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读思达”教学法中,“读”是基础,而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从优化阅读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通过制订阅读提纲、搭配群文阅读、创新阅读方法等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合理安排阅读难度和进度,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25550f114ef61c42dd500a56a3bf21f.png

  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阅读提纲,围绕文章主题设计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在提纲中融入练习题,列举不同类型的文章来组建群文,制作逻辑清晰的阅读导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1.制订阅读提纲,践行阅读评价


  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一个详细的阅读提纲,提纲包括课文的主题、主要内容、结构分析、关键词汇、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评价任务,附在提纲之后,如“阅读理解题”“填空题”“选择题”等,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2.搭配群文阅读,引发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搭配一些与西沙群岛有关的群文阅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引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还可以组合《西沙群岛》《南海之岛》《三沙市》等文章,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了解国家的富饶和伟大,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3.创新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总、分、总的记叙顺序,教师先介绍西沙群岛的总体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接着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最后总结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并展望其未来。文章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尝试创新阅读方法,如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课文中的信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关键词汇等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设置悬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符合“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在“读思达”教学法中,“思”是关键。学生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读文本的内涵和深意。设置悬念这一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悬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框架,使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自信心,使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悬念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置悬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解决问题,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以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静思”“引思”两个环节,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细节、观点的探讨,丰富思考环节。为了强化提问的质量,教师可以聚焦悬念,让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设置双思环节,给予思考机会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它详细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文章按照游览顺序,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再逐一描述外洞、孔隙和内洞。在本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静思”环节,即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后,给予他们一段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等。教师可以在“静思”环节进行提问:“双龙洞有什么独特之处吸引了作者?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展现了双龙洞的美?”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产生对课文阅读和学习的期待。在设置“静思”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习惯。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思”环节,利用提问或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手法等,这样的环节也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2.丰富思考环节,培养质疑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展示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观,还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思考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作者对双龙洞细节的描述是否完全客观?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创造表达机会,深化学生语言表达


  在“读思达”教学法中,“达”是最终目标。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结果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注重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利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表达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表达机会,确保他们都能够参与到表达活动中来。

74a0d9f663bce3825342bfc90049c30.png

  以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并推动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表达过程,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


  1.开展合作学习,实施表达活动


  合作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青山不老》主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不畏晋西北的艰苦环境,努力15年之久,最终创造了一片绿洲的动人故事。这位老人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无限扩张,并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课文主题、情感表达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中的“不老”所蕴含的意义,并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编写对话或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反思表达过程,提高表达效果


  在表达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表达过程,思考自己在情景剧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生动、有条理,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这种反思过程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表达效果。同时,学生通过反思后,能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他人的语言表达经验。表达活动后的反思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累语言表达技巧,从教师、同组成员的评价中汲取经验,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中及时发现自己在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我表达效果。


  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关键词,它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关注其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能为教学提供全新的育人视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研究“读思达”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其成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素琼.“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3(36):59-62.


  [2]李金英.基于“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1(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