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坚守初心二十载深耕育人“责任田 ”论文

坚守初心二十载深耕育人“责任田 ”论文

5

2025-08-07 14:36:3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辛婷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在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辛婷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工作至今,辛婷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整20年了,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与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的称号成为她职业生涯的一份特别礼物。


  美而不自知  其美更甚


  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名辅导员、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辛婷思政名师工作室”……诸多荣誉给辛婷罩上层层光环。但接触过辛婷的人都知道,质朴、真诚、爽朗始终是她的本色。即使获得辅导员最高荣誉,她依然脚穿平底运动鞋,一身简朴装束,奔走在教学楼与学生宿舍之间;经常跟学生一起到地里给蔬菜浇水、拔草;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二十年来,这是辛婷的常态。从风华正茂到年过不惑,从意气飞扬到从容自若,从学生口中的“辛姐”到“辛妈”,辛婷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成长为一届又一届学生亲近的知心朋友和可靠的人生导师。即使成为“最美”,辛婷依然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平凡的辅导员”。

  《庄子·山木》中说:“美而不自知,其美更甚。”学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与辛婷共事多年的杨惠琴老师说:“最欣赏的就是辛婷这种一以贯之的专注与执着。心理学上有个‘两万小时定律’,意即专注某件事情达到两万个小时,就能获得成功。辛婷老师在专注辅导员工作这件事情上,已经有数个两万小时,她的成功是一种必然。但她依然保持着质朴的初心,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坚持创新。我们学校很多辅导员都有这样可贵的品质。辛婷老师是我们的榜样,也是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缩影,平凡,伟大……”

4984abc156fd993c7c996108e9e5f08.png

  平凡,体现在二十年如一日的辅导员琐碎事务中;伟大,从辛婷的答辩词中可窥见一斑。2023年12月10日中午,辛婷走进严肃的答辩现场。有评委问她,怎么看待辅导员这份职业?辛婷想起了一件家访的往事。当时,一名学生无法返校,学生父母因在外打工无法回家而非常担心孩子的情况。辛婷克服种种出行难题,到了距离学校几百千米外的学生家中,当面帮助学生。她说:“辅导员工作有三重境界,对事负责、对人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我一直认为,学生工作不单单是面对学生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面对一个家庭的事情。学生工作做好了,家庭就稳定了;家庭稳定了,国家就稳定了……”


  创“泡菜坛”理念  带班有方


  辛婷2001年入校工作,2004年成为全职辅导员,一直就任于经济管理学院。回忆起刚到辅导员岗位的工作状态时,辛婷比喻自己“就像派出所里随时待命的警察”,一旦接到学生电话就要立刻行动。“平均每天接听并回复20多个学生电话,50多条学生短信、QQ和微信留言,每学期要随堂听课20余次,每年要与学生谈心谈话300多次。”“常进学生门,常知学生事,常解学生忧,常暖学生心”是辛婷的工作作风。加上她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加持,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只增不减,所带的班级逐步增加,人数越来越多。


  “每一届学生有七八个班级,近240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教育更好地覆盖到每个学生。”辛婷想起儿时祖母一边做泡菜,一边给她讲:“泡菜要好,首先泡菜坛的水要好。”只有坛里的水纯正了,泡菜才可口。带班,也正是这个道理。良好的班风、优秀的班集体,正是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优质“泡菜坛”。在这样的“坛”里“浸泡”4年,无论入学时学生的差别有多大,毕业时他们的“味道”都差不到哪里去。


  为“调制”纯正的“坛水”,辛婷不断探索班集体建设之路。每带一届新生,她都要指导学生制订班级目标,引导他们把班级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大学四年,辛婷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经营我的大学”系列主题教育,为学生开展理想信念、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班级确立奋斗目标,把班级建设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辛婷还不厌其烦地给每位班委做“任前谈话”,要求他们进行“述职”。她还拓宽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将人生价值、人生理念融入班风学风,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和谐班集体。通过“班级目标、干部培养、集体活动”搭配合理的优化“套餐”,辛婷真正把班集体这坛“泡菜”泡对了味儿。


  建“子云圃”基地  耕读育人


  在学校西山校区的围墙一侧,有一块狭长的土地,近667平方米面积。砖砌的矮柱子上竖挂了三字匾:子云圃。这也是辛婷基于对辅导员工作长期深入思考后的“突发奇想”,让一块原本废弃的土地成为优秀育人基地。辛婷在辅导员工作中发现,随着时代发展,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新一代“网络原住民”。虚拟世界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网络依赖和社交恐惧,生活独立性不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


  2018年秋,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经管学院大一学生在西山校区上课,辛婷的工作“主阵地”也暂时转到这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让思政工作落到实处?辛婷想到了以劳动为抓手。她向学校申请了一块荒地,跟学生一起挥锄、拔草,用一个多月的课余时间,把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各种蔬菜。“基地旁边就是西汉大文学家扬雄的读书台,耕读传家,说的就是既要读书,也要劳动。”所以学生提出把基地命名为“子云圃”时,辛婷十分赞赏,马上请人制匾悬挂。


  基地初建时,有的学生内心是不喜欢劳动的。但看着一茬一茬的蔬菜发芽、蓬勃生长,学生真切体会到了“付出就有收获”的喜悦,开始真正热爱起劳动来。除了地里劳动,辛婷还指导学生开设“子云圃”公众号,成立“子云亭”宣讲队,广泛宣传劳模故事和劳模精神,分享劳动收获和感悟,让劳模精神深深根植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开设“子云圃”购物群,在收获的时节指导学生采摘和义卖,让学生了解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再指导学生将收入捐助给山区儿童,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倍增。这样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毫无意外地“反哺”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中。


  有个来自农村的女生,刚参加劳动的时候,向辛婷抱怨:“我考大学就是为了不劳动,现在却让我种地。”半年之后,女生变化很大,她向辛老师坦言:“参加劳动之后,我突然理解了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共同语言多了很多。”考研至北京工业大学读研的2019级本科生小浩原本也对田间劳动充满抵触情绪,但看着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得井然有序,上到樱桃橙子下到番茄辣椒,荒地变得一片生机盎然,他的心里美滋滋的。大三备战考研期间,每当他快要坚持不住想放弃的时候,就想起自己劳动的经历。考研成功的小浩认为,劳动成了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和精神,将滋养自己一生。看着学生的变化,辛婷心里也乐开了花。有其他老师打趣她:“你又不是生命学院的,自己都不会种菜,为啥还教学生种菜?”辛婷笑着回答:“我这院子里种的可不是菜,我种的是‘人’。”


  辛婷一年接一年,带领着学生在劳动中实现沉浸式思政教育,以劳动促进党建育人、以劳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以劳动传承中国优秀耕读文化、以劳动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以劳动增强专业能力。在“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班班有责任地,人人有任务,学生在劳动中体悟劳模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责任感。辛婷把劳动教育引入支部建设,开创了“以劳为基,辐射3环(情感、意志、能力)”的“党建+劳育”支部工作法。依托“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辛婷开设“田间党课”,邀请学校党委书记与学生一起劳动,在田间讲党课。学校党委书记以劳动为主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深情讲述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厚植学生对党的情感。鲜有人知的是,寒暑假或者其他较长假期学生离校时,辛婷经常带着丈夫和女儿到“子云圃”,浇水、除虫、拔草,就为让学生返校时看他们种的蔬菜依然活着。她用这种方式,默默地保护着学生的劳动热情……

46b1c9095f6436354c29aeb993098a3.png

  点一盏“心灯”  守护成长


  从事辅导员工作20年,辛婷带满了5届学生1600余人,在校期间无1名学生违纪,500余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而且80%的学生扎根在基层,奋斗在西部建设中。10余名学生获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百余项。辛勤工作的同时,辛婷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职业规划等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主持校厅级思政课题10余项,发表思政专著1部、论文10余篇,1项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她创建了学校思政工作室和辅导员工作室,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工作室培育和指导出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四川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4人。


  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贾芳,是辛婷带的第一届本科生。读研期间,贾芳在经管学院担任三类辅导员,辛婷也是她的指导老师。贾芳至今仍清晰记得一件往事,有一天晚上,她当时带的一个学生因为心理原因出现过激行为,接到电话的她心里很担心,怕自己处理不好。辛婷全程陪着她,耐心开导学生。直到学生家长赶来,安全交接过后,辛婷老师才离开。


  还有一天,辛婷接到一名毕业已经10年的学生的电话。电话中,学生向辛婷诉说工作中的困惑,原来因工作关系,一名客户送了他两万元红包,他知道这钱不该收,但心里又舍不得,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曾经的辅导员老师。辛婷和他开展了一番谈心后,学生释然地说:“老师,我这时就像个小孩,知道有颗糖不该吃,可就舍不得,这时候需要有个人敲打敲打,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次与学生的通话深深触动了辛婷,她说:“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能做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无论他们走多远,需要时总能想起我们这盏为他们守候的灯,作为辅导员,我是自豪的。”


  回首做辅导员的20年,是一届又一届学子的青春岁月,也是辛婷努力奋斗的峥嵘年华。年过不惑还奋斗在辅导员工作一线,辛婷感到很自豪:“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辅导员职业有时令人望而生畏。但随着时间的积淀,当你找准了位置,有所作为,你就会发现,辅导员这个职业让你甘之如醴,辅导员这份工作让你乐在其中。”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辛婷仍将坚守下去,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