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设计论文

2025-07-22 17:09: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接着论述了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最后总结了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成效。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自主学习内驱力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优质“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1-2]。2021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71号(教育类437号)提案答复的函》,在答复《关于高质量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提案》中明确表示“完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可见,线上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推行势在必行,对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3-5]。
一、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模式已实施两年半,在教学中发现,线上教学部分对于还没有学习临床相关课程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线上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线上学习并没有区分难度和体现专业特点,统一安排观看线上教学视频和完成简单的课后习题测试,内容上的单一、缺乏挑战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多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给足学生自由的空间,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组织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可能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学习效果不佳,即线上学习的统计数据可能是学生“挂机”刷出来的[6],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值得思考;课程没有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案,主要统计超星泛雅平台上发布的教育视频的观看情况,以及对应的课后测试完成度,以此给予评分,因而无法科学、有效、及时、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7]。
二、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设计
内驱力就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学习内驱力是指学生对学习自主产生的一种渴望,不需要外界的诱因,而是自发、自主地去学习。学习内驱力的根基有三个:胜任需求、归属需要和自主需要。所谓胜任,是指个人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机会去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才能;所谓归属,是指感觉到关心他人并被他人关心,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队的安全感,能与别人建立起安全和愉悦的人际关系;所谓自主,是指个人能感知到做出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是由自我决定的,即个体的行为应该是自愿的且能够自我调控的。当这三个基本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内驱力就会非常强劲,推动人们不断向前。
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一条路径就是激发学习的乐趣,通过制定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和优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至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大的学习目标进行拆解,使之成为模块化的小目标,这些被拆解后的模块化学习目标,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突破的可能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技能提升的成就感,学生将更有勇气和自信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一旦有了胜任感和成就感,就会对内驱力起到正反馈作用。人们对于有兴趣的事物,投入再多时间都是享受。
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为目标,针对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教学大纲,以临床案例为主线轴,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第一,课前。利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提前一天发布线上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要求、知识点分类、学习形式(一般多采取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及完成时间的规定。病理生理学课程是一门桥梁课程,从基础学科过渡至临床学科,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为了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线上教学多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及教学内容,课前挑选难度适宜的案例,让学生在课中学习时体会到胜任感,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的形成。例如,发热章节中筛选出的案例既涉及诊断学科知识点(体温39.4℃,脉搏10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00/70 mmHg),又涉及检验学科知识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9.3×109/L,中性粒细胞83%,大便黄色糊状)。多学科知识点的涵盖,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案例,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其将各学科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医学知识体系。
第二,课中。学习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生处于大学三年级阶段,还没有进入临床实习,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对于此课程的知识点只能被动记忆。案例的选择及巧妙设计提问,引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线上教学的关键环节,这样既没有生硬的“灌输”,又能逐步过渡到临床应用,可潜移默化地达成最终教学目标。具体可利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实施课中线上教学,即教师和学生同时进入线上课堂,教师组织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同时将学习目标进行拆解,辅以提问,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利用线上课堂进行实时答疑,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对于难懂的知识点,带领学生将其分解为小知识点模块进行学习。在课中教学环节,针对难点内容,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能做到关心他人并感觉到被他人关心,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队的安全感,与别人建立起安全和愉悦的人际关系,这种归属感的产生和形成也是形成自主学习内驱力的基础。另外,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相关拓展知识内容。知识点的拓展和深入,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医学知识体系,初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重要意义,同时可拓展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
发热章节中的难点是发热的发病机制,如图2所示,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细菌感染后会引起体温升高。这部分的课堂讲述比较抽象难懂,因为涉及的步骤较多,新概念和知识点也较多。针对此种情况,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大的学习目标进行拆解,变成模块化的三个小目标。
目标一:结合此案例阐述细菌感染如何导致内生致热源变化?此问题的答案包含了内生致热源概念(核心知识点)、分类及主要作用(重点知识点)等知识点,学生在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等方式和教师实时互动,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目标二:结合此案例阐述内生致热源如何引起调定点上移及其机制?(可将此问题再拆分为三个小问题:内生致热源进入大脑中枢的途径;体温调节中枢的类型及调节介质的种类;内生致热源如何能使调定点上移)。
目标三:结合此案例阐述调定点上移后,机体的调节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结合案例(患者,男,17岁,学生。近两天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来院就诊)分析,为何患者出现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并总结发热过程三个时相的热代谢特点(带领学生复习机体调节的三种形式)。
在完成发热相关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体温的传导机制,这些新知识也被用于开发针对包括慢性疼痛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
第三,课后。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汇报、思维导图绘制、实验设计、线上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反馈。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数据、学生作业等教学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线上学习未很好掌握的重难点知识点进行答疑总结,形成教学闭环,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内驱力。
三、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线上教学课程体系,建立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方案,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获得胜任感及成就感,以此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通过评价体系,让教师能较真实、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及时反馈,形成教学闭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内驱力。如图3所示,以美国教育评价与测验专家玛格丽特·赫里蒂奇(Margaret Heritage)[8]在“Formative Assessment:Making it Happen in the Classroom”(《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的应用》)中提出的形成性评估过程模型[9]为依据,结合学生学情、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本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等要素,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具体如表1、表2所示,其中,线上教学考核占比30%。
四、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成效
优化后的线上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调查优化后的线上教学效果,笔者在麻醉学专业2019-2班实施了以提升自主学习内驱力为导向的线上教学,同时在2019-1、2020-1及2020-2班实施了传统线上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简单初步对比。针对麻醉学专业2019-1、2020-1、2020-2班,教师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但是没有给出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具体要求,主要让学生围绕超星学习平台章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针对麻醉学专业2019-2班,教师发布发热临床案例一例,并介绍相关最新的拓展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结合多种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后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学习后的汇报。期末考试中,在两个实施不同线上教学模式的班级中,进行发热章节选择题正确率的简单对比。对于选择题19:“下述哪一种情况下体温升高属过热?”麻醉学专业2019-1班的正确率为86.3%,麻醉学专业2019-2班的正确率为93.0%。对于选择题17:“内毒素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麻醉学专业2020-1班的正确率为81.3%,麻醉学专业2020-2班的正确率为83.0%。由此初步对比可见,优化设计后的线上教学内容及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相应线上学习的知识点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优化后的线上学习形式及内容,普遍认可并满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自身学习兴趣及能力,扩充了其知识体系,有利于初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基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他专业课程也可以采用该种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2019年2月,中*中央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体系,深入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10]。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学习型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病理生理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特点为内容抽象、综合性强,但囿于课时数有限,很多重要知识点需要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对于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构建医学学习体系至关重要。线上教学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起到重要作用。优化后的线上教学,通过制定合理的、可行的、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有效实现了线上教学实施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基于此,教师可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有计划地改进教学措施,同时对改进情况进行持续跟进,有效形成教学闭环。线上教学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进一步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优化线上教学模式,构建更完整、更优化、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吴胜英,汪雄,陈艳,等.病理生理教学坚持“五突出”提高学生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67-68.
[2]刘海涛,庞颖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导刊,2022(17):93-95.
[3]孟怡辰,胡淼,张郑,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线上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22,24(7):529-531.
[4]刘春玲,马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2(16):4-6.
[5]王崇霞,侯慧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2(3):107-109.
[6]贾红,郭媛,孟凯,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5):335-339.
[7]努尔麦麦江·阿布都吾甫,范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对策:以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1):87-89.
[8]吴櫂耀,魏杨,刘丹,等.形成性评价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78-180.
[9]HERITAGE H M.Formative assessment:making it happen in theclassroom[M].Thousand Oak:Corwin,2010:11.
[10]温林强,李*强,黄小欧.如何使学生“想”学: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作用路径及其激发策略探索[J].高教学刊,2022(33):6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