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论文

2025-07-22 16:58: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大以来,习*平总*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多个场合就师德师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大以来,习*平总*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多个场合就师德师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平总*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新时代新征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铸师魂。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个人理想信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习*平总*记强调:“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梦的积极传播者,引领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塑师表。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示范,其为人处世的言行和价值观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习*平总*记指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既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做涵养德行的“人师”,成为学生治学、行事、为人的模范。
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尽师责。教师是学生智能的开发者、心灵的培育者。习*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一重任要求教师启迪学生智慧,涵养学生心灵。教师要提升育人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强师能。教师的知识素养决定了教育质量。习*平总*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教师要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升。要乐于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知识,以创新的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优质发展。
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立师德。教师的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为师之本。习近平总*记强调:“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要把仁爱思想内化为职业的道德自觉,外化为教育的一言一行。要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和铺路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实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严师道。弘道追求是教师为师风范、人生格局的集中体现。习*平总*记指出,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师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好、运用好蕴含其中的丰富精神资源,增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文化浸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和塑造学生。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学习领会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涵养大国良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