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歌为载体实施音乐育人的方略论文

2025-07-22 16:53:5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探讨以红歌为载体,通过运用情境教学、组织主题活动及合作表演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红歌,培养音乐素养,厚植爱国情怀,强化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摘要:本文探讨以红歌为载体,通过运用情境教学、组织主题活动及合作表演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红歌,培养音乐素养,厚植爱国情怀,强化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红歌,爱国情怀
红歌是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学习红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还能够体会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对红歌的学习与演唱,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歌曲中所包含的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红歌的育人功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以红歌为载体实施音乐育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在以红歌为载体实施音乐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加强学生与歌曲的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红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典故进行介绍,能够使学生对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其认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运用红歌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确保红歌的精神逐渐进入学生心中。在进行红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年龄、理解力分阶段地让学生体会到红歌的感情与内涵。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以红歌为载体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确保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加强实践体验。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学,更要基于具体的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红歌的魅力与革命精神。
一、注重情境教学,重现历史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理解与记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得更加深入。在情景重现、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驱动学生感受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情绪,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而言,情境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具体化,使学生亲身体会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与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历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切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把王二小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其中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有王二小的壮烈牺牲等。借助视频、图片等,学生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王二小”“村民”“敌人”等角色,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例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王二小深入敌阵,体会他的智慧和勇气。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中,教师应结合歌曲的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演唱王二小引敌入伏兵时,可运用紧凑的节奏,营造紧张氛围;在王二小壮烈牺牲时,歌词采用一字多音,旋律缓慢,凸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当然,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多加练习,利用和声的作用,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在情境教学法中,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在再现的历史情境中对王二小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有了深切的感受。
二、组织主题活动,红歌唱响心灵共振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开展“唱红歌”的主题活动,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加强学生对红歌的认识,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红歌的情感。如教师开展“红歌合唱比赛”“红歌演奏会”“革命歌曲情景剧”等主题活动能检验学生的音乐技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活动中,学生可深入了解红歌的历史背景及内涵,用歌唱、演出等方式抒发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爱国之情。教师通过主题活动教学,还能加深学生对红歌的探索兴趣,驱动其积极地探究红歌内容,掌握音乐知识,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抒发情感,将红歌中的情感内化于心,并且将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付诸实际行动中。
在学习红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深切体会到历史的沉重与革命文化的伟大,激发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自己在日后的人生中勇于承担起责任,为实现中*梦而努力。例如,在教学《只怕不抵抗》时,教师可以运用以“抗战英雄”为主题的歌曲音乐会让歌声与精神产生共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并结合有关影片,使学生对这首红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全面了解。在视频的加持下,学生对抗日战争艰难历程及先辈的英雄壮举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小组为《只怕不抵抗》的演唱活动做好准备。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表演方式,如合唱、独唱、情景剧中演唱等。在预备阶段,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首歌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悲壮,对日本侵略者产生痛恨,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红歌音乐会中,全体学生身着以红色为主题色的服装,寓意着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每一场演出的背景、重要性,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歌曲中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学生合作表演,群体互动情感升华
学生合作表演是一种以群体互动、协同演出为手段的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使之升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合作演奏能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还能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乐趣。此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团体意识意义重大,能让学生在合作表演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情共鸣,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认知与感受。合作演出尤其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以合唱爱国歌曲的形式,在合作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同时,在协作的过程中,学生群体意识逐渐形成和发展,真正认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密切关系。
在红歌学习中,学生可以体会团体协作的乐趣,加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在演唱红歌时,学生互相合作方能取得最佳的表演效果。如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欣赏在升旗仪式、重大庆典等各种场合中的国歌视频,体会国歌的庄严。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表演任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义勇军进行曲》的多种演绎方法与感情抒发方式。在合唱中,学生能体会到群体之声的强大与和谐之美。在观看升旗典礼的演出视频中,学生还能切身地感受到升国旗时的庄重与骄傲,进而激发爱国之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歌曲的感情及歌唱技巧,并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出国歌的意境与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对国歌的认知,生成热爱祖国的意识。在此种团体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合作的乐趣,并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感情共鸣,培养爱国之情。
四、创意任务教学,自主创编内化精神
创意任务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音乐的学习中,加强对红歌的认知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与表达愿望。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然地感受到革命歌曲所蕴含的感情与精神力量,进而对爱国主义内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时,教师可采用创造性任务教学法,驱动学生在自主创编中内化红歌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先观看《红孩子》这部影片,从声、像两个方面来体会儿童在革命战争中的坚强、机智和勇敢。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影剧情、角色进行深入了解,加深对《共产儿童团歌》的创作背景及意义的认知。同时,教师可根据《共产儿童团歌》的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演。每一组学生都可以采用情景剧、舞蹈、轮唱等不同的表演方式,并将歌曲的曲调、歌词等融入自己的演出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表达革命精神。在独立创编过程中,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音乐的学习之中,在创造、演奏中内化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感。
红歌教育既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教师需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创新红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传达红歌的教育内涵与价值,有效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美华.红色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教育,2023(43):79-80.
[2]张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红歌策略谈[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2(6):41-42.
[3]姜盼.红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应用[J].新教育,2022(14):57-59.
[4]张琦.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2022(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