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依托民间艺术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论文

依托民间艺术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论文

5

2025-07-22 16:47: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元素。本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研究根据学生兴趣依托民间艺术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路径,助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元素。本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研究根据学生兴趣依托民间艺术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路径,助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关键词:民间艺术,小学美术,学习兴趣,教学实践


  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历史沉淀,对我国美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大力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教师应培养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意识到民间艺术传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主题美术活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与发展民间艺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艺术有重要作用:一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艺术类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较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活动。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古代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艺术形式,极具生活气息。教师应用民间艺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拉近学生与美术课程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对文化、民族习俗等知识了解较少,且正处于审美能力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教师依托民间艺术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相互渗透融合,体现了历朝历代与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悟、情感表达及审美情趣,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类型具有个性化、差异性、传统性的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元素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渲染下增进对我国艺术的认知。三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美术活动中教授学生学习与民间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参与民间艺术活动中形成民族自豪感,并使其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承担传承和传播文化的重任。


  一、结合民间艺术创设教学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对称的美”的教学为例。本节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教材“对折剪纸”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促进学生基于对称艺术设计理念制作剪纸作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学生对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童趣剪纸活动,让学生跟随视频或教师的引导创作多种风格的剪纸作品,体会对称艺术形式的美。教师引出与剪纸艺术相关的知识,展示扬州剪纸、南京剪纸、庄河剪纸等,让学生尝试分析我国南北方剪纸的区别,通过对比了解它们造型、色彩、形象等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剪纸艺术价值和内涵。

  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中国结这一民间艺术元素开展教学。中国结是我国民间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和谐精神。首先,教师应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对称的美”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对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称美的探究欲望,在应用民间艺术元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使命感和自豪感。在导学案中引出中国结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结并思考中国结具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描述出“对称”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对称物品,结合生活图片感受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国结编织方法的视频,鼓励学生动手编一编,体会手工编织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编织技艺的学习兴趣。


  二、收集民间艺术元素,进行课程预习


  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单,让学生根据任务单内容收集与民间艺术相关的元素,从而让学生在预习中拓宽美术眼界,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在设计任务单时,教师还要结合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主动探究意识。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风筝的魅力”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任务单,让学生收集我国风筝的种类、结构及制作方法等。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了解风筝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学生通过了解得知,江苏南通是我国的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状各异。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关于南通板鹞风筝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板鹞风筝的起源和特点,以及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等。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能对板鹞风筝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激发进一步了解板鹞风筝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就能通过民间艺术元素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与潍坊风筝节相关的知识,了解潍坊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的发展模式,认识到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在历史传承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定义和价值。


  三、拓展美术审美鉴赏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深度融合小学美术与民间艺术,可促进教师优化美术审美鉴赏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彩泥世界快乐多”的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彩泥的工艺和方法,能够用彩泥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破土而出的小草芽视频导入课堂,并结合相关图片,让学生明白“泥能够促进万物生长”。随后,教师展示一些泥人玩偶的图片、陶艺作品,对学生说:“这些陶土工艺品就是以黏土为材料,制作出造型后,进行烧制,最后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工艺品。我国还有一种民间艺术作品,同学们肯定玩过!”在说出这句话时,学生普遍发出疑问,教师继续说:“在妈妈包水饺时,你们有没有玩过面团?将泥巴换成面粉或糯米,又形成了另一种民间艺术———面塑。再用可食用色素或蔬菜、水果的汁做成不同颜色的面团或米团,可捏出许多造型,被称为面花、礼馍。”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生出万物,丰富人们的生活;学生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以及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808193719bb8c46ab8f92b10e8423d9.png

  四、应用数字手段,开展融合教学


  当前,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VR等科技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课堂提供了无限可能。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的教学为例。本节属于“珍爱国宝”系列题材,主题为瓷器,教材以“色彩的和谐”“美丽的纹样”“趣味文字”“陶泥的世界”等内容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其经历从艺术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通过在教学中了解古代人民杰出的雕塑技艺,激发学生保护祖国珍贵文物的意识。


  在利用数字手段时,教师先是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陶瓷工艺图片或制作视频,展示陶瓷的类型和各自的艺术特点,在动态化的展示下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美感产生直观感受。教师再利用电子白板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结合PPT触摸即变化的功能,让学生在对白板内容触摸或拖拽的过程中了解与陶瓷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当地陶瓷博物馆或展览馆应用VR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陶瓷的制作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博物馆或观赏展览馆内的陶瓷艺术品,加深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五、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意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全面剖析学生的兴趣点和探索动机,设计与美术课程相关的探究活动,利用一些物品或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与感悟我国的民间艺术,鼓励学生记录感受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有利于促进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纹样”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可设计相关实践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江苏南通蓝印花布、扎染工艺、手织壁挂毯等民间手工艺制品的图片、文字内容等,并将其整理成实践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纹样的形态、制作工艺等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再以印染类民间工艺及纹样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作为拓展内容,从而丰富学生对纹样的认知,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教师应重视民间艺术对小学美术活动开展的重要价值,基于学生兴趣和新课标要求,设计多元化的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林璐.浅析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0(5):118-119.


  [2]明婧.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18):84.


  [3]沈流浩.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2.


  [4]叶霈霖.将民间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3(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