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谈谈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

谈谈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

9

2023-04-26 08:59:39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中小学校学科教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中小学校学科教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逻辑推理思维占据了重要地位。要在教学中对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小学生简单问题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观点进行深化落实,数学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核心素养要求,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手段,结合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不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形成的技能和所培养的个人能力。结合小学生性格特征和身心发育水平,在理解能力范围内增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小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e3607f7fa10f610591b09acf13c9c30b.jpg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切实提升当前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逻辑推理学习模式,并且通过归纳和对比的学习方法获取数学成果,最终完成新知识的主动探究。此外,为了使学生激活原有数学认知,并且增进学生的综合推理深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与核心素养的学习内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引用数学结构完成数学推理,最终获得具有一定深度的学习内涵。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严密的思维体系。数学推理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或者数学基础进行引导,力求将理论和实际融为一体,贯彻落实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小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理性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将其内化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领域。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是否能够以数学思维看待世界、思考世界。因此,教师在日常带领学生开展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清晰路径,最终完善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并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做准备。

  小学生身体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无法有效支撑其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为数学发展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确保数学问题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看待现实世界,在切实提升学生对数学世界认知程度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数学逻辑演绎并推理验证数学发展结论,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做准备。

  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学科以逻辑思维为核心,涉及运算、图形、等量关系等内容,大部分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缺乏兴趣和经验出现一系列问题,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整体设计,致力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思维方式、推理理论和课堂引导方面入手,特别是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小学生而言,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体现课堂教学的逻辑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以发挥小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低效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图形相关章节内容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增强数学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点”“线”“面”“体”“角”相关知识点,通过详细解读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建立知识网;或者教师可以采取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强化教学,以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结合小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结合课堂教学情况,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手段

  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一步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分析、猜想、探究和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进行生生互动或合作学习,只有引导小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方可有效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逐步加强小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深度学习的兴趣。换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切实结合数学课堂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数学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以及自身的数学推理能力进行日常的课程学习。由于思维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原有教学经验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课程学习。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带领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提升综合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数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能高度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如生活化情境、趣味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加快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

  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教师要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尊重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以不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公开课讲授“可能性”这一内容时,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和问题教学情境,提供如下场景:“将8个红球、3个黄球装入一个留有口的容器中,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在课堂任务驱动下,小学生会调动自己的聪明智慧进行逻辑推理。在小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为学生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运算能力一般,教师在培养学生敏捷性思维的同时,也应该尝试使用比较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等常见学习方法,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在学生正确回答数学课堂问题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较为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日常的课程学习中。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度发散思维

  小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特点,教师可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遵循其成长规律和数学学科特点,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不足的现状,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形式,逐步增强小学生的逻辑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

  抽象概括能力是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梳理、归类、迁移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数学学科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小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思考、判断、推理不仅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以锻炼其思维能力。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尝试从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入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发展性思维,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接下来的数学课程学习做准备。

  (五)夯实课堂教学根基,创设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数学课堂学习基础以及学生的综合数学思维是开展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基础学习框架的重要前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尝试从夯实小学数学教学根基入手,用课余时间逐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能力。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认同感,帮助学生将数学发展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生活常识以及数学基础运用的相关理解,最终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做准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过程中,首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基础概念的认知,使用正方体教具以及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向学生阐述平面与立体的区别。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大家能否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先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而是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有关认知,为接下来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课程学习思维奠定基础。

  (六)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展数学思维培养,并引导学生使用联想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理解程度,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数学课程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选取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例子,如1/3以及圆周率π,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觉得无理数和有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的方式对比1/3以及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进行有理数和无理数特点的区分,最终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认知,并且深化学生逻辑推理思维,为接下来主动进入数学课程学习发展模式做准备。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引进数学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借助综合活动实践过程拓展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深化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最终提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程度。

  总之,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革新教学观念,端正小学生态度,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实现个性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能力,逐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2]刘莎莎.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苏灼娟.例谈小学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9(16):55-56.

  [4]王丽婷,于颖睿,张靓硕,等.小学生魔方教学与推理能力的实证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1):237-239.

  [5]严卿,黄友初,罗玉华,等.初中生逻辑推理的测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8(05):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