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作路径提升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实效论文

2023-04-26 08:54:56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有效的新任校长培训是校长顺利进行岗位过渡、深化岗位职责任务的重要保障。针对新校长任职后政治素养待提升、岗位理解不深入、实务管理少经验、学校改进欠思考等现实性问题,应通过问题研讨、案例推演、经验分享、参观考察、交流释疑、主题论坛等方式为新任校长搭建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探索从“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政治素养”“明确使命激励,在培训中不断内化岗位理解”“深化责任驱动,利用培训有效精进管理实务”“注重发展主导,在参训后持续深化学校改进”等方面协同发力,帮助新任校长走好正职岗位第一步。
摘要:有效的新任校长培训是校长顺利进行岗位过渡、深化岗位职责任务的重要保障。针对新校长任职后政治素养待提升、岗位理解不深入、实务管理少经验、学校改进欠思考等现实性问题,应通过问题研讨、案例推演、经验分享、参观考察、交流释疑、主题论坛等方式为新任校长搭建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探索从“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政治素养”“明确使命激励,在培训中不断内化岗位理解”“深化责任驱动,利用培训有效精进管理实务”“注重发展主导,在参训后持续深化学校改进”等方面协同发力,帮助新任校长走好正职岗位第一步。
关键词:新任校长;校长培训;岗位培训
校长是一个特殊的岗位。目前我国在职的中小学校长超过50万人。中小学校长队伍在基础教育发展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学新任校长作为校长的新生力量,其能力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前进方向。重视中小学新任校长的培训,有利于为名优校长的储备培养、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现阶段,针对中小学新任校长的培训,存在培训目标没有结合新要求新形势进行定位、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培训形式欠丰富等问题,有效的新任校长培训能为校长的工作开展和能力发展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政治素养
中小学校长是国家政治思想、教育方针、基本政策的执行人,校长的政治理念影响学校育人方向与质量。为此,校长培训要将政治理论、党性教育等列为学习内容,塑造讲政治、有信念的新时代中小学校长。
(一)重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将教育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待,必须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
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位中小学校长思考、实践。这客观要求中小学校长队伍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中小学新任校长作为校长队伍中的年轻一代,更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从而把握好学校办学方向和教育发展方向。针对中小学新任校长的培训,要重视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更深刻地理解、更深入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深入理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引领干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办学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在培训过程中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主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总要求,掌握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干部选用标准,明确新时代干部的担当作为。通过专题报告、阅读经典、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新任校长对理论系统学、深入学,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二)多角度锤炼党性修养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雁,要加强干部政治训练和政治历练,以自身为榜样深悟党性的时代内涵、自觉锤炼党性修养,坚定学校发展、前行的步履。在培训中小学新任校长时,要引导其自觉地从思想状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审视和剖析自己,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强化党章、党规党纪、廉洁纪律、宗旨作风、“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学习,通过学习报告、理论研讨、政策研读、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榜样宣讲等形式,加深对重要基础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理论方向和政策导向。同时,强化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深化新任校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训中还应利用优秀典型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案例常学常新、经典教材深度研习等形式,筑牢新任校长的纪律意识和道德修为,引领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投身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使命。
二、明确使命激励,在培训中不断内化岗位理解
新任期是校长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时期,是校长进入职业角色、深化岗位认识的重要阶段。对中小学新任校长的培训,要在对标对表明晰自身职责任务、加快角色转换上深入研究,帮助新任校长尽早完成岗位过渡。
(一)对照校长专业标准,明确自身差距
职务变化必然会带来职业角色的转换问题,校长的成长离不开对特定职业角色的学习与适应。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及《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针对不同学段的标准,希望借助专业标准提升校长队伍素质,指导校长全面促进学校发展,进而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校长专业标准是培训中小学新任校长的主要依据,根据文件中校长要树立“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五大基本理念,以及“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维度的专业职责,在培训新任校长时要引导新任校长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对标查找现阶段自身发展的差距并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尤其要设置对照专业标准各项职责中的专业理解、相应知识方法和能力行为的要求,查找自身优劣势和学校的历史基础、现实状况的相关课程或研讨环节。培训中还应围绕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基线,加强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干部政德等课程学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警示教育、主题交流等方式,加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遵守职业守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结合本职特点,明晰对岗位的认识
学校校长的职责任务不同于分管某项具体工作的副校长,校长要站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者的角度,尽快从“自己干事”向“凝聚智慧共同干事”的思维转变。校长任职前后的工作,存在工作范围的不同,即从单一领域管理转变为学校综合治理,因此虽然他们具有专项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但要提升全面管理学校的经验和能力,就必须帮助其走出既有经验格局,树立全局意识。
新任校长还面临工作职责的不同。任职前,大多数校长的基本职责往往限定于某一特定领域,贡献主要由个人经验和行为决定,倾向于自我管理。校长则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为学校制订计划、明确愿景,并引领教师付诸实施。因此,在对中小学新任校长进行培训时,要紧贴教育所需、岗位所需、干部所需,统一组织、岗位、个人的需求,助推业务、问题、策略统一,通过专业讲座、岗位目标分析研讨等形式,深入夯实新任校长对岗位的内化理解。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新任校长所在的学段特点、学校情况,帮助其明确自身岗位的突出特点和今后的发力点。
三、深化责任驱动,利用培训有效精进管理实务
学校的运转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相互配合,校长即为此间的纽带和润滑剂。内部管理工作要求校长熟悉保障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并通过民主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规范各项标准、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学校稳定。
(一)完善学校运行的相关制度机制
初任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新任校长要对标学校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审计工作和信访工作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升管理规范化程度,依法依规履职。为此,要在对中小学新任校长的培训中融入对制度规范制定执行的深化理解、对标完善、因时调适、因地优化的学习引导。在培训中可以通过实践剖析、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新任校长从学校管理实务出发,本着规范合理、权责明晰的理念,自主设计本校的制度机制优化方案。过程中要引导新任校长转变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认知,从个人管理转化为民主管理,要关注“情”与“理”的平衡与转化,既要利用责任制度进行约束,也要利用思想情感进行陶冶和激励。在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中凸显学校制度建设力度、办学理念深度、学校管理温度。
(二)攻破学校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
主要矛盾往往决定着事物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要在培训中为新任校长搭建学会找到、分析和解决学校党务、财务、人事、审计等管理重难点问题的机会,破解阻碍学校高效运转的症结。在培训中首先要通过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提升新任校长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练就他们一双快速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的慧眼。其次,可以通过场景推演、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为新任校长提供梳理问题、解决思路、强化问题处理能力的情境,全方位提高其处理棘手问题的实践水平。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有针对性案例的筛选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发展主导,在参训后持续深化学校改进
对新任校长的培养不应只关注集中培训时期,在“后培训时期”还应持续观察、追踪新任校长的成长轨迹,引导其树立发展的眼光,持续不断进行学校办学理念、工作开展的调适与改进。
(一)立足学校现状,系统梳理办学和育人理念
办学和育人理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要倡导新任校长通过梳理学校发展历史、厘清学校发展现状,为后续的理念优化做好铺垫和衔接工作;要在深入学习研究、借鉴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创新、可行的办学理念,并进行专业、民主的论证,调动教师、家长、社会多方力量,集思广益,参与办学和育人理念塑造及践行过程,不折不扣地带头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以教育理念的实现推动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贡献。在针对新任校长的培训中,要注重提升正职干部的宏观政策把握能力、教育规划能力等,强化对学校办学规划和科学评价、引领学校文化育人发展等能力的训练。
(二)基于学校发展,围绕专题展开探究
立足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着眼学校的发展机遇与方向,展开专题性的探究和改进,科学规划学习未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鼓励新任校长组织并参与学术探讨,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维,使自身的管理理念、教育方式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新任校长要学会站在时代前沿,具备高瞻远瞩的领导风采,研究新问题、新举措,宣扬新思想、新观念,并在思想上、决策上影响教师与学生,使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风气,形成良好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在实施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时,应以校长专业标准为准绳,强化岗位履职规范、清晰组织机构职能,依法依规办学治校。鼓励新任正职干部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培训中还应坚持正确评价导向,建立健全干部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知识测验、主题交流、党性分析、论坛研讨等多种方式,全面考核干部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以及解决学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对新任校长的培训应着眼学校和校长发展的全局和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新任校长的政治素养、岗位理解、实务管理和学校改进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兆民.校长管理工作的实践探求[J].考试周刊,2017(42):187.
[2]韩民,孙远航,张国平.“四式升阶培训”:基于真实情境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2022(14):45-50.
[3]宋乃庆,肖林,郑智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回眸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33-39.
[4]袁玲俊.基于实践智慧共享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生态系统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01):34-37.
[5]张胜楠.管理团队的培训策略: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变革新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41-42.
[6]朱金龙,陈正.以“沉浸式”跟岗实践提升新任校长培训实效——由一次新任校长培训前调查想到的[J].教书育人,2021(17):5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