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教学策略论文

2

2025-07-02 17:27:2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创意手工课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工具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审美能力。

  摘要:创意手工课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工具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审美能力。本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以情境激发兴趣、合理选择手工课材料、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创造力、注重过程与反思、开展合作学习等策略,设计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意手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课堂教学


  美术创意手工课作为一种实用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通过手工制作能把内心的想法转化为现实作品,这个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成长。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以捕捉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策划模拟设计活动,鼓励学生设想自己是小设计师。在此活动中,教师可设定特定主题,如设计学校节日的海报或装饰,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艺术技巧来打造既有美感又符合主题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色彩搭配和布局等基本美术概念,还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可安排学生扮演艺术家,鼓励学生创作个性化的画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日常生活的普通物品,都能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绘画,学生得以表达情感,训练观察能力和表达技巧。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乐和网络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如教师播放知名画家的纪录片,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播放轻松的音乐,创设出有利于创作的轻松氛围。

  二、合理选择手工课材料


  在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中,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大的创作自由,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技巧,精心设计手工创作活动。鉴于创意手工课强调实践和创新,教师不应拘泥于特定的教学框架,而要善于利用各类资源,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手工制作作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手段,其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如剪纸、染纸、泥塑和布艺等都是常见的形式。在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自由构想,积极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拼接、裁剪等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这既节约了资源,又刺激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习惯。例如,旧日历纸、布料碎片、纸盒或落叶等,都能成为创作的素材。在开展“瓶盖花瓶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式提问:“你们在家里见过哪些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呢?”以此启发学生发现和利用这些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三、引导探究,培养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上,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引导者。教师应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允许学生自由表达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项目,可以是自然界的魅力景观,也可以是科幻故事的神奇天地,还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也会使学生在创作中更加专注和投入。


  例如,在“设计购物袋”的手工课中,教师应充分备课,提供多种样例。在教授基本制作技巧后,教师首先借助课件展示一系列风格独特的购物袋,并引导学生赏析。随后,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你们能设计出独特的购物袋吗?”学生随即利用卡纸进行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创意层出不穷,总共构思出十几种趣味横生的购物袋形状。此时,教师进一步询问学生:“有没有想过在购物袋上绘制环保图案或标语,提醒大家时刻爱护环境?或者设计机器人或小动物形象,让每个看到购物袋的孩子都心生欢喜?”这一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充满了个人的想法和特点。创作热情一旦被点燃,学生就能增强创造个性化作品的信心,从而避免简单模仿。


  四、注重过程,鼓励反思


  在小学的美术创意手工课中,教师的关键作用是要激发学生去探索、动手实践和创新。同时,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因人而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的重点应放在辅导和激励学生之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品的好坏。面对学生在创作时遇到的难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手法和材料,拓宽解决困难的思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展示和分享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描述创作的心路历程。这种经历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也能教会学生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创作时你面临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等问题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优点和待改进之处,从而在未来创作中持续进步。

  五、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既可推动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才能。在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中,教师可巧妙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联手完成手工创作。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合理组建多元化的小组。每个小组内应包含各有专长和兴趣各异的成员,以便大家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启发。重要的是,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利用自身优势为共同的目标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听取他人的看法,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意味着在讨论和做决定时,学生应学会倾听并接纳同伴的建议,而非固执己见。这样的合作学习将营造出积极的沟通环境,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教师可通过设定富有创意的挑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如引导学生制作环保主题的手工作品,这样既能展现学生的创意,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例如,在教授艺术课程“废物重塑”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采用探索式学习法执行以下任务:①搜寻日常生活中的可再利用废物,数量不限;②仔细研究这些废物的形态、色彩、纹理和质地,然后合作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学习,可以看到有的小组利用废弃的纸箱和易拉罐拼装成一艘豪华“大船”,有的小组则用碎布和毛线创造出平面的时尚女性形象,还有的小组利用废旧电池制作出一串串立体的鞭炮模型……再如,在“模拟电视”课程中,创作流程包括搜集素材、构思、制作和表演,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后续步骤将面临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内的学生热烈讨论如何制作电视、选择何种故事情节、如何绘制和演绎故事。学生的观点鲜明,课堂氛围活跃。小组内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制作电视,有人绘制引人入胜的故事,这种协作模式产生了较好的创作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正红.小学美术创意手工制作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2(8):166-167.


  [2]英梦琳.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9):174-175.


  [3]王海霞.探析小学低年级美术手工“创构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4):105-107.


  [4]郭锐.民间美术手工课“传统新用”的教学实验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30):116-118.


  [5]王立楠.创建高效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