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3

2025-07-02 17:35:0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新质生产力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影响,其次分析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最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新质生产力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影响,其次分析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最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提升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电子商务行业的持续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0引言


  2023年9月,习*平总*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驱动的新纪元。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还在电子商务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彻底重塑了行业的格局。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对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的要求显著提高,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职院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面临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紧迫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创新与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新质生产力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新质生产力以独特的开创性和引领性,对各领域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电子商务行业亦不例外。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形态的代表,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为核心驱动力,超出了传统生产力的范畴。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被多次提及并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度智能化、强数据驱动性和高度协同性等核心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生产决策和操作更为精准高效,降低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性,让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221c4cd3521a4fa807427a970213237.png

  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强势崛起将为电子商务行业的革新开拓崭新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在营销层面,智能化营销将成为主流趋势。个性化推荐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购物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其二,在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方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供应链更加精准、高效,有效降低了成本,推动了物流配送的智能化与高效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透明度和用户的满意度。其三,在客户服务方面,智能客服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客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议,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系列的革新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电商人才的高职院校,势必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


  2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新质生产力深刻地重塑着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于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课程体系构建:滞后与前瞻性的双重挑战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涵盖电子商务基础与核心知识,但面对新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课程局限性凸显。一方面,课程的内容更新滞后,尤其是在数字营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覆盖不足,难以满足新兴知识需求,学生若不及时掌握,将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规划,对数据分析、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高,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1。因此,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亟须优化调整,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电商人才的需求。


  2.2教学方法革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障碍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其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操作[2-3]。然而,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极具实践性的专业领域,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其二,教学方法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并且严重缺乏创新元素,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只是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2.3师资队伍建设:知识更新与实战经验的双重需求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部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面临知识老化、实战经验匮乏的困境。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对当下电子商务新技术的掌握和行业动态的深入了解。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领域的技术和模式不断更新,若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将无法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指导。另一方面,实战经验匮乏使得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结合项目化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2.4实践教学环节:设施落后与合作深化的双重困境


  实践教学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设施落后、校企合作不深等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学设施与日常训练平台更新速度难以跟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电子商务行业对实践教学设施和平台的要求提高,若不及时更新,将限制对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数量有待增加且质量有待提升,合作内容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足。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部分实践基地,但数量有限,且合作内容不深入,学生可选择的岗位不多,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


  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3.1课程体系优化: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前瞻性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亟须与时代发展进程保持同步,积极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期更好地适应并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首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大力加速课程内容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在数字营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鉴于这些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唯有及时将最新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方能有效满足对新兴知识的迫切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设计环节,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需求紧密相连。


  最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建立定期的课程内容评估机制,广泛收集并吸纳各方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同时,切实加强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规划,重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3.2教学方法创新:强化实践导向,激发主动性


  为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需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变革。


  一方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要强化实践导向的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变革着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项目驱动的教学体系,将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直接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项目规划、执行与评估的完整流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积极探索并采纳创新性的教育技术,如VR技术,以营造高度仿真的电子商务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沉浸式体验电子商务的运作细节,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有效增加学习的深度并拓展学习广度。

c979491544ce1b47f6d2502dcfa5275.png

  3.3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知识迭代,深化实战经历积淀


  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师队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演进,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与实战经验积累成为亟待重视的议题。首先,应激励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及国际交流,确保其能够紧跟行业动态,掌握前沿技术与理论。为此,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参加高质量培训与学术会议,使其通过与业界同仁的深度对话与合作,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其次,倡导并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定期的企业实践机会,使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洞察业务流程,掌握先进技术应用方法,进而反哺课堂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4]。最后,引进行业内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通过专题讲座、项目指导等形式,将实战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5。


  3.4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升级设施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其质量与成效直接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强化实践教学、升级教学设施与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成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


  首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构建符合当前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的现代化实践教学环境。这包括定期评估并更新实践教学设备,引入最新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以满足学生对新技术探索与实践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一是将以产教融合的实战赛道为主的专业竞赛作为依托,课赛融合作为校内主线,产教融合创业落地作为校外主线,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6。二是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其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习机会,促使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深度参与电商平台的运营及管理,亲身感受电商运营的完整流程,切实掌握专业实用的技能与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最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实践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结束语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传统经济与新兴技术连接的桥梁,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审视部分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不得不正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与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脱节,难以全面涵盖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较为保守,对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不够充分;师资力量薄弱,尤其缺乏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深入,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问题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为顺应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强化这4个方面着手,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丽,王占峰.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4(19):195-198.


  [2]迟耀丹,杨佳,王超.“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途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18-21,62.


  [3]张伟秋.数学建模融入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2024(8):46-49.


  [4]何子钦,殷锋社,贾应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培养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3(8):99-101.


  [5]刘记红.信息化赋能养老专业校企合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才智,2024(22):161-164.


  [6]许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博雅模式创新实践: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经济师,2024(8):183-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