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论文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论文

2

2025-07-02 15:31: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围绕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展开探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开展生活实践教学、布置生活化作业等,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应用生活化教学增添语文课堂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围绕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展开探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开展生活实践教学、布置生活化作业等,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学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环境和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的气息,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实用性。教师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将语文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


  以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回忆自己在秋天遇到的雨景,并尝试用语言或绘画进行描述和表达。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和感受,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将课文中的描写与自己的经历相对比。学生会发现课文中的描写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更加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选择描写秋天的雨?”“在你的经历中,秋天的雨给你带来了哪些特别的感受?”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通过将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同时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664172426105e1c75acc22d8d5bdc08.png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和学习,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秋日的水泥道路的情境,并准备一些黄色的枫叶作为道具。教师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走在水泥道上的行人和旁观者,模拟行人在铺满金色巴掌大的枫叶的水泥道上漫步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秋日美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如何描述这条道路给你的印象?”借助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还能够锻炼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如秋日的落叶、早晨的露水等,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上,教师采取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一教学方法还契合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中的广告语、新闻报道、人们的日常对话等,都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知识和精妙的表达技巧,教师有责任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各种语文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日常语文教学中。引入这些生活元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及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课前收集与海上日出相关的话语,如旅游宣传广告“迎接第一缕阳光,感受海的温暖”,帮助学生感受日出的美丽与震撼,并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新闻报道中描述日出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体会不同文体对同一景象的多样化表达。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上日出》中描绘的场景,还能够在实际语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与鉴赏能力。


  四、开展生活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837fd1377198fb1911439c131d674be.png

  以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亲手捕捉、观察并记录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和讨论,如“这种昆虫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你觉得这些昆虫和人类有什么关联?”学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昆虫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回到教室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写一篇关于昆虫的短文或者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表达技巧,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在作业设计中体现生活化的原则,通过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生活化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家乡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回顾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描写技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条宣传家乡的广告语,要求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创新思维,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这种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作业任务,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生活化作业,如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其语文应用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生活元素与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结合,能够将知识变得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便于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静.运用生活化手段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J].天津教育,2024(11):43-45.


  [2]李敦勇.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天津教育,2024(10):144-146.


  [3]汤娟.以生活之音,谱写作之曲—基于生活化视角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教育界,2024(9):77-79.


  [4]孙艳倩,于环.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家长,2024(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