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2025-06-30 11:18:1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深入影响催生了多种创新教学方式,其中智慧课堂成为突破传统教学限制的典范。智慧课堂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从智慧课堂的视角出发,探讨其概念与实施特点,并结合实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进行互动教学,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深入影响催生了多种创新教学方式,其中智慧课堂成为突破传统教学限制的典范。智慧课堂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从智慧课堂的视角出发,探讨其概念与实施特点,并结合实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进行互动教学,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从知识层面来看,数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从能力层面来说,数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了判断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将智慧课堂的互动教学引入数学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构建智慧课堂将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顺利落地。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随着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小学教学在模式、思路和方法上发生了显著变革。传统课堂中,小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然而,在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全面发展,小学教学开始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旨在构建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实现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并通过良好的沟通互动产生教学共振,从而帮助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协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二、智慧课堂及其教学特点
在互联网与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课堂已经构成了一个包含系统、人员和活动等要素的现代化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智慧课堂旨在特定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利用有趣的学科资源刺激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发智力。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彻底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个性化且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智力全面发展。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将智慧课堂融合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后,课堂的灵活性被最大程度挖掘,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和束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习惯进行全方位学习,主体地位被重视。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堂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秋天落叶的画面,以学生熟悉的画面,提升其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问题,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开展探究。同时小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仍处于发育阶段,逻辑思维较差,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设计一些趣味度较高的故事及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二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数学的应用性较强,知识点比较抽象,只靠“读死书、记死规律”是无法掌握数学的本质的,学生需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融合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通常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授”过程,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处于监察者和引导者的地位,通过适当的引导督促学生养成适合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增加学生理解数学的速率。另外,智慧课堂下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倡导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有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和活动,给予学生更加全面、专业的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是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实际上,任何学科的知识点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趣味,数学教学亦是如此。但受应试机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与学习较多知识,若每个知识点都尽可能地挖掘趣味,将无法完成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智慧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知识点,激发自身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究热情。同时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教师可以应用这点导入生活化教学实例,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深化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
三、智慧课堂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将学校内学习的知识都忘记,则剩下的只有教育。其中所指的剩下的内容就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自主学习、表达、分析以及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智慧课堂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这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学生学习的平台已经从之前的黑板到电子白板、书本拓展到平板,整个教学资源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为实际开展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资源比较丰富,促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更加准确,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个性化辅导。
从某种角度来讲,智慧课堂并不是单纯教学技术方面的创新,更是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转变。因为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授,而是能够实现多维交互的互动教学。在当前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明确强调了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去分析,促使学生以及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补充与延伸,分享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优化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团队意识。
四、应用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而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有待优化的问题,包括了互动形式单一或者互动对象单一等问题。基于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将智慧课堂作为主要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它对课堂交互式学习顺利开展有积极影响。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促使课堂中的知识点互动性显著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深入观察与分析。在互动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之外,还包括了教师、学生与教材或者多媒体之间的互动,保证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彰显学生主体位置,在轻松且愉悦的氛围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将以两个教学实例对应用智慧课堂开展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
案例一:互动式智慧课堂之“初步认识分数”教学实践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1)明确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写分数。(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分数的含义。(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分数与生活间的联系。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在导学阶段加入智慧课堂,让学生感知分数的含义。教师:“小红和小绿两个人去公园玩,中午两个人都有一点饿,小红带了一些苹果和水,小绿带了一些棒棒糖,大家可以帮他们分一分,保证他们吃到的食物一样多。”(这时多媒体设备需要展示苹果、水、棒棒糖的数量,与学生切近的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把东西均匀分成很多分,这种做法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学生:“平均分。”教师:“那么现在教师有一个月饼,想要把它分为小红和小绿应该怎么分呢?”学生:“他们两个可以一人一半!”教师:“太棒了,孩子们,那么怎样表示每个人获得了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下分数!”(打开PPT,引出介绍分数的PPT)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认识分数:把一个月饼分成一半,每半个月饼代表这个月饼的1/2(点击PPT打开动态的月饼分割图)。然后教师要教授学生分数的读写:领读1/2和练习书写1/2,以及每个部分代表的名称及含义。“1”为分数的分子,“2”为分数的分母,只有平均分才能够用1/2表示。为了深化学生对1/2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活动,如拿出一张正方形,让学生找出其1/2区域,通过实践发现,有4种折法可以将正方形一分为二,学生在合作学习及交流后明确了每种折法都是正方形的1/2。为了深化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折出多种图案并进行涂色,由其他学生进行评定,感受分数的起源。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如好学、好玩、好动等设计了趣味性、动手能力较强的智慧课堂,激活小学生对分数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折纸理解了分数的函数,在动手中了解抽象的分数知识,实践后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案例二:互动式智慧课堂之“烙饼问题”教学实践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1)明确优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锻炼解决问题找最优化的意识。(2)通过观察、操作等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3)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与数学间的联系。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与煮鸡蛋类似的问题,一个鸡蛋需要煮6分钟才能熟,同时煮6个鸡蛋需要多少分钟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学生1:6乘以6应该需要煮36分钟。学生2:放在一起的话只需要煮6分钟就可以。教师:“同学们非常棒,我们可以一起煮6个鸡蛋,煮6分钟即可煮熟,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有许许多多,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烙饼问题。”(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烙饼问题)教师:“我们可以看到,问题中有如下信息:单次最多可以烙2张饼,每个饼面需要烙3分钟,饼的两面都要烙,一共需要烙3张饼。那么我们每次烙1张饼可不可以呢?”学生:“最多烙2张,就是1张或2张都可以,所以可以烙1张饼。”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烙3张饼需要多长时间?”这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教学用具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随机选取几组学生分别进行汇报演讲,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束后,教师需要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烙饼的动画,找寻烙3张饼最省时的方法。通过动手探究及合作学习的引导,学生可以知道烙3张饼最佳的时间需要9分钟。以此类推,当解决完3张饼的问题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烙4张饼需要的最少的时间。教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烙3张饼的计算方式,我们来思考一下,烙4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可以把4张饼分成两次烙,每烙2张饼需要6分钟,4张最少需要12分钟。”教师:“烙5张饼、6张饼、7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呢?”通过多次的探究讨论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总结烙饼的规律,在探究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通过了解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动手操作活动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的身份存在,强化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学问题由简单入手,难度循序渐进,学生可以在对比中感悟问题的规律。以煮鸡蛋为切入点导入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新知识的引入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逐步对烙饼张数及时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了数学模型,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宽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从整体来看,本案例的教学思路明确,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较多,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间的有机关系,爱上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真真正正可以做学习的主导者,突出智慧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数学作为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来说学好它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为教学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提高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翠,林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64.
[2]王春霞.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环境中的教学互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26.
[3]岳莹.基于智慧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教学案例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6(z1):71-73.
[4]刘邦奇,李新义,袁婷婷等.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86-92.
[5]刘扑英.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