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探究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探究论文

1

2025-06-30 10:45:1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探讨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发现以往教学中存在问题:阅读时间不足,阅读方法活动少,阅读拓展匮乏,阅读评价低效。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教学策略:确保学生阅读时间,指导阅读方法,组织多样阅读活动,推荐相关阅读资源,科学实施阅读评价。实践证明,这些策略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探讨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发现以往教学中存在问题:阅读时间不足,阅读方法活动少,阅读拓展匮乏,阅读评价低效。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教学策略:确保学生阅读时间,指导阅读方法,组织多样阅读活动,推荐相关阅读资源,科学实施阅读评价。实践证明,这些策略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课程理念: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倡导少做题、多阅读、爱阅读、读佳作、读全书。新时代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调查、观察、询问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基于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指导科学阅读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针对阅读问题进行探究阅读,积累经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应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积极探究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更好地推动学生阅读整本书。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相对不足

  在过往,教师实施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出现的首要问题是阅读时间相对不足,学生往往只能运用有限的课后时间进行阅读,并且主要依靠学生自觉阅读,课堂专题阅读时间较少。在此背景下,也就无法创设快乐阅读与相互分享的氛围,小学生很难参与交流与探究中。比如,部编版中高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学期都包含“快乐读书吧”的主题,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部分也会包含相关阅读资源,如果学生阅读时间相对不足,也就难以阅读这些课外读物,不能增加知识储备。

  (二)阅读方法活动较少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要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整本书阅读。然而,教师对于阅读方法的教学不够重视,较少指导小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自己摸索阅读方法,致使阅读效率较低,阅读的效果不佳。不仅如此,教师组织的阅读主题活动通常较少。比如,新版教材五下中有个主题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古典名著篇幅较长,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如果不能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就会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如果缺乏多样的阅读活动,就会导致学生无处分享心得,无法取长补短。

  (三)阅读拓展相对匮乏

  阅读拓展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题阅读过程中,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推荐相关阅读资源。但是,以往教师推荐的阅读资源内容较少,类型不够多样,无法有效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经验。同时,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佳,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展示平台。比如部编版五上有个阅读主题是“从前有座山”,是让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疑问,如果教师对此关注不够,拓展资源相对匮乏,也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其中内容,造成阅读效果不佳。

  (四)阅读评价缺乏效果

  阅读评价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的阅读评价不够有效,教师多是根据学生最终的阅读结果进行单一评价,无法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与激励等诸多价值。教师实施的评价多是定性评价,无法针对性引导学生反思与改进。比如针对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笑与泪,经历与成长”主题的阅读,当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后,教师多是根据学生读书笔记进行评价,根据自身感觉实施评价,缺少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等要素,无法科学指导学生。

image.png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保证学生阅读时间,选择合适阅读内容

  根据新课标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好地实施整本书阅读相关教学,教师先要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教师应当将课内时间、课外时间、个人时间融合起来,通过开设阅读专题课程,在课后服务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布置在家阅读任务等,将学生自由阅读与教师指导阅读有机进行融合,以此保障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阅读。

  在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方面,教师先要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以及规划阅读的时间。比如,根据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3—4年级主要是阅读表现英雄典范事迹、儿童文学名著、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类型的图书,如我国的《小英雄雨来》《中国民间故事》《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国外的《童年》《爱的教育》;5—6年级主要是阅读反映革命传统、文学、科普、科幻等相关的书籍,比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在阅读时间方面,教师可以先根据“快乐读书吧”的主题,在阅读专题课程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布置基础阅读任务,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阅读的时间,如利用课后服务、放学之后的时间阅读,每天阅读5—10页。教师通过做好这些方面的指导,能够为具体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自由阅读氛围,引导及时交流分享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图书和数字资源来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这包括使用多媒体工具、智慧平板和交互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营造和谐的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及时交流和分享他们的阅读收获。

  在各组学生参与阅读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可以被推广给更多的学生,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对于一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不应反对他们的观点,而是应当保护和支持他们的想法。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素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都是中外的神话传说故事,单元后的一个阅读主题是“很久很久以前”,能够从主题确定这与神话传说故事有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神话故事,如《神农尝百草》《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共工怒撞不周山》等,创设自由阅读氛围。如先播放这些神话故事的动画,吸引学生目光,引发学生深思与探讨,让学生回顾过往知识与经验,引领学生参与自主阅读。当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引领学生相互分享阅读收获,如根据《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各组学生相互讲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学生参与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还会发现一些学生总结了阅读神话故事的经验:先快速阅读,找出起因、主要经过、结果,把握基本逻辑后再仔细阅读。教师将这类经验推广给其他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有的学生还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如:《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西游记》中的人物对不上号。教师要支持学生深入对比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深入研究。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整体阅读效果

  小学生的阅读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参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总体而言阅读效率较低。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科学多元地阅读,包括初步浏览、略读、精读等。快速通读对于阅读整本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读整本书,可以更快了解图书主要内容,认识整体与局部、局部和局部之间的关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前认真观察封面,阅读序言或者前言,阅读目录等,根据目录选择感兴趣的篇目阅读,再从头到尾阅读。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苏联作家米·伊林创作的版本和中国的版本。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电子课件,展现这本书的封面图,以此提出问题:从封面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知道洗衣机为什么能烘干衣物吗?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观赏书籍封面,促进自主阅读。当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看前言和目录,熟悉这本书主要内容,根据目录了解整本书结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略读,熟悉本书内容结构和写作风格。在略读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头到尾精读,需要用特殊符号标记重点、疑点内容,针对部分内容写批注,做好读书笔记。教师通过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提高整体阅读效果。

  (四)组织多样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体验

  经过上述部分的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为了更好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促进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教师还要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桌共读整本书、古诗词朗诵会、故事会、故事表演艺术节等。通过组织类型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创造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image.png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结合“从前有座山”这个阅读的主题,教师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专题阅读时间、课后服务阅读时间、放学之后时间等,运用所学的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熟悉其中的民间故事,如田螺姑娘、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等。完成基础阅读后,教师要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故事会和故事表演艺术节等。在故事会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讲民间故事,然后推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上台讲故事,要求运用不同语气,配合神态、动作等,生动地讲故事。这样组织多样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阅读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推荐相关阅读资源,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教师还要根据各类阅读活动的主题与要求,科学推荐和运用与之相关阅读资源,包括一些拓展阅读的书籍,图文与音视频的解说资料,微视频、音频的作品等。教师通过将这些资源引入到课堂上,或者推送到班级群、智慧平台上,或者指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参与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丰富,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增加知识文化储备。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师选择“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主题,根据第二单元,所选的课文来自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四大名著,也为了更好组织与实施多元的阅读活动,根据高年级阅读认知能力,教师要引入一些名家点评四大名著的阅读资料,如《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等。教师还要引入与四大名著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如《百家讲坛》节目的《刘心武解密红楼梦》《大话西游》《玄奘西游记》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名著中不同故事,利用搜索引擎自主搜索资料,如根据“火烧赤壁”的故事,上网搜索历史中真实的赤壁大战,与《三国演义》进行对比,思考存在不同的原因。这样的阅读模式对拓宽学生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六)考查阅读的全过程,编制完善评价量表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观察学生和小组的表现,运用纸笔或者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记录,更好记录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在观察中,教师也可以明确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等。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出示题目,评测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等。如根据部编版六下“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创设类似检测题: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都制作了哪些工具?他是如何饲养羊的?他是如何制作陶罐的?

  教师要根据以上对阅读过程的记录,对阅读结果的考查等要素,编制包含各类信息的评价量表。在评价量表中,总体分为阅读预备、阅读流程、阅读成果三大部分,评价要素分成阅读态度、阅读情况、阅读结果三个部分,而分值占比为2∶5∶3,阅读态度主要看批注、读书笔记完成情况,阅读过程主要是记录的课堂阅读和课后服务阅读,阅读结果主要看检测题得分等。

  综合以上分析,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成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这种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立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分析[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4):55-56.

  [2]周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2):37-39.

  [3]兰润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书籍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5):156-158.

  [4]骆可青.“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