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2025-06-30 10:39:3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核心素养倡导理念之一是单元整体教学,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应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结合单元的主题合理地设计教学情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量。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从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及活动这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核心素养倡导理念之一是单元整体教学,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应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结合单元的主题合理地设计教学情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量。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从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及活动这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风向标,为此也需重新诠释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改善传统碎片化的课时教学,创新数学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主题,如图形的认识、数的运算等。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框架下强化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使学生在每个单元都能结合主题内容来学习知识,既是对每个单元知识的结构化梳理,又能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思考数学知识,转变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构建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好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等。
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数学单元的特点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将数学知识联结成网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有效地提高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将一个单元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科学性备课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数学课程的板块结构进行的。这种板块化的构建方式,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复习这三个阶段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控制。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梳理出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规划和控制,以及对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清晰把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量。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了解学情,照本宣科
教师对具体学情不了解,没有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单元整体教学是结合整个单元知识来进行教学,在现阶段的新课改大背景下,虽然教师会有意识地去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但由于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了解不透彻,故难以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以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延伸。多数教师就循规蹈矩地照本宣科,甚至出现部分年轻教师主次不分,使学生课堂期待低于预期,跟不上教师节奏,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
(二)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兴趣不足
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需要细致耐心地思考才能完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科学引导,未能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环节设计缺乏趣味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信心不足。还有部分老师在教学时,对数学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没有领会,忽视单元主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脱离问题情境,简单机械地对数学知识重复训练,实行题海战术,甚至以做题量多少来评价学生,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降低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兴趣,影响了单元整体化教学的开展。
(三)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不完善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理念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层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定位依然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很多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过于死板僵化,学生并没有从主观需求出发去学习数学知识,未能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感到枯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疏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概括,导致教学设计未能达到预期,违背了学习数学的规律,甚至影响了常规的教学秩序。还有部分教师在单元教学中把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乏味没有价值。
(四)单元复习课内容不合理,目标不明确
传统单元复习课教师重在梳理和归纳总结,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忽视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按部就班地复习和归纳,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和拓展空间,单元复习课教学目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违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衷。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旨在结合小学数学单元的主题,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以及发展,引导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探究以及学习为主,从基础的数学概念开始进行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能够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结合单元主题内容来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使数学知识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明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经过专家的科学设计,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编写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材的作用,重视对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借助数学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提炼教学重点,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
四、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一)了解基础学情,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单元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老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谈心或者试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学情,深度设计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层次,促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成长。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之所以按单元进行分类与划分,是因为知识点之间有着同质性的体系结构,每一个例题具有连贯性,遵循相应的科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应根据每个单元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图形来设置教学重难点,反复斟酌每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性问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系统化、连续化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感知、体会、对比图形概念。让当下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数学教学的整体性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实施“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通过教研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本单元核心主题是空间观念,教师再围绕空间观念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切忌空洞乏味,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然后理清单元整体内容脉络,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空间观念来联系平面图形特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丰富几何图形学习经验。学生能做到画图、拼图,活学活用教具,转变不同平面图形。
(二)挖掘课堂特色,提升趣味性
借助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每个数学单元的特色,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应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数学教学的探索创新,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因此,老师应结合每个单元的特色,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学情,整体把控小学教材,开展深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
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教学为例,此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三角形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空间观念,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个单元是后续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在这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因为,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很强,前面知识点没有学习好,后面的知识学习就难上加难。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掌握学生基础学情和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必不可少,创建新颖的具有趣味的单元教学情境,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教研培训,拓展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经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教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体现在实践运用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围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效率。
比如在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或教研活动计划中,就可以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以年级教研组或骨干教师等为单位,定期开展一次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评估,选定同一单元知识内容,采取教研汇报+例子展示+专家点评+自我反思的形式,不同团队共同合作研究,集思广益,从教材的横向、纵向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让数学教师全员参与。采取沉浸式教学研讨,帮助教师将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付诸实践,再通过课后头脑风暴进行集体反思,结合专家的专业分析点评,寻求最佳单元设计方案,选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互相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四)巧用科学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单元整体教学
巧用科学信息技术、教研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使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性以及主题性更加明确,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数学教学,彰显出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探究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结合,如网课复习思维导图的培训、数据课程制作的教学等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大数据、互联网融入小学课程设计,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从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向着提高课堂效率方向前进,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类型的几何问题的解题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梳理和总结,构建思维导图,课后再结合绘图思路边讲边录制成小视频上传到班级学生家长群,然后让全班家长、同学互相学习评价,选出最佳的作品进行表彰,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单元知识的学习方法。此外,借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还能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场景的再现。如“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复习课,就可运用几何画板呈现梯形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移动梯形的端点变化图形,让学生观看图形变化过程中,思考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柱和圆锥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综上,在核心素养及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小学数学单元内容,合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核心概念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意识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能将单元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因此,老师应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科学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灵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50-55.
[2]梁兴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62-263.
[3]朱俊华,刘晋扬.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0(14):38-43.
[4]杨芳.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23(23):36-38+42.
[5]陈国权,朱国平.核心概念统摄单元整体教学—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1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