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润品:乐正少年成长的实践路径论文

2025-06-25 16:27:0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品格提升工程的核心在于如何利用学校的独特文化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课程,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良好的品格。本文详细描述了“乐正少年的大成行动”这一品格提升项目。该项目紧密结合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成功实现了儿童德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实践模式。这不仅为学校的改革提供了方向,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目标是将学科教育和品德培养有效结合,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摘要]品格提升工程的核心在于如何利用学校的独特文化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课程,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良好的品格。本文详细描述了“乐正少年的大成行动”这一品格提升项目。该项目紧密结合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成功实现了儿童德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实践模式。这不仅为学校的改革提供了方向,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目标是将学科教育和品德培养有效结合,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关键词]翰墨润品品格提升工程学科育人
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要以书法等艺术载体,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提升文化艺术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此,我校聚焦现实问题,启动并实施了“翰墨润品:乐正少年的大成行动”品格提升工程。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文脉厚重、充满书香墨韵文化气息的城东新区街道小学。学校秉承“乐学正行”的校训,坚持“培养有中华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先后被评为“中国书法特色学校”“中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学校希望以书法为载体,以“墨香”作为校园文化的底色,挖掘传统精髓,培植丰厚的人文底蕴,从而达到以书励志、以书立品、以书正行、以书育人的目的。儿童通过临浩然正气的经典作品,摹浩然正气之伟岸人格,不仅是笔在书写,更是行动在书写成长史。儿童用书法临帖的范式—入格、正格、升格,达到“润我”即润泽人生,“我润”即润泽家国,不断提升自我修为和自我作为,用精神、能力、作为书写在中华大地上。
一、育人目标
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为主线,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在榜样激励、亲历体验、同伴互学中培养提升儿童“毅”(坚毅勤勉——自我内驱力)、“信”(自信诚信—社会认同力)、“爱”(友爱仁爱—团体协作力)的核心品格,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养有中华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有新庄特质的“乐正”少年(见图1)。
二、实践路径
基于各个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及品德形成规律,学校依托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开发墨润课程,打造文化环境,开展体验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育人体系。通过确定纵向递进式的教育目标、横向互动式的教育途径,使得整个学校的德育价值、德育功能最大化。
我校从“主题学习场馆、校园生活空间和校外特色资源”三大领域入手,构建“全息式”翰墨文化体验的物型课程成长空间。无论是长程的课程体系还是短期的实践探索,我们都以“儿童视角,全面成长”为理念设计儿童学习与活动样态,通过翰墨润品课程创享行动及墨舞飞扬嘉年华行动等活动路径,探索促进儿童品格提升的活动范式,丰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磨炼了“毅、信、爱”核心品格,让儿童以阳光的姿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彰显人格魅力(见图2)。
三、书式生活,墨韵流香场景的自主建构
所有环境元素都反映了内心的声音。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笔者带领团队成员采取了一系列的研究手段,如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这些研究方式帮助学校从多个角度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紧扣“墨韵流香”文化主题,以“看见儿童”为主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围绕一园—墨润童心园、一区—墨彩联动区、一空间—墨色e空间,共同建构适切儿童成长的空间。
(一)墨润童心园:从绿皮火车式的房间走向资源集成态的空间
孩子们就是环境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他们用小主人的行动派打开场馆学习的N种方式。“一石一台两长廊,举手可学书;一轩一墙两展览,移步皆墨香”。一是在孩子们流连处设计临池十八缸、文房体验区,摆放笔、墨、纸、砚,便于学生随时练笔,动手实践切身体验。二是布置芳翰留影墙、逸品展示台,例如,我们利用学校教学楼内的空间,如走廊和楼梯间,将学生的书法作品作为装饰。此外,学校还创建了一个名为“云章集学习窗”的平台,该平台展示了书法的历史、著名书法家的故事以及各种书法风格的代表作。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书法文化,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学校的目标是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环境,这个环境不仅具有整体的古典氛围,而且在细节上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书法的乐趣,同时也在传播和弘扬书法文化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
(二)墨彩联动区:从课堂任务式的土壤转向墨园探究式的景观
“学校—家庭—社区”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大家从完成课堂任务的单一属性跳出,转向在三位一体的空间中实践、研究,如同在墨园中徜徉,对儿童和成年人都是创造性的活动。学校利用周边特有的资源,包括新庄文杏园、澄渎广场、东氿广场百氿石等校外实践基地,不断拓展和丰富“墨香文化”的内涵,构筑“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儿童体验空间网络。孩子们到吴冠中纪念馆去参观体验,感受家乡书画家的风采;去澄渎广场徒步、野营、暴走,开展四季主题学习课程;到茭渎老街感受宜兴古街的风格,了解家乡历史,进而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学校有近一千名孩子的家庭资源,每一个家庭都蕴含着丰富的品格养成教育资源,通过“主题研究、参观寻访、动手操作、实践体验、亲子合作”等方式开展基地活动,使周边的资源和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儿童品格发展的重要场域。
(三)墨色e空间:从单纯展示的风景带成为万物关联的生态林
学校网站中设置“兰亭书法”“童心墨迹”“墨韵流香”等专栏,形成丰富的e空间资源库。“兰亭书法”主要介绍名家名帖书艺,指导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童心墨迹”主要上传学生开展的相关活动,让家长第一时间看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墨韵流香”则将精心制作的“墨润”微课程视频公开发布,为孩子学习书法提供多元的方式。学校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设立“翰墨飘香”专栏,定期推出“校园墨宝”介绍,让孩子在展示交流、互相欣赏中提升自信,涵育品格。
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空间串成了浸润式、立体化的书法学习物型课程群——新小书法学院,它是学习的境,实践的场,体验的坊,创造的器,把书法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融入孩子品格孕育的场域。孩子们参与构建学习场馆的同时,在每一类学习场所也都以小主人的方式打开不同的学习实践范式,进入相应的活动流程。学生走进新小书法学院,从“获得护照—明确目标—选择问题—确定内容—选择材料—尝试创造—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改进提升—完成成果—评价反馈”的活动流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这一普适性的流程适用于每一个体验学习的对象。
在新小,不是学校里有一个体验场馆,而是每个体验场馆中都有一所孩子们的学校!
四、百种经历:翰墨润品课程的创享行动
(一)墨色课程:以书培根,每一位孩子都有一手好“字”
墨色课程的教学宗旨是通过一系列实操练习来帮助孩子们提升他们的书法技能,并以此为基础,我们引入了许多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的元素,如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以及基础知识。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不仅能熟练掌握硬笔和毛笔书法技巧,还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此外,他们还将体验到汉字和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汉字和书法学习的热爱。最后,这种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修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和文化素养。
(二)墨彩课程:以书润心,每一位孩子都有一个优“质”
结合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儿童在做中学、研中学,亲身体验和实践。用100种经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学校“立德树人”的渠道和视野,播下一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每一次创享行动都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提升人格修养,让学生参与课程建构、学习、评价,成为快乐的学习者和阳光的行动者。
(三)墨润课程:以书铸魂,每一位孩子都有一份高“志”
通过书法艺术的熏陶,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追求智慧的热情,并塑造出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生活方式,不仅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也重视本地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深入挖掘书法艺术中的四大元素—笔墨纸砚,以及它们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联系,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素材。学校鼓励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研究,让他们亲自体验和实践,以满足那些对书法艺术和地方文化有着特殊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推动孩子的多元智能发展,同时也激励他们勇敢地去探索和创新,从而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五、造梦工厂:品格内化实践的嘉年华
(一)雅仪集:践行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学校将“八礼四仪”教育与书法特色活动有机融合。在“校园书法艺术节”活动中,举办各种书法活动,引导孩子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点一滴学做人。
(二)魅力秀:展示别有洞天的精彩
为鼓励儿童发挥自身潜力,学校为怀有梦想的新小学子搭建平台——设置私人定制舞台,举办“墨宝”魅力秀,更好地展现自我,建立自信。“个人书法展”“我的第一本书”“劳动日记分享”……每一个时刻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剧本,每一次都是一场真实的成长。同时,引领更多的同学去欣赏传统文化,从而懂得美,欣赏美,传递美,创造美。
(三)志愿台:开启妙不可言的成长
“墨飞花”志愿服务团队致力打造墨香文化,“写春联送祝福”也成了每年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小书法家们的作品每年被作为礼物送给新庄在外乡贤。每年寒假,“墨飞花”教师志愿者和学校“太湖少年书法院”的小院士们挥毫泼墨,为当地群众精心书写一副副春联。新庄社区、文化广场……处处留下了“小院士们”奋笔疾书的身影。此外小院士们走入乡村,为洁净乡镇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让边墙变画廊,让村落处处展示文化的魅力。
总之,“墨韵流香”的场景建构为儿童体验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翰墨润品”的体验课程开发为儿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媒介,“墨舞飞扬”的儿童体验活动设计为儿童基本品格的养成提供了活性土壤。
六、思考与展望:永远在路上
项目实践两年来,我们始终行走在边实践边反思的道路上。回望过去,我们始终坚守“墨香育人”的办学理念,始终遵循“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原则,始终秉持依托课程让项目落地的行走姿态。
展望未来,学校努力通过品格工程建设,培养一批知识积淀丰富、精神品质鲜明、家国情怀充盈的“快乐学习者和阳光行动者”,锻造一支翰墨润品的育人团队,在提升品格的同时,引领孩子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筑梦未来”,开启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燕.闵欣.“双减”背景下学校书法教育课程再建构[J].江苏教育,2022(7):13-18.
[2]万莺燕.周海娣.探寻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进阶逻辑[J].江苏教育研究,2021(3):2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