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025-06-24 17:39:2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它不仅将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还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摘要]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它不仅将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还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流程、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显著的优化。智慧课堂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各种智能学习工具。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的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通过精准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由“教书”向“育人”转变,从以学科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本。《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想让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与新的课程以及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相匹配,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将智慧课堂教学引进到适当的环境中去。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过渡到信息化模式,积极推动教育改革,让教育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之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精确教学的效果
美国学者奥登堡·林斯列(Ogden Lindsley)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精准教学”,它建立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依赖于标准变速图表上显示的持续性自我监控表现频率的变化而做出的教育决策。在传统精确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铅笔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基于人工的分析制定教学的方案和思路。但受限于行为主义理论的限制、数据采集过程的烦琐和数据分析耗时长等原因,让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比较缓慢。随着教育信息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精准教学重新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所构建的以数据技术为支撑的“以测辅学”模式,就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准教学方法。该方法在系统地收集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之后,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生成个性化的诊断报告,以达到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见图1)。
二、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一)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尚未被纳入高考的范畴中,而仅是被当作合格性考核教育学习阶段中的一个辅助学科。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不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也不够深入。此外,由于高中的课程设置,许多学校都降低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数量,信息技术教师在该课程上的教学操作空间有限,难以在课堂上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整体重视程度不足。
(二)师资不足且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高中学校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信息技术课程往往都是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最基本的。因为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不够重视,缺少对其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还在使用着传统的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的方式。这些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
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却未能同步跟进。当前的教学材料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发展的需求,与实际生活脱节,使学生难以有效学习。特别是在软件系统频繁更新的情况下,许多教师难以跟上变化的节奏,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知识。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储备陈旧,也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改革不只是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还必须及时地更新教材内容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智慧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协作
“智慧课堂”将大量的课内、课外教材进行有机的结合,还为每一门课程量身订做了一套高质量的电子教材,以便于教师的备课、讲课。同时,将“大数据”与“互联网+”的设计思想相结合,使教师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智慧课堂”系统,将课件、音像资料、微课程等第三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另外,还能对“智慧课堂”中的资源进行二次处理,产生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并通过云平台进行发布与共享,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二)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智能平板电脑、App以及智慧课堂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更智能、更丰富的互动,双方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与互动,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得到了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兴趣标记和数据挖掘等手段,预先了解学生的潜在学习需要。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推荐功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和互动效果。
(三)全过程的动态学习数据分析与评价系统
智慧课堂的创新学习机制以动态学习数据分析为基础,能够对学生每日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追踪与采集,有助于老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推动教育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以学习决定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之前,通过对“智慧课堂”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导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规划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智慧课堂”大数据的分析,大数据分析为教师的评价、新课导入、教学方式和进度调整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课后,教师可以依据评价结果,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智慧课堂还可以整合、存储和分析教学活动中收集的数据,生成区域性的教育大数据,重新构建已有的教育信息,实现智能聚合与融合,为教学指导和管理提供参考。
四、应用对策
智慧课堂的构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终端技术,建立了“云网端”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平台体系,并且以动态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云”指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涵盖资源管理、备课系统、评价系统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系统等。“网”指互联网和物联网,负责连接各种设备和平台,形成全方位的信息传输网络。“端”包括计算机、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动态评估平台、沟通交互平台以及作业提交平台等。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台式电脑进行实时交流。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即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实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将更新后的内容同步到教室的智慧黑板、大屏电脑和学生的平板设备上。同时,智慧课堂的录制功能允许教师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生成新的教学资料并上传到云端,方便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智慧课堂引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立体化和互动化,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黑板、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等传统概念,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一致性服务。这种模式使教学更加灵活和高效,而且还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最佳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合理安排45分钟的课堂时间,科学分配课时,以智慧课堂的实时互动和动态反馈功能,优化教学流程。
(一)先教后学,以研促教
智慧课堂是一个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学校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组每周都会进行一次课前讨论。在讲座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相关课程内容的文档、微课、视频、图片、PPT等教学资源,这些都是每周讨论的主要内容。课堂授课和研究可以通过互动式直播或多人视频会议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互动活动,如问卷调查、提问讨论、拍照记录、签到、考试、作业、游戏等。教研公开课研讨通常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进行。在老师讲课或进行科研活动的时候,参与研讨的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教学或科研成果的图片,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可以用语音或者文字的形式给出自己的意见。
这种在线学习共享+线下研究讨论的方式,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让教师们能够反思其他听课教师的评价和意见,从而大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智慧课堂教学,互动助学
1.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微课和课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微课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将视频、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传送到学生的终端设备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学习内容。这种方式更加有助于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而且借助于多媒体资源的多向互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2.课堂作业
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家庭作业模块,老师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展情况,并能及时发现进度上的不足,为孩子们安排个性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平板画面,建立学生的自我评估、互评和正反两种评价方式,既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种形式,教师能够将课堂活动转变为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等形式,做到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他们能够快速完成作业。而且这种互动方式还能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随堂测试
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课堂测验时,测验题目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测验题目的类型跟做作业相似,有连线题、判断题、选择题、主观题等,考试的时间和题型可以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设定。当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进行自我评估时,教师能够即时获取考试数据,监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据此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适时调整。
4.成果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使用平板电脑拍摄、截图、录像等多种形式来展现。
(三)课后作业,个性化推送
传统课堂中的课后作业通常采用标准化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由于学生需要在下节课才提交作业,教师获取反馈的时间和效果受到限制。此外,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往往缺乏具体的个性化指导。智慧课堂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颠覆,重点在于个性化辅导。智慧课堂可以直接在后台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在前台智能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首先,智慧课堂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智能地为每位学生推送适合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精准地布置作业任务。其次,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将作业上传至平台,平台会自动批改客观题,提供详细的分析和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对主观题的批改和反馈也会及时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查看作业的批改情况,及时修改、复习和重做,从而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智慧课堂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通过运用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便捷,也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智慧课堂与精准教学相结合,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种结合,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资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愉快和满足。
参考文献:
[1]郝露茜.人文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实践与研究——以《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5):3-6.
[2]龚树斌.高中信息技术常态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1(4):263-264.
[3]陈权.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综合,2023(3):3-5.
[4]武敏,王义伟,石帅锋.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智慧课堂协同育人途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1):3-5.
[5]朱鹏.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1(12):9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