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例谈班级“四季仙果”博物馆建设论文

例谈班级“四季仙果”博物馆建设论文

14

2023-04-19 14:07:5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保存人类社会化石和自然化石的殿堂,更是收藏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遗迹的宝库。本文以班级“四季仙果”博物馆建设为切入点,构建班级博物馆课程,渗透对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保存人类社会化石和自然化石的殿堂,更是收藏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遗迹的宝库。本文以班级“四季仙果”博物馆建设为切入点,构建班级博物馆课程,渗透对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班级博物馆;“四季仙果”;乡土情怀

  相比于文化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主张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来指导他们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小学阶段的“价值体认”目标为:“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如何让学生知上虞、爱上虞,从而让学生为自己是上虞人感到自豪?由此,我想到了上虞的金名片——“四季仙果”。我们上虞一年四季鲜果不断,季季有水果、镇镇有特色。我在日常教学中,以“四季仙果”为主线,尝试通过“班级博物馆”项目,在锤炼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厚植了“乡土情怀”,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博物馆建立之前,考察之旅——“找仙果”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个体探究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虞素有“九县通衢”之称,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土壤优势,孕育了上虞这一片秀丽土地。受季节因素、水果上市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全部呈现上虞的各季水果,因此在博物馆建立之前,我们请学生们找“仙果”。

  应该说,凡是上虞的学生都知道“四季仙果”,就如何找“仙果”,我们特意花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讨论。“四季仙果”在耳边,“四季仙果”更在身边,但真正去关注,这是第一次。学生明确了找仙果的方式之后,积极行动,家长们也踊跃参与,主题的产生体现从学生的“问题”到活动的“主题”的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

060a85e345d77c7a1332f9278fde83a1.jpeg

  (1)宣传片、广告语里的“四季仙果”。班中学生收集到最多的就是上虞“四季仙果”之歌;部分学生收集到了由陈国仁老师撰写、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上虞四季仙果》图书;再有就是部分乡镇的广告语和各类照片。

  (2)包装盒上的“四季仙果”。学生整理家中现有的各类包装盒,收集到各类包装盒有近30种,当然这么多的包装盒也只是上虞“四季仙果”的一部分而已,真是琳琅满目。不少学生都说,家里就是“四季仙果”的博物馆了,想不到我们上虞有这么多精美的包装盒,这么多的包装盒也足以证明,上虞“四季仙果”的“仙”“鲜”“闲”“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读陆游的诗句,我们不难明白,要想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真正弄明白蕴含的深意,往往需要自己亲身去尝试,依托实践中自身的真切体验,才能真正感悟内隐的道理。同时,这样的寻找过程不但让孩子们接触了仙果,还让孩子们对上虞有这么多的水果大感意外,对家乡上虞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这样的活动也充满兴趣和好奇!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儿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的黄金时期,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兴趣培养工作应该成为该时期教学的重点之一。具体到综合实践课程上来,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很多事物又存在着较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师一方面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情感等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客观认识学生能力的局限性,通过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辅助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循序渐进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

  二、博物馆建立之初,探究之路——“品仙果”

  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由此,教育应该在生活中进行,要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在博物馆建立之初,我设计了“品仙果”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感受了家乡上虞的神奇。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这样的“品仙果”活动,经历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一个个猕猴桃如拳头般大小挂满枝头,浑身长满绒毛,摸上去毛很柔软,剥掉棕色皮便露出嫩绿色的果肉,让人一看就垂涎三尺!上虞盖北、龙浦等地是浙江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有“江南吐鲁番”之称。每当葡萄成熟季节,万亩葡萄园硕果累累,景色喜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还有酸中带甜的“二都杨梅”,香甜可口的“丁宅水蜜桃”,清脆多汁的“谢塘皇冠梨”……真是让人大快朵颐。

  “品尝了仙果,还没完!”我提示孩子们,“既然仙果这么好吃,咱们能不能去揭开仙果的秘密?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水果,以‘品种、种植、产量、采摘、效益……’为线索,对仙果进行一次深入探究!”由此,一篇篇调查报告交了上来,这也成了博物馆里的重点展品。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三、博物馆建立之时,设计制作——“展仙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早期的儿童博物馆是以图片、信息为主,以陈列出来让孩子们观看欣赏为主,这样的博物馆往往失去了生机和色彩,孩子们看得索然无味,赏得走马观花,丧失了博物馆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为了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制作、自主反思、自主体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一些实物来展示推介,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动手能力。

  (1)全方位展示仙果。我让孩子们拿来仙果包装盒,展示在教室后面的一排柜子上,那一个个印刷精美的包装盒,那一句句乡镇宣传语,俨然诉说着一方水果的成长和乡镇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展出孩子们日常跟随父母采摘仙果的照片,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2)总动员美化仙果。发挥主人翁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孩子们从家里拿来各种材料:有竹子,可以编成竹篮子,用来装仙果,果子立马变得高大上;有纸板箱,画上一些卡通画,给果子配上眼睛,装上鼻子,果子既美味又可爱;有橡皮泥,你捏我捏大家捏,捏出上虞板块图。

  (3)走出门延伸仙果。博物馆是班级的,也是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局限于班级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应该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在蓝天白云下,去寻找去聆听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美好,亦如我们从小采摘的谷谷公,自然淳朴又不失红艳高贵。

  班级博物馆设立在教室后面部分,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把博物馆分成三大栏目:①视觉区。这一栏目阵地主要在柜子上、墙报上,我们的教室后面放置着长长的一排柜子,柜子顶上放着各种仙果包装盒,墙报上张贴着孩子们采摘四季仙果时的各种照片。同时,还展出了孩子们各种探究的作品、文章以及各级部门推荐“四季仙果”的纸质材料。②听觉区。博物馆配备着一台广播一体机,孩子们随时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产品,收听到“我为家乡带货”音视频,并收集了各级部门推荐“四季仙果”的影音材料。③动手区。这一栏目区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的博物馆的“感想本”,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二是针对不少仙果的包装。由小包装套在大包装里,设计的“产品组装”体验。这样做,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体会工人包装仙果的过程。

  四、博物馆建立之后,职业体验——“荐仙果”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1)“心动而情动,情动而辞发。”经过“找仙果、品仙果”,学生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已经被点燃,他们迫切地想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写一写、赞一赞“四季仙果”,硕大饱满的草莓、味美形娇的樱桃、清爽怡人的桑葚、酸甜多汁的杨梅、皮薄色艳的水蜜桃、水果之王蓝莓、饱满爽脆的皇冠梨……一个个成为文中的主角,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仙果赞,用五色笔描绘出上虞的仙果,用仙果构建起休闲上虞之旅。让我们来欣赏孩子的几段文字:

  “春节前后,是草莓火热上市的时候。这时,虞南的大路小路上都停着密密麻麻的车辆,卖草莓的农民伯伯们则把新鲜采摘的草莓摆在大棚前。我们一家去摘草莓的时候,那里的人大方地拿出红艳艳的草莓招待我们,并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草莓的品种和习性。我一边吃着草莓,一边听着草莓的知识,心情那是万里无云。甚至回来的一路上哼着歌,心里不禁感叹着:‘虞南的草莓,真的是一种好仙果啊!’”——孙行城

  “驱车30分钟来到了二都村旁的鑫和农业蓝莓观光园,走进大棚,大棚里种了许多高低不同、品种不同的蓝莓树,一排排整整齐齐。拿着小篮子,我大步流星地向蓝莓树走去,然后就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蓝莓,有的是粉绿色,有的是白里透绿,那是刚结出来的,吃起来那味道酸得让人难以置信;有的紫中带蓝,那是半熟的,又酸又甜;有的是深蓝色的,吃一口,你会感觉到一股甜蜜蜜的滋味儿正在流入胃中,这是完全成熟的蓝莓的味道啊!”——薛妮可

  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这样的“赞仙果”活动,学生的文章建立在自己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这种基于生活的情感表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感情流露的平台,给学生铺设了一条表达爱家乡的通道!

  (2)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体现的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进行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一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模式已经过时了。由此,在完成了前面几项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推荐仙果”的活动。

  走一走,看一看,上虞水果真不少。酸甜可口味无穷,小越杨梅名气扬。蓝紫营养护眼睛,小小蓝莓味俱美。水分多汁如灯笼,樱桃名单不可少。清秀外表迷人眼,美丽仙子数草莓。四季鲜果在上虞,我为上虞来代言。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亲历与参与活动中获得积极而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在后续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作为上虞小小宣传员:我为上虞代言,我把自豪宣扬。我们积极配合上级组织部门举行的各种活动,如下管镇政府在2020年4月25日举行了“品春枝第一果,约下管樱桃跑”,孩子们一边跑一边念广告词,向沿途的老百姓、向来自虞南虞北乃至绍兴市内外的游客们宣传可爱的樱桃。在区委宣传部组织的“美丽风景上云,直播带货抢购”中,孩子们看到了丁宅乡长推荐蓝莓,丰惠镇长推荐走青石路、听梁祝、赏英台故里,上浦镇长力荐越窑青瓷,下管镇长推荐的笋干菜。于是乎,孩子们也在区关工委组织的“红领巾助力家乡发展”活动中进行研学,在研学过程中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咔嚓咔嚓”,拍下美丽画面,记录下动感瞬间,制作成一段段“红领巾为家乡带货”视频,向全区人民宣传……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则相应成为课堂的配角。当然,主角固然重要,但配角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能否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角色,将影响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有序进行,也关乎着教学效果是否令人满意。

  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往复无穷……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在课堂和学校之外的广阔天地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并推动学生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

  五、结语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是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是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通过班级“四季仙果”博物馆的建设,我们不但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也厚植了学生的乡土情怀。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光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贺维娜.浅谈场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2(05):138-139.

  [2]黄美根,龚碧,何华,王涛,朱一凡.聚焦能力培养的军事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武器系统工程”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1,44(04):106-110.

  [3]邓晨钰.博物馆教育部门进校园的挑战与对策——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博物院,2021(04):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