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例探究论文

2025-05-28 11:44:3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强调以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关注其最终产出的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截至202 4年9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产出导向法”为检索词,可以发现共有3 342篇学术期刊论文,如果再加上“高中英语”进一步进行精确搜索,可以得到6 3篇文章。这说明,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渐引起关注,也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强调以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关注其最终产出的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截至202 4年9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产出导向法”为检索词,可以发现共有3 342篇学术期刊论文,如果再加上“高中英语”进一步进行精确搜索,可以得到6 3篇文章。这说明,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渐引起关注,也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
文秋芳教授提出,POA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以及教学流程三个主要部分,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教学流程由若干循环闭环构成,每一个循环闭环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部分。驱动环节唤起学生内驱力,促成环节引导学生在逐步探索中解决问题,评价环节贯穿始终,及时反馈和调整,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完成。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用分离的现象,输入与输出无法做到协调一致,学生无法理解输入的意义,更无法达成各项阅读能力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和创新思维的P0 A模式能否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这正是我们所要探究的。
本文将以外研社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 3 Faster,higher stronger的Understanding ideas版块的阅读篇目The Road to Success为实例,探讨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驱动环节(M otivating)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驱动环节是教学过程的起点,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其根本目的在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为整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持续而饱满的情绪支持。
1.1主题语境下设置场景
驱动环节的核心和关键是设置真实的场景。真实场景可以让学生快速代入,激发探索和交流的欲望,其产出目标和整个大单元的目标一致,使得整个教学更加有靶向性。对于高中英语教材来说,场景的设置需要在大单元的主题语境下实现,话题需要和整个单元的话题保持一致。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了解了主题语境和单元大观念以及语篇小观念之后,设置了场景:了解篮球相关知识以及篮球明星Stephen Curry的基本信息。选择这一话题导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场景设置在主题语境之下,不仅真实,更有很强的代入感,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学生尝试产出
随后,教师应给出相应的任务,学生在这一场景中进行交际沟通,尝试产出,从而发现自己在实际产出过程中知识的欠缺和不足,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即学习内驱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青少年非常喜爱篮球运动,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篮球的相关词汇,如:篮板、篮筐、运球等等。语篇人物Stephen Curry也是高中生所崇拜的篮球明星,但是如果要用英语对该人物进行描述的话,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描述缺乏条理,词汇匮乏,要完成老师设定的相关任务有难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真正产生内驱力,完成驱动环节。
1.3教师指出产出目标
产出目标根据课型和课时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来说,包括交际目标、语言技能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尝试产出后,教师应根据学生产出的实际困难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产出任务,这样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主题大观念以及本课时的小观念提出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获取文本大意,描述人物基本信息;了解库里成功之路上所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挑战及其努力;分析库里成功背后所隐含的可贵品质;定出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出为此奋斗努力的积极措施等。
这些目标的明确能够指引学生更加精准地找到学习的方向,从而为后面的促成与评价环节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成环节(Enabling)
在产出导向法的整个教学流程中,促成环节是其核心所在,课堂教学中的“边学边用,边用边学”都是在这一环节中所实现。促成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设计促成教学活动时,既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准设置,也要考虑学生产出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更要考虑活动设定的循序渐进。这和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精准性”、“渐进性”、“多样性”有效标准是一致的。
2.1促成的精准性
关于促成的精准性,文秋芳教授指出“输入材料要能够满足实现产出子目标所需要的内容、语言和语篇结构,促成活动全面、周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了四个不同的教学活动。Exploration 1 Who?部分引导学生探索关于Stephen Curry的基本信息,学会用思维导图来描述人物。Exploration 2 What were the chal-lenges?引导学生探索他在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Exploration 3 What were his efforts?指引学生找到他所付出的努力,并初次体会到成功背后所饱含的汗水。Exploration 4 What did he achieve?指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找到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四个探索是对课文信息进行梳理,通过各种方式和侧重点来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具体信息等。接下来为了对接“分析库里成功背后所隐含的可贵品质”这一目标,笔者又设计了讨论分析、看视频记录最激励自己的词句等活动来挖掘人物品质,唤醒学生对可贵品质的学习与模仿。为了让学生学会迁移创新,笔者再次创建实际场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2促成的渐进性
渐进性促成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语言两方面。Bloom et al.(1 9 5 6)和Anderson et al.(2001)提出了六类层层递进的认知活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从认知层面上来说,促成环节先开展认知难度较低的活动,逐步推进过渡到认知难度较高的活动。从语言层面来说,促成环节也遵循语言单位由易到繁的规律,即由词到短语,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进而真正实现促成环节的渐进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导入环节以简单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梳理Stephen Curry的努力时,让学生在文中找一系列的动词;在分析人物优秀品质步骤,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最打动自己的品质;在积累创新步骤,让学生讨论积累表示制定计划的相关短语,所有这些,都属于词和短语层面。在梳理人物面临的困难时,让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在描述人物时,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这些都是属于语句层面。分析文章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最后所需要产出的文章的结构等,都是属于段落与篇章层面。词、句、篇的分析和理解并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穿插、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层层递进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促进环节的作用。
2.3促成的灵活性
促成的灵活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情,选用不同难度等级的活动;另一个是在同一类认知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种类的活动,如语言层面的运用可以选择词组造句或翻译;思维层面的运用可以选择创设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产生思维的碰撞等。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于同一认知活动,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挖掘Stephen Curry的可贵品质时,先设计了一个活动:Use one adjective to describe Stephen in your ey e s.以最简单的单词来打开探索的大门。接着,开展思维能力的训练,将刚刚所描述的品质在文章中找出支撐的原文依据。接下来继续向内挖掘,让学生看一段Stephen关于成功哲学的演讲,让学生从中找出最能激励自己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原因,这样就将书上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实际中。同样是对人物品质的挖掘,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来达到促进的目的,一步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体现了促成的灵活性。
3•评价环节A(ccessing)
评价环节是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来说,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即时评价主要指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对学生学习、训练和产出的效果给予的评价。延时评价顾名思义,多指延续到课后的评价,如对作业的评价、单元测试的评价或者拓展环节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本节课遵循“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进行有关篮球词汇的积累,让学生自行查找,教师评价,这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评价,属于思维与能力发展评价层级中的低阶思维。随后,通过课堂提问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是基本理解与表达层面,属于中阶思维。在进行人物描述时,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对主人公的描述,随后对人物历程进行分析,找出人物所具有的品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这已达到综合技能层面,属于高阶思维范畴。最后,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迁移创新,在这一阶段,给出实际可操作的评价量表,实现生生互评,这是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业的设置实际上是延时评价,是对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评价。总的来说,评价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4.反思与结语
通过实际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的驱动、促成、评价三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精准实现。同样,通过实践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单元主题语境下设定的产出目标和最终产出的成果必须一致;各种教学活动的设置需贴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且变化多样;教学评价形式需多样化,并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只有这样,当我们将P0 A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从而使高效阅读课堂成为可能。
[1]文秋芳,毕争.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评述[J]•外语教学,2020,41(04):41-46.
[2]庞博.基于P0A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5:183-186.
[3丨罗超扬.主题语境下的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探究一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1 Cultuml her-itage”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丨2:33-35.
[4]李思梦,尹秀丽.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26-28.
[5]封宇.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产出导向法”有效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1,3:105-108.间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5: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