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优化课堂提问提升科学素养论文

优化课堂提问提升科学素养论文

4

2023-04-16 10:15:56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提升学生学业质量、促进科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问题的精准设计,把握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优化课堂提问,提升科学素养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提升学生学业质量、促进科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问题的精准设计,把握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优化课堂提问,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学;科学素养;课堂提问

  精准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在科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课堂提问随意、一问一答等现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科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怎样才能发挥出课堂提问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呢?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精准设计问题,教学目的明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依据科学学科及学生特点,精准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为学生科学学习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9d28178e816e60505248416e5292051d.jpeg


  ()营造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要光关注学生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以生为本,营造出生本童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积极主动加入科学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你仔细观察过蜗牛吗?蜗牛是怎样爬行的?如果你用树枝去碰蜗牛,蜗牛会产生哪些反应呢?”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就自己平时见到的蜗牛发表看法,学习兴趣浓厚。又如,学习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玩过磁铁吗?哪些物品可以被磁铁吸住?哪些物品不可以被磁铁吸住?你知道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特别高。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从儿童兴趣爱好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奠定基础。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问题反馈

科学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需要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温故而知新中建构新知,这样教学,符号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地球家园里有什么”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哪里?你知道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吗?”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学生们很难回答得全面、具体,于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地球家园画上一幅画,你会怎样画?试着做一做。”这样的问题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反馈,在学生对地球家园图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地球家园进行建构,培养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有助于教学目标在课堂的落实。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随着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调整,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只有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才能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科学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调控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维参与

  科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促进学生对知识能力的理解与掌握。学生们一开始讨论的时候由于对问题的了解不深,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如学习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班级里的盆栽进行观察,尤其是对盆栽的茎和叶要仔细观察,在学生观察完毕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还有别的发现吗?其他同学有和这位同学不一样的发现吗?”让没有认真观察的同学尽快进入认真观察的状态,并能够及时与大家交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不同问题的设计来扭转学生的学习状态,打开学生思维,或者是让学生借助一些新的素材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把握提问原则,打造高效课堂

  把握提问原则有助于教师精准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助力作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应具有启发性、新颖性、开放性、层次性等,这样的提问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以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明确的方向。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问题过大过玄和过细过明的现象。这是因为如果问题过大过玄,学生就会有一种不知如何答起的感觉;如果问题过细过明,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来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衣服洗好以后,一会儿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衣服里面的水到哪里去了?”当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理由说与大家听。你将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呢?”教师这样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引领学生一步步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者科学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具有启发性,避免对学生直接灌输或者告知现象的产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出发,真正深入思考,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课堂提问应具有新颖性

  在科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出的问题众所周知,那么将很难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科学知识提出一些富有新意的问题,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趣味,促进学生科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如在教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这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人非常喜欢你,想一直抱着你,一直给你吃东西,不想让你离开他身边,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这样,没有自由,太不舒服了。然后,教师出示有同学因为喜欢小鸟,把小鸟关进笼子里,不让小鸟飞出去,只给小鸟提供一些水和食物等图片资料,让学生对此发表看法。至此,学生们才意识到喜欢小动物不能随意玩弄它们,圈养它们,而是应该尊重动物的天性,给它们自由,真心对待小动物。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切忌不要总是就学生众所周知的问题打转,以免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要依据科学学习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打破传统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

  ()课堂提问应具有开放性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着眼于当下,而是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经验积累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与回答,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如在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动物——动植物的乐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土壤是动植物的家园引入,让学生说说土壤上都有哪些动物和植物。然后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土壤,汇报学习结果。在学生汇报交流完毕以后,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土壤不仅是动植物的家园,还是什么?土壤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科学知识,还认识到了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具有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课内,而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的科学学习空间,为学生从小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科学意识的萌芽奠定基础。

  ()课堂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不易过深或者过浅,问题过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却步;问题过浅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依据科学知识的特点,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索,走向科学的彼岸。如教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太阳的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从哪里升起?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吗?当你来到大自然中时,又该如何辨别方向呢?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呢?一天中什么时间温度最高?你是怎样知道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阶梯式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追根溯源,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高,在一步步学习中获得科学知识。

  三、注重教学评价,优化课堂提问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了解与把握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依据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即时准确的评价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唤醒与激励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

  ()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学生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回答问题的认可,进而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使学生在教师激励性评价下真正获得科学知识。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感官,知道眼、耳、口、鼻、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认识世界。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的观察物品,说说通过眼睛观察到的和通过其他几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以“对,就是这样,还有吗”“你抓住了感官的特点,把事物的特点说得非常清楚”这种肯定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对于学生今后科学的探索发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激励性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评价促使学生科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评价应具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模棱两可,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而应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指出学生的回答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学习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观察与比较”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了解什么是感官以及感官对于我们的观察与发现有什么作用。然后,教师再从观察与比较方面帮助学生发现感官的不同作用。最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有什么好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重对学生是否把眼、耳、口、鼻、皮肤这五种感觉器官在观察发现方面的特点与区别表达清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运用了科学性的语言等,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对感官理解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再是停留于表面,而是真正走向科学学习的深度。在科学教学评价中,教师要避免“你真棒”“回答得真好”这种浮于表层的评价,而要善于通过针对性的评价来帮助学生真正提升自己。

  ()评价应具有发展性

  科学教学评价应具有发展性,发展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评价、反馈总结等,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时,学习这一课重在让学生明白,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然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不同天气的图片,让学生对阴、晴、雨、雪几种天气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完毕以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而要站在科学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使学生面对现实,直面未来,由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转向关注全球的天气情况,尤其是目前全球变暖等现象以及一些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等,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科学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能够站在科学长远目标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精准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及科学知识特点入手精准设计问题,把握科学提问的主要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的评价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仇丽君.小学科学理趣课堂:为学生蓬勃生长奠基[J].江苏教育研究,2022(16)20-26.

  [2]林荣姐.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生活教育,2022(06)93-96.

  [3]沈亚萍,崔超.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体系构建与实践要求[J].教学与管理,2022(17)58-61.

  [4]徐长春.立足科学课堂,谈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着力点[J].教师,2022(17)60-62.

[5]冉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主题实践课程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2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