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表演游戏策略筑牢幼儿自信根基—中班表演区“星光小舞台”游戏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025-05-15 11:50:2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喜欢模仿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内心都有表达的需求。经过对中班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持续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4~5岁的幼儿自发的模仿和表演中蕴藏着很多独特的想法,如对推进表演游戏的需求、对自我认可的需求、开展社会交往的需求以及情绪表达的需求等。中班幼儿正处于表演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正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幼儿园表演区域游戏策略,通过为幼儿提供表演机会,促进中班幼儿语言组织与表演能力的提升,促使幼儿初步建立角色意
【摘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喜欢模仿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内心都有表达的需求。经过对中班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持续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4~5岁的幼儿自发的模仿和表演中蕴藏着很多独特的想法,如对推进表演游戏的需求、对自我认可的需求、开展社会交往的需求以及情绪表达的需求等。中班幼儿正处于表演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正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幼儿园表演区域游戏策略,通过为幼儿提供表演机会,促进中班幼儿语言组织与表演能力的提升,促使幼儿初步建立角色意识与表演意识,借助园内外多方资源逐步提升表演游戏的趣味性和目的性,依托班级激励机制持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游戏;表演游戏;游戏策略
表演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表演方法创造性地展现想要表达的内容,以促进幼儿语言等多种能力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游戏活动[1]。国外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研究证明,表演游戏对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表演,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2]。中班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初步萌生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兴趣。
如何在幼儿表演游戏中通过有效的策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如何在游戏中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班级表演区“星光小舞台”游戏的开展,梳理了以下表演区游戏支持策略。
一、洞悉幼儿喜好,保留经典游戏内容“星光小舞台”
中一班的幼儿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喜欢幻想和表达,基于前期师幼之间始终保持着彼此尊重的互动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幼儿乐于展示自我的表演需求,“星光小舞台”就是中一班保留下来的表演区游戏内容。当教师洞察幼儿的喜好后,应该怎样做呢?
(一)教师先行,将集体教学与表演内容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表演游戏的内容可以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幼儿在学习完某个故事后,对故事中感兴趣的角色会表现出短期的持续关注。《指南》指出,在开展剧场表演活动之前,幼儿园应该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剧本,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分配角色。剧本可以是经典童话故事,也可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
思考:如何提高幼儿的关注度,将幼儿随机的关注点变成有意识的记忆点?教师可以从创设激发幼儿表演兴趣的游戏场景入手,进行及时的调整。
案例:《竹篱笆和牵牛花》是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幼儿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竹篱笆”“牵牛花”都很有好感。为了让幼儿沉浸式地表演,教师找来了闲置的木栅栏当作竹篱笆,在美工区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了五颜六色的牵牛花,又找来了仿真藤蔓改造出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的舞台表演场景。幼儿在这里自然而然地和小伙伴分配起角色,开始了故事表演。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竹篱笆上又增加了几只小蜗牛。不难发现幼儿又开始续编竹篱笆的故事了,通过询问教师了解到幼儿把自己看到的绘本情节与幼儿园的表演区场景进行了融合。
适合幼儿的表演区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还能启发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3]。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生长的可塑性,不是儿童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创设适宜的表演氛围,在区域内投放一些便于幼儿改装的低结构材料,如围巾、毛根、塑料夹子、空白吊饰、头饰等,便于幼儿快速装扮出新的角色。
(二)亲子参与,以亲子演绎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点的,教师应利用家庭资源丰富班级表演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首先,教师可以与擅长表演的幼儿家长进行个别沟通,以发现幼儿的特长为由,调动家长参与亲子表演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跟进,引导家长拍摄家庭短剧。最后,把亲子表演视频成品分享到班级群,作为表演区的欣赏素材和游戏聚焦点。
案例:壹壹的妈妈非常乐意设计全家齐上阵的家庭剧,很快就和孩子一起策划起表演的主题。由于中班的壹壹非常喜欢奥特曼而且坚信它们拥有光的力量,所以在家庭剧中壹壹化身奥特曼,妈妈则串演了多个角色,如怪兽、居民、记者,爸爸则担任摄像和旁白,家庭剧《奥特曼大战钟楼怪兽》就这样诞生了。这部家庭剧在班级表演区播放后,一下子就成为了幼儿讨论的焦点。没过几天,悠悠和爸爸又上演了神秘的魔术表演《硬币穿越》,嘟嘟全家拍摄了古诗情景剧《清明》……
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环境助推,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物质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如家庭经常组织的活动、爸爸妈妈一起参与的游戏、教师关注的游戏内容、同伴之间经常讨论的话题等[2]。借助亲子参演的方式使表演游戏与班级活动有效联系,不仅实现了家园合作,也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了积极的心理环境。
二、激发幼儿兴趣,共建多元生长的快乐小舞台
班级表演区“星光小舞台”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如故事表演、情景剧表演、绘本改编、纸偶表演、影子剧场等。在此基础上,有幼儿提出想把歌舞、乐器表演带进表演区,这是不是要把表演区变成音乐区了呢?
(一)基于幼儿需求,共商表演游戏形式
有益的游戏环境应该是多样化、支持性和鼓励学习的,应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应该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并适应个体差异。所以,笔者鼓励幼儿创新,帮助有想法的幼儿实现自己的表演目标。于是,笔者组织全班幼儿一起开展了“搜索、思考、设想”三步讨论。
搜索什么?——真正的舞台上可以表演哪些节目?
思考什么?——你最擅长哪些表演?
设想什么?——你最想学会哪种类型的表演?
由此,笔者发现幼儿期待的小舞台还真的各不相同,江江喜欢古典歌舞,铃铛喜欢古诗词吟诵,恬恬喜欢故事表演,沐沐喜欢相声节目……最后,在幼儿的商讨下,表演区的小舞台逐渐变成了一个能包容各种表演形式的综合类舞台。
(二)还原生活舞台,共建个性生长区域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还发现了很多舞台表演背后的工作,如道具、编剧、舞美、剧照宣传、摄像等。《指南》也指出,幼儿园应提前进行舞台的布置工作,选用适宜的背景、道具、灯光来增加表演的真实感,也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舞台布置,增强其对剧场表演的归属感[4]。此外,可以精心准备演员的服装,以适合角色形象和舞台效果。所以,小舞台实质上是包罗万象的,擅长美工的幼儿可以参与道具制作和舞美设计工作,阅读量比较大的幼儿可以参与图书剧目推荐的工作,掌握摄像本领的幼儿可以承担摄影工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剧照打印和剧目调整工作。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都参与到“星光小舞台”游戏的相关工作中,实现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三、增强幼儿自信,共享资源整合的多元化舞台
幼儿园表演游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可以锻炼体态展示、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幼儿进行魔术表演可以锻炼讲解能力、小肌肉协调能力。要想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幼儿前期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反复的练习,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在现实中,幼儿在舞台上经常出现忘词、失误、抢台词的情况。对此,笔者积极探讨如何让幼儿在“星光小舞台”的表演游戏中将暂时的挫败感转化为新生的内驱力。
(一)创设“准备小屋”,给幼儿机会练习
要让幼儿敢表演,首先要给幼儿做准备的机会,让幼儿进行前期排练和相互评价。教师在小舞台不远处设置了“准备小屋”,这里有幼儿感兴趣的剧目内容、讨论后的图文表征和可供模仿学习的电子设备。
(二)提供“立面镜子”,让幼儿找到状态
幼儿表演总是伴随着与同伴之间的比较,其实比较的背后隐藏着自我纠正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为了让比较更直观,笔者在有墙面的地方设置了大块立面镜,一旦幼儿排练时出现失误,就会通过镜子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开通“鼓励通道”,助幼儿看见成长
不同的幼儿成长的内心需求有所不同,对于性格相对外向的幼儿来说,他们往往能自己给自己信心和力量;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性格内敛,往往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才能建立信心。他人的赞美、肯定以及掌声对性格内敛的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笔者开发了各种“鼓励通道”。
策略一:找信心——弟弟妹妹眼中我很厉害。
“鼓励通道”不一定来自成人,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也能够给予幼儿鼓励。笔者经常带领中班幼儿到小班去做展示,既缓解了幼儿表演的压力,又让幼儿从弟弟妹妹那里收获到被崇拜的自豪感——原来“我”很厉害。
策略二:敢展示——国旗下讲话中那个精彩的我。
为了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国旗下讲话,幼儿在表演区练习合作主持,在家里练习讲述相关的小常识,与教师一起准备观赏性较强的节目。当幼儿在这种全园性的舞台大方登场时,可以收获全园师生的肯定和鼓励。
策略三:巧编辑——视频号里我们各有精彩。
手机的视频编辑功能越来越强大,教师应及时学习相关新技术,将其融入表演区游戏中。在表演区,教师可以用手机搜集素材,并把幼儿的精彩表演片段剪辑成相对完整的视频。当幼儿在幼儿园的视频号里、班级群里看到这些视频时,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像电视里的小演员。
幼儿通过“星光小舞台”游戏的衍生效应,得到了来自小伙伴的鼓励,还收获了多方面的认可,最可贵的是幼儿的信心得到了增强。
(四)增设“星光大道”,带幼儿逐步登顶
为了让幼儿保持对表演游戏的热爱,笔者在教室里设置了“星光大道”这个阶梯状评价版面[5]。幼儿通过参与游戏可以得到不断进阶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头像周围贴上小伙伴们送上的点赞小贴纸。当幼儿在进阶的过程中勇气渐长、自信倍增时,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四、促进文化传播,共创弘扬传统文化的网络舞台
寒假前夕,中一班的幼儿又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星光小舞台”变成“春晚的舞台”,这个设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师、园长和家长的大力支持。舞台背景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帮忙绘制,主持人由幼儿来担任。节目申报开通了两个通道,分别是幼儿自主申报和以家庭为单位网上申报。最后,教师通过网络渠道分配了具体工作,相约在小年夜组织一场由中一班主办的网络春晚。
一台成功的春晚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寒假期间有的家长专门为孩子打造了精美的家庭表演小舞台,也有几组家庭联合起来排练新年剧目……当中一班的春晚最后呈现在家长群时,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隔着屏幕专注地欣赏幼儿表演的精彩节目,形成了“过大年看班级春晚”的新模式。
通过班级网络春晚的组织与实践,笔者意识到幼儿的设想如果被积极接纳,很可能会帮助幼儿梦想成真。班级春晚把春节的传统习俗“看春晚”重新排进了每个家庭的年俗里,这次春晚也成为了每个中一班小朋友欢度春节的记忆点。
随着中一班表演区的生成、丰富、调整和延伸,小舞台积聚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扣《指南》精神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把优化表演游戏策略作为组织好班级表演游戏的金钥匙,帮助幼儿筑牢自信的根基。
[1]王金莹.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戏剧课程实践研究[J].山东教育,2024(30):26-27.
[2]马丽雯,马丽娜,王晓芳.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研究:以大班京剧活动“大闹天宫”为例[J].科技风,2024(29):151-153.
[3]黄晶.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落地生根[J].教育界,2024(26):110-112.
[4]王琪.幼儿园音乐戏剧表演教学的路径分析[J].魅力湖南,2024(4):71-73.
[5]冯璐,王萍.在表演游戏中培养被忽视幼儿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5):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