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以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为例论文

2025-05-15 11:41:4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对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进行解读,阐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习作教学”“融合阅读任务群,丰富素材积累库”“营造多元情境,激发表达欲望”“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强化实战习作训练”四个方面对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摘要】文章对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进行解读,阐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习作教学”“融合阅读任务群,丰富素材积累库”“营造多元情境,激发表达欲望”“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强化实战习作训练”四个方面对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这一理念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融入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群中,成为学生探索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径[1]。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整合学习内容、方法和资源,使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而言,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应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更具针对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的习作教学任务。本文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教学为例,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大胆想象,对此,教师可应用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提高[2]。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要教授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的习作任务,如撰写观察日记、编写童话故事、创作演讲稿等,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锻炼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群中往往包含问题解决、项目研究等复杂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进行信息的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这必然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如在撰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作文时,学生要收集家乡的资料、分析数据、提出观点并论证,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验,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挑战[3]。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跨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单一的语文知识与科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如让学生撰写科普文章或创作自然观察日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融合与迁移。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壁垒,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语文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具有情感色彩和社会责任感的习作任务,如“我的家乡”“家乡的变迁”“家乡美景”等,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情感、思考人生,从而使其在写作中抒发真挚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习作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设计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案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在设计习作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新课标进行设计。
1.明确习作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合理想象
在习作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实际出发进行想象。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当前家乡的发展状况,再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如可以从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城市规划等角度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想法,拓展思维;角色扮演则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家乡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灵感[4]。
4.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融合阅读任务群,丰富素材积累库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合阅读任务群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丰富素材积累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为习作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5]。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想象力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需要精心挑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必须既能体现科技发展的趋势,又能引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思考。如可以选择一些科幻小说,或描绘未来世界的文章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了解未来世界的可能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设计阅读任务,引导深度思考
在提供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阅读任务:①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后,提炼出未来家乡可能发生的变化;②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变化对家乡生活的影响;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未来更加美好。通过完成这些阅读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对习作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3.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交流
除了精选阅读材料和设计阅读任务,教师还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促进学生交流。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未来家乡”主题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就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和想法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4.引导观察生活,丰富个性体验
在融合阅读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为只有将阅读中的所得与生活中的所感相结合,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针对《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主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家乡的现状,并结合阅读材料中的未来趋势进行合理想象。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采访家人、邻居来了解家乡过去的变化,从而为描绘未来家乡的景象提供丰富的细节。通过精选阅读材料、设计阅读任务、开展阅读活动以及引导观察生活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营造多元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营造多元情境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习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使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首先,为了营造多元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科幻短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家乡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展开想象,共同构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家乡的变化,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再次,在营造多元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虽然《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习作,但学生的想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使情境既具有科幻色彩又不失真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情境中获得共鸣,更好地投入习作中。最后,通过营造多元情境,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习作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家乡在未来的变化。而多元情境的创设,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新平台,有助于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文章。
(四)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强化实战习作训练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对于强化实战习作训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战训练素材。
1.围绕核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习作,教师应围绕主题,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如课文、阅读材料、写作技巧指导等)进行整合。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活动
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活动。这些活动应紧密结合《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要求,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未来家乡的可能变化进行交流与分享;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家乡的现状,以便更好地构想未来的变化。
3.及时反馈与指导,促进学生持续改进
在实战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通过细致入微的点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识别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激励学生持续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迸发新的灵感,从多个角度获得启发与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习任务群理念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实施“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习作教学”“融合阅读任务群,丰富素材积累库”“营造多元情境,激发表达欲望”“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强化实战习作训练”等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何将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未来,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指导,从而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更具针对性。
[1]张志刚.“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念”定位[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38(3):63-68.
[2]李佳蔓.乡村小学高段作文评语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0.
[3]赵若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4]刘丹玲.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童话单元教学例谈[J].华夏教师,2023(10):67-69.
[5]丁甜甜.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汉字文化,2023(19):13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