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主题语境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探究论文

主题语境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探究论文

12

2023-04-13 16:21:0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讨论主题语境下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措施,通过创设主题语境,使学生感知语法形式;再依托主题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语法意义,能够准确、得体地表达语言知识,最后升华主题语境,增强语法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讨论主题语境下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措施,通过创设主题语境,使学生感知语法形式;再依托主题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语法意义,能够准确、得体地表达语言知识,最后升华主题语境,增强语法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

  关键词:主题语境;语法教学;教学策略

  语法教学一向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想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目前在最常见的填鸭式、题海式语法教学中,学生只需要听和看,只需要接收,而不需要输出知识,教师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学习语法。在口语式语法教学中,只注意语言的流畅性,不关注语言的准确性,遇到语法问题,照本宣科读一读,过一过,淡化语法教学,把“话语”当“语言”,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应该在语境中感知、体会句子的表意功能,理解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并且能围绕相关主题,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交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语法知识的学习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通过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领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尝试用英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Grammar Time是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六年级每个单元设定的语法板块,主要是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知识,根据编排特点,语法教学一般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师可以延续故事板块的情境,自然运用到语法板块中。

  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五年级下册Unit 6“In the kitchen”课堂案例,探讨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教学板块的内容如下:主要涉及“there be”结构和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肯定与否定回答的语调和用法。“There be”句型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和Unit 2“A new student”中均涉及,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而本单元增加了食物的名称,包括蔬菜、水果、主食等,这些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和“there be”结构的表达是学生在本课时中需要突破的重难点。五年级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是首次出现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从肯定句过渡到一般疑问句,并需要掌握问句及其回答的语调和用法。

  一、创设主题语境,感知语法形式

  语境制约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以语境为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法的形式和意义,也要关注创设有意义的语境。在主题语境中学习语法,便于教师将语法形式融入语言的功能作用中,通过语境输送的信息来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语法形式,促使学生能够将形式、意义和功能统一起来,进行有效交际。

  (一)找准主题语境,挖掘主题内容

  语法不能孤立存在,是与话题和功能相联系,是为话题和交际服务的,在语法学习中探究主题意义,能提升学生理解语篇的程度,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将语法与单元主题相结合,找到适应的话题和可依托的文本。译林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这些话题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话题,让学生沉浸在主题语境中学习,解决日常教学中就语法而教语法的教学问题,使得主题语境带动语法学习,能够更好地体现语言学习的价值。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In the kitchen”的话题是食物,语法知识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以及肯定与否定回答,本单元还再现了“there be”句型。故事板块讲述刘涛一家人晚饭前和晚饭时的场景,家人准备晚饭,讨论烹饪的食物,在冰箱里找果汁以及吃晚饭的情境。针对这个话题,教师结合三大主题中的人与自我,将主题定位为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主题内容是家庭与家庭生活。

  (二)回顾文本语境,感悟语法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语法,围绕家庭生活这个单元主题,从复习文本开始,教师以刘涛一家在厨房做饭引出话题,接着以图片的方式创设刘涛一家在厨房中做饭的场景,但是这样没有现在进行时的明显带入感。通过图片展示勾起学生对刘涛妈妈的记忆,教师追问是谁在洗蔬菜,并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通过这样一问一景的情境创设,将语言情境对接,感知“be doing”结构,让语法教学在学生熟知的故事中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语法的基本概念,让语法不再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延伸文本语境,模仿语法形式

  通过单元主题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对引导学生运用核心语法句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猜测有帮助。为了让学生能够模仿学习,教师继续延续文本的语境,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there be”句型后用不可数名词的用法。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整理冰箱物品的环节,让学生来正确区分名词单复数和不可数名词。

  文本中提到Liu Tao is looking for some juice in the fridge.刘涛问妈妈:“Is there any apple juice in the fridge?”妈妈回答:“No,but there’s some orange juice.”接着教师利用刘涛家冰箱里有什么的话题引导学生用“there be”句型来问答。

 

  但是文本的插图中只展现了冰箱的一部分,学生围绕“there be”的语法结构生成的语言并不多,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有利素材,继续延伸文本,设置冰箱已空,需要学生填补冰箱的情境,并强调把物品放在正确的位置,其中物品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些土豆,面包,肉,一些香蕉。接着请部分学生拿着物品的图片分类贴进冰箱,并能用正确的句子表达。这一活动,教师先给范例,然后让学生一次次模仿,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语法形式,了解“there be”结构变化,从而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依托主题语境,理解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法形式,还要关注在语境中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到合适的主题语境,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恰当运用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

  (一)设好主线任务,理解语法意义

  在主题语境下,运用图片、声音和动态图来活化文本语境,让文本中的人物开口讲话,让人物生动丰满起来,也使语言情境更加完整,能快速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注意力,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能够主动的学习语法。Unit 6“In the kitchen”中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的教授,继续设定以刘涛的家庭生活为主题,猜测他们是否在做某事这个主线任务来展开。

  在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将语法知识运用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系统性,将语法知识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通过听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认识到语法形式的选择是由具体语境决定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法观,让学生的学习富有实效。

  (二)提取主题元素,梳理语法知识

  语法规则大多是从实际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中抽象出来的,语法现象大多数可归纳,也便于归纳,学生自己归纳虽然要比老师归纳费时,但是学生自己归纳的东西更具有学习效果,也更有利于长时记忆。有时候教师主观认为这个语法点比较简单而进行了归纳,看似节省了时间,但是不利于学生长期记忆,学生易忘记,需要重复学习,浪费的时间更多,所以教师要舍得留时间,让学生自己琢磨,自己总结并归纳。在主题语境下,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知、模仿、听说的铺垫,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观察句子,并能从主题语境中提取“there be”结构中名词单复数不同时be动词的变化,并设计师生交互对话,帮助学生将所学语法知识综合串联。

  (三)营造语法语境,突破学习难点

  由于语法知识较枯燥,需要有鲜明的教学主题帮助他们透彻理解语法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活相同语境下的语法重难点,让学生的语法学习更生动、高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整合不同类型的练习,通过这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并轻松掌握语法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并得体地表达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进行时语法知识点中,学生往往会遗漏be动词,教师继续和学生围绕刘涛的家庭生活进行探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归纳出现在进行时中一般疑问句的主要特征:Be+主语+doing结构。

  通过音乐、图片、游戏方式,结合语法知识点,营造趣味化、生活化情境,整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语法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让教学目标更凸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感受“be doing”的结构,这比教师反反复复强调语法结构更为有效。

  三、升华主题语境,运用语法知识

  在主题语境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语法形式,理解语法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

  (一)再构主题文本,强化语法知识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和自我”,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一分子,需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来面对,并在特定的环境中担当角色。通过补充和延伸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口头和笔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活动利于学生主动去思考,提供了合作交流并把文本知识转换为自主生成语言的机会。

  (二)链接生活语境,实践运用语法

  语法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如何记忆语法规则,而是教学生如何对真实语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教师联系实际生活语境,延伸文本情境,再次提问从教材中的语境转向真实的生活语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法正确表达,促进学生输出语言,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最后将知识外化为行动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讨论Liu Tao一家和他朋友们的家庭生活的主题语境下,学生掌握了“there be”结构和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在拓展环节中,文本语境过渡到生活情境,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生活场景照片,让学生创设理想的家庭生活一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并想象,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运用语言。

  以下是一组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提供一张客厅的生活场景图):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教师适时加入两人的对话:“Sometimes you can help your mother wash dishes with your father.”学生不理解时,教师适时加以指导,促使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勤奋学习的积极生活态度。由于语法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充满了热情,他们的交流意愿更加强烈,交流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基于生活实际,设计实践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基于主题语境,学生需要梳理语言信息,整合本节课的语法知识,将学习迁移到生活实践,结合自身的家庭生活进行设计。王蔷教授指出:语法教学应遵循在语境中理解、在语境中训练、在语境中应用、在语境中迁移和巩固的原则。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实际的主题语境,采用人机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主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在理解和表达中帮助学生习得语法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单元主题语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形式与意义的联系,在语境中运用语法进行交流和表达。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语言形式,了解语言意义,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罗通亮.故事型微课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英语教与学,2021(02):30-33.

  [4]沈柳.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思路与策略[J].小学英语教与学,2021(03):33-35.

  [5]李丽.主题意义引领下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J].小学英语教与学,2021(12):45-48.

  [6]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T].南京:译林出版社,2022.

  [7]王春华.单元统整视域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微[J].小学英语教与学,2021(0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