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游戏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音乐游戏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2

2025-05-08 11:14:3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良好的音乐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与认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趣味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文章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意义,论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要点和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良好的音乐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与认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趣味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文章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意义,论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要点和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活动策略

  当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音乐既能使人放松身心,又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仅注重学生的应试表现,在课堂上常常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然后进行程式化的音乐赏析,其授课内容与方式单调乏味,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极大地影响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不再仅仅带领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知识讲解和音乐赏析,而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曲谱、演唱、旋律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几乎失去了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只能记得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和单调的旋律。而游戏教学则可以通过多样的游戏活动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在游戏中融入音乐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对知识形成认知,在游戏的互动中培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1。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游戏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乐于学习音乐2。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调研结果表明,教学方式若是过于枯燥,不仅会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期待,还会抑制学生的求知欲。而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即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不仅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与音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

image.png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游戏教学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自由性,有利于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第二,游戏内容具有不固定性,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创编,以适应不同的课程环境;第三,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音乐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例如,在即兴创作、编曲等游戏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要点

  (一)教师要提高对音乐游戏的认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将生动有趣的游戏融入音乐课堂。但如果教师缺乏对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不能正确地理解音乐游戏的特性,则很难真正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实施游戏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认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课堂上的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听听、唱唱、玩玩,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进行综合设计的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需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游戏教学中,学生是参与音乐游戏的主体,教师应重视音乐游戏对学生主体性与积极性的激发。

  (二)明确音乐游戏的应用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游戏形式,其都要服务于音乐教学。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则难以把握游戏的内容和节奏,导致看似热火朝天的游戏互动实则毫无教学实效。因此,在实施游戏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音乐游戏的设计和应用还要有明确的方向。一方面,音乐游戏本身要具有趣味性,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立足点。另一方面,音乐游戏的创编要结合学情、契合教材,内容安排要合理。此外,在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综上,只有在音乐教学中有目标、有方向地实施游戏教学,才能有效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更好地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三)增强音乐游戏中的互动性

  单一的、缺乏互动性的音乐游戏,不仅会导致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还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最佳的游戏形式,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学生沉浸于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只有如此,小学音乐游戏教学的有效性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³。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组织情境体验类游戏,提高课堂趣味性

  情境体验类游戏可以很好地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情境体验类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了以“我是小交警”为主题的情境体验类游戏。教师先在班级中划出一片区域作为路口,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绿灯指示牌,让“小交警”在“道路上”指挥交通,而“行人”则通过观察“小交警”手中举起的指示牌一边唱出歌曲中与之对应的句子,一边有序地通过“路口”。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再次将所学歌曲的歌词讲给学生听,学生就能更好地明白歌曲的含义,深刻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并理解“红眼睛”和“绿眼睛”的意思。如此,教师通过组织有关过马路的情境体验类游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组织角色扮演类游戏,提高学生对旋律、节奏的感知度

  音乐中包含节奏、节拍、音色等元素,引导学生使用肢体动作来体现这些元素,能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把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体会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感知力4]。

  例如,在童谣《小鸭子》的教学中,师生可以开展“小鸭子快快走”的角色扮演类游戏,由教师扮演鸭妈妈,学生扮演鸭宝宝。教师先通过自身的表演感染学生,让学生抓住小鸭子走路一摇一摆的特征,排成一队跟在教师身后,结合伴奏音乐的节拍,整齐地边读童谣边走。角色扮演类游戏既能让学生体会到童谣旋律的变化,加深他们对童谣内容的理解,又能加强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童谣的乐趣。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游戏,丰富游戏教学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游戏活动,以视听形式展现实际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场景或画面,使学生的感官在丰富多彩的图案和动画中畅游,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教学优势,在课堂导入环节先播放《中国功夫》这首歌,同时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不同的图片,开展猜图游戏,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个流派的武术动作,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学习歌词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猜谚语活动,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体现的是“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这一民间谚语中的哪一句,并鼓励学生试着模仿这些动作,从而使学生在感受中国武术魅力的同时体会歌曲的豪情满怀。

  (四)组织创编类游戏,拓展学生音乐思维

  创编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歌词创编游戏相对简单。无论歌词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只要能寓音乐教育于有趣的游戏之中,使学生可以对音乐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探索、能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即有效的创编类游戏5。

  例如,在民歌《草原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范唱,学生再模唱,在学生熟悉旋律后,教师可再组织学生反复练唱,使其掌握正确的歌唱技能。而后,教师可再组织开展歌词创编游戏,要求学生自行分组进行歌词创作并进行展示,而后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其中最好的一组作品,并为该小组授以“最佳词作小组”的称号。通过参与创编类游戏,学生不仅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了提升,还拓展了音乐思维。

  (五)组织合作类游戏,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时,教师也要重视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合作类游戏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为其未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6。

image.png

  例如,在学习欣赏曲《小步舞曲》时,学生大多对音乐家莫扎特并不熟悉,对于乐曲的了解也微乎其微。鉴于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工,在网络、书籍上搜集有关莫扎特和《小步舞曲》的相关资料,再由组长进行整理和汇总。课堂上,教师可组织“歌曲介绍接龙”这一合作类游戏,让学生展示课前资料搜集整理的成果。如此,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合作任务、课上组织合作类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组织竞争性游戏,加深学生对课堂新知的理解

  小学生爱玩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因此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环境更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竞争性游戏不仅可以激活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提高听辨、识谱、演唱等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乐曲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例如,在歌曲《长江之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具有竞争性的抢答游戏。教师先提问“谁能给这首歌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说一说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然后播放歌曲。在问题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会专注地聆听歌曲的旋律、节拍和歌词内容,而后在歌曲播放结束后踊跃举手抢答。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选出起得最适合的一个歌曲名,并给他颁发一份小奖品。这样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深刻领悟歌曲的内涵和意境、加深对课堂新知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喜爱游戏是小学生的本性,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创新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使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1]杜月.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快乐玩法”[J].教育界,2021(43):30-32.

  [2]徐月保.信息技术支持下音乐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2):80.

  [3]黄斯.基于柯达伊教学法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探究[J].黄河之声,2020(7):119.

  [4]陶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的作用解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8):60-61.

  [5]周丽娟.小学音乐游戏活动切入时机把握[J].北方音乐,2020(1):169-170.

  [6]祝树燕.游戏为桨,快乐为帆:游戏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初探[J].读书文摘,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