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导学课设计与实施论文

2023-04-13 16:05:5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单元导读页作为教师备课的资源,同样也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结合导语页的提示,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学生如何通过单元导读页,在整体上把握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内容,清晰地建构起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单元的学习之中……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本文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格式塔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单元导学课设计,进而促进学生自学意识、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协同发展,最终形成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单元导读页作为教师备课的资源,同样也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结合导语页的提示,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学生如何通过单元导读页,在整体上把握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内容,清晰地建构起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单元的学习之中……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本文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格式塔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单元导学课设计,进而促进学生自学意识、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协同发展,最终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整合;单元导学;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
我校自使用统编版教材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在此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设计、情景化教学这些新理念,也渐渐被语文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落实。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会在有机体头脑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些“整体”是单元整体教学心理学基础。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教师借助科学的方法,以单元主题为教学背景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们依据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关联单元内的各个板块内容,或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学习情景,或设计核心活动,或设计核心的任务,架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使“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形成统一的整体。
但是,对于每一个单元的导读页,教师们似乎只当作了自己备课的资源。其实,单元导读页同样也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结合导语页的提示,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学生在进入正式的单元学习之前,如何通过单元导读页在整体上把握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清楚地建构起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单元的学习之中,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与此同时,崔允漷教授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时,也提到现在的素养目标包括创意实现、形成美感、确立观念、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制作产品、形成作品、编制方案,不是了解什么、理解什么、记住什么,这些都是阶段性目标、过程目标,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素养目标。这样的素养目标倒逼教学必须要采用“大单元”,大单元的表征之一就是有一个组织者,即通过大观念(大概念)、大问题、大项目以及大任务,通过这样的组织者,把单元内容、学习结构化。
因此,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格式塔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就如何设计和实施单元导学课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研读单元导读页,领悟“主题”,着眼“要素”
(一)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准确把握人文精神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如下图:
教师们上课的一般做法是,打开单元导读页,让学生浏览,然后明示内容。但是,对于我们明示的“舐犊情深”这个关键词语,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结合插图,理解“舐犊”的本意,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瞬间,延伸到父母之爱,这样学生就比较清楚这个单元是围绕“父母之爱”展开的。看似简单的内容,实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字,借助真实的情境领悟“主题”内涵,准确把握通过单元学习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二)基于要素,建立关联,明确学习方法
“舐犊情深”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围绕“舐犊情深”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与深化,正是通过语文要素中所指的具体故事中的情景,人物言行举止的细节中进行描述的,在导学课中,要引导学生知道在学习几篇文章的时候要关注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二者是紧密结合的。这样学生的学习更聚焦,方向更清晰。
二、了解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在开始单元学习前,要引导学生对于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知晓内容之后要明确这个单元的整体学习目标。
一)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如下图:
本单元,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一次习作等教学内容。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单元构架。引导学生在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如下图:
在结构梳理中,明晰本单元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让我们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奇妙。《人物描写一组》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三个人物形象:其中,《摔跤》这一片段通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塑造了一个聪明机智、富有心计的小嘎子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塑造了健壮、朴实,充满生机的骆驼祥子这一形象;《两茎灯草》通过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吝啬的人物形象。《刷子李》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奇人——刷子李。这样,学生对于本单元中塑造的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于这些人物又会有自己猜想和预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目标清晰,学习才会更聚焦。所以,在每个单元导学课上要能够对于单元的学习目标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清晰目标。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围绕这一主题的语文要素,本单元设计了4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这儿真美》和“语文园地”。如下图所示:
学生在理解单元导读含义,了解单元组合内容后,让学生们说一说,这一个单元该学什么呢?学生会用“我要学习……”“我能够……”等方式来交流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和和他们一起梳理出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即:
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知道该学什么,该做什么。而且,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能够自主规划学习进程;能够结合学习目标展开阅读、实践、探究、研讨等学习过程;还可以依据学习目标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这也很好地彰显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内容观。
三、创设真实情境,在导学中知晓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所以,在导学课中,要努力创设与学生贴切的学习情景,并布置学习任务。
还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学生在了解了单元的板块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呢?在单元导读课中结合人文主题和习作要求,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美丽山河,由我主播。这个情景结合了现代网上直播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播的过程中又将语文要素中的“能围绕关键句说一段话”巧妙的融入直播要求中,这样既有形式,又有方法,学生在实践表达中有趣有法,学习热情高,学习效率也就相应提高。同时,在学习情境之下,又将单元学习分解成三个任务,如下图:
三个任务分别对应单元中相应的板块内容。第一个任务对应的是《古诗三首》;第二个任务对应的是主题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块内容对应的就是习作表达——《这儿真美》。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成为主导者,他们想做好主播,就需要依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完成任务。
在单元导学课中,情境的真实,任务的前置,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结合自己学习的进度统筹安排,自我评估,在任务驱动下学习、理解、内化并运用方法实现自我创作,学习成就感、获得感会更高。
再如小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单元。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的艺术之旅。结合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即学校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考虑在情境中融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时的六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毕业季,又恰逢学校建校50周年。所以在单元导学课的设计中,以开设“艺术展”为依托,为学生搭设绽放自我的舞台。让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和校园生活中流淌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基于这样的思考,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把学习融入到真实的活动情境,再进入单元的学习,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来展开深度的学习及实践探索,这种艺术的氛围始终伴随着单元的始终,学生学习的不但是知识方法,更多的是情感的融入,以及精神上的丰富。
四、明确单元教学时长,学会自主统筹
教与学的核心是学生。因此,学生对于自己所学内容,以及教授这些内容的安排都应该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所以,教师的单元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知晓。以单元的教学时长为例,教师可以明示学生这个单元的学习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每一个板块大概要用几课时处理,这样学生也会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更便于教与学的和谐融洽。
综上所述,“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扎实落实,能够有效地衔接学生在词句学习的能力发展链条,是综合作用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的。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在本单元,但运用却不能止步于此单元,在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中,需要不断巩固和丰富学生感知此举、了解词句意思,理解词句内容的方法,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获得秩序的预感生长和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