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项目化学习助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2025-05-06 17:03:0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为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作者运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简要论述项目化学习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两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合理利用教材、设计项目目标、划分项目小组、制订项目方案、提供必要帮助、多次组织汇报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摘要:为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作者运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简要论述项目化学习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两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合理利用教材、设计项目目标、划分项目小组、制订项目方案、提供必要帮助、多次组织汇报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将项目化学习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相融合,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和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有效推进新课改进程,教师应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为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积极引入项目化学习模式,利用项目化学习推动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
一、项目化学习概述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要求学生结合项目目标不断探索和积累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并有效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指引学生围绕一个或一组明确的项目目标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完成项目的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其可以更好地在团队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相关教学提示部分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为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设有“快乐读书吧”栏目,编者以此为切入点推荐了契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此为参考,在课上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然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部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容易出现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利用项目化学习助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模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自然地引入阅读书目,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3]。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导语,学习阅读书目选段、阅读方法等内容,以此调动学生了解整本书内容的积极性。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语部分,请学生结合导语提示说出相关童话故事的名称。例如,结合“小蝌蚪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学生会回忆起《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童话故事;结合“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学生可以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童话王国的奇妙,并激发起阅读更多童话故事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拇指姑娘》的片段。为让学生感知到《拇指姑娘》这一童话故事的奇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女孩叫‘拇指姑娘’?”“燕子有多大?”“为什么拇指姑娘可以坐在燕子的背上?”等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想象拇指姑娘的具体形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引入教材中的阅读提示,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思考“如果自己变得像拇指姑娘一样大,坐在燕子背上,会看到什么?”这一问题。这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效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使其顺利感知童话世界的奇妙,产生了解更多奇妙故事的想法。由此,教师便可以自然地引入《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参与项目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设计项目目标,明确项目方向
项目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找准项目方向,避免出现低效阅读的问题。教师可以单独设计项目目标并直接分享给学生,也可以在课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项目目标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经验、阅读习惯、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提示以及整本书阅读难度等因素,设计适当的项目目标。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的教学为例,在激发学生参加“《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项目”的兴趣后,考虑到教材中有详细的阅读提示,且本次阅读难度不高,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项目目标。依据教材阅读提示,学生会提出“记录问题和问题的答案”“关注书中提出的科学问题,查一查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等项目目标。随后,教师可以追问“关注哪些科学问题?”“如何查找相关信息?”等问题,从而与学生共同制订出如下项目探究目标清单。
目标1:阅读整本书,并绘制思维导图,借助关键词整合书中的内容,结合思维导图简要复述书中提出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
目标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判断《十万个为什么》中所记录的内容是否准确、完善。
目标3:基于阅读成果观察生活,并对生活中的部分现象加以解释。
由此,在项目目标的辅助下,学生在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端正阅读态度,明确阅读重点,取得相对理想的项目探究成果。
(三)划分项目小组,推动项目开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以个体为单位顺利、快速地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4]。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项目小组,让各组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推动整本书阅读项目得到落实。此外,教师还要综合分析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差异划分项目小组。具体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律意识、交流习惯、阅读兴趣等均是教师需要分析的因素。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项目后,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项目小组。在此期间,教师要着重回忆学生在阅读《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等文言文短文以及《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等古典名著选文期间的表现,以此分析学生的古典名著阅读能力,将具备较强古典名著阅读能力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确保这部分学生可以辅助其他组员开展阅读,增加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深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进一步细化项目小组划分,确保各组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调动组员交流阅读成果的积极性;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担任组长,引领组员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沟通,督促组员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项目。最后,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研讨项目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判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分组情况,不断优化各个项目小组的构成,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四)制订项目方案,作好阅读准备
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学生制订项目方案,确保各个项目小组学生可以有效配合,为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做好准备。在制订项目方案期间,教师需要指引各组学生结合项目目标和项目特点确定讨论时间、组员分工、阅读进度等细节,确保各组学生步调统一、有效配合。
承接上例,在辅助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每星期应阅读多少回?”“除阅读外,是否应搜集一些课外信息?”“多久展开一次讨论?”等问题,以此辅助学生制订细致的项目方案。教师要收集各组制订的项目方案,并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如部分小组提出“每天读一回”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相比于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书籍,古典名著阅读难度较高,因而前期可以放缓阅读进度,以感知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特点为主要任务,在适应了古典名著的文字特点后,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此外,部分小组可能会出现讨论频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强调提高讨论频率的重要性,督促全体组员按照计划展开阅读,并及时解决阅读期间产生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各个项目小组的学生可以制订出相对细致、科学的项目方案,为深度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项目探究活动作好准备。
(五)提供必要帮助,降低项目难度
在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期间,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此降低项目难度,保证项目探究效果,并提升学生顺利、有效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信心5。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结合教学经验预判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为其提供提示;在项目实施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学生通过线上留言的方式提出本组在探究期间遇到的问题,随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参与《童年》整本书阅读项目期间,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提示:第一,思考“作者是基于什么样的视角展开写作的?是儿童的视角还是成人的视角?”“本书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感知《童年》的主要艺术特色;第二,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书中的人物关系,并用关键词说明人物特点;第三,查找课外资料,思考《童年》的创作背景。在教师的一系列提示下,学生可以在开展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了解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并感知《童年》的文学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打造“《童年》阅读留言板”。学生若在阅读期间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公众号文章下留言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困惑,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
(六)组织多次汇报,提升项目影响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项目汇报活动,引导各个项目小组整合并分享小组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成果,为各组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既可以端正各组学生的探究态度,使其全身心地开展阅读活动,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升对整本书内容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此助力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项目探究效果,更好地达成项目目标。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项目期间,可以组织多次交流汇报活动。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阅读“第二次航行”相关内容前开展阶段性汇报活动,让学生对鲁滨逊的性格、品质等进行综合评述,交流阶段性阅读成果。学生阅读了“鲁滨逊在巴西做庄园主”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再次组织项目汇报活动,让学生比较鲁滨逊被摩尔人俘获后的生活和在巴西做庄园主的生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鲁滨逊的性格特点。此后,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生活”的内容并完成整本书阅读后继续组织汇报活动。如此,在多次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教师或其他小组学生的影响,了解鲁滨逊的几个重要人生阶段,并通过其作出的选择、人生经历等进一步体会鲁滨逊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合理利用项目化学习助力学生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可先与学生有效解析教材,自然引入项目主题,确定项目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项目小组,指引各组制订项目探究方案,推动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有效落实项目,结合有效帮助降低整本书阅读项目的探究难度,最后在恰当的时机组织汇报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凤.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微[J].阅读,2022(79):10-12.
[2]郑海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2022(44):49-50.
[3]陈燕.践行“学科实践”理念的小学语文单元项目化学习:以《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山东教育,2022(41):41-43.
[4]林喜彩.基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1):90-93.
[5]严书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2(24):85-86.
